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军政双优的开国中将 靠一根烧火棍杀出包围圈 29军首任政治委员

A+ A-

张藩,湖南浏阳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纵队、第一师兼苏中军区参谋长,解放军纵队、军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军事学院副院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率部参加黄桥、宿北、鲁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他戎马一生、英勇善战、任劳任怨,深得领导和部属赞誉。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特别是院校建设倾注毕生心血。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街,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一、扁担闹革命

1909年2月,张藩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张家坊陈家桥月形村(今张坊镇守和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张环继。11岁时,父亲病重离开了人世,12岁时张藩外出学习篾匠手艺,挨尽打骂。1922年,张藩改做挑夫维持生计。

张藩的三叔张声修、四叔张声竹都是共产党员,受他们影响,张藩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七一五事变后,浏阳的白色恐怖并没有吓倒青年张藩。他联合20多名挑夫组成“扁担队”,扶危救困。针对每次给地主家挑石灰,地主压秤减少重量的问题,张藩苦思冥想,在箩筐下拴麻绳,狗腿子过秤时,挑夫们围着看秤分散其注意力然后脚下麻绳用力一踩,80来斤就变成了100斤,狗腿子不得不乖乖如实记账。张藩给大家鼓劲:“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斗过地主狗腿子!”秋收起义和平江起义,使张藩意识到农民要翻身,就要搞武装斗争。他参加武装队、赤卫队等组织,高呼“梭镖亮光光,擒贼先擒王,打倒蒋介石,活捉许克祥”的口号。湘鄂赣边各县很快建立了革命政权和群众武装,掀起了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的高潮。张藩走村串户,宣传革命道理。1929年7月,张藩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张藩曾用化名张伍成。

1930年夏,平江起义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在湘鄂赣边区打了许多胜仗,随后扩建成第3军团,占领平江,并做进攻长沙的准备,动员平江、浏阳农民赤卫队、少先队配合作战。张藩决心带领浏阳赤卫队第3团参加。动员大会上,他头戴斗笠,脚穿草鞋,拍着胸脯激动地说:“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才有穷人的出路。谁英雄,谁好汉,今天我们比比看!”7月23日,张藩带领赤卫队第3团和担架队参加攻打长沙的战斗,配合红军牵制湘军,敌人凭借优势火力和浏阳河顽抗。红8军于正面攻击,张藩率领赤卫队在后面助威。彭德怀命令红5军组织300人的敢死队,悄然绕至湘军阵地后面,湘军招架不住。红8军军长何长工把手一挥:“同志们,冲呀!”当挑夫时练就一双铁脚板的张藩,飞速带领赤卫队,和红军战士一起冲杀。湘军丢盔弃甲,急渡浏阳河。张藩带领赤卫队追到河边东南渡口,发现船只都在河西,立即找来船夫搭起浮桥,红军和赤卫队员顺利渡河,直向长沙方向追击。27日凌晨,红5军攻进长沙城。下午,张藩率赤卫队第3团来到长沙小吴门,协助抓捕散兵游勇和逃到省城的土豪劣绅,第三天进驻第49标兵营站岗放哨,负责看守仓库,出色完成任务。

国民党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纠集10多个团的兵力,在外国军舰掩护下反扑。红3军团为保存力量,主动撤离长沙,向浏阳、平江苏区转移。张藩率领赤卫团返回浏阳时,同时担负起搬运缴获的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的任务。9月,他回到浏阳县的小河,被选送到红3军团随营学校学习,开启军旅生涯,也打下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由于突患疟疾,张藩被特批回家治病。当地中共组织前来看望,提出组建半军事性的群众组织、红军的后备队伍——少先队的想法。少先队由16至24岁的青少年组成,张藩带病筹建。年底,他被选为湘鄂赣省少先队总队长、少共省委委员。张藩发动各地少先队组织,配合红军游击队袭扰国民党军。他把优秀的少先队员组编为模范营,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准备随时补充红军部队。半年多时间,就为红军输送兵员700余人。

二、湘鄂赣边游击战

1932年,王明“左”倾错误波及湘鄂赣苏区,造成“肃反”扩大化。1933年,省委派出以组织部长胡梓、张藩为正、副团长的巡视团,赴中共鄂东南道委纠正“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来到中共鄂东南道委机关所在地通山县冷水坪。9月,胡梓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张藩任鄂东南少共道委书记。12月,冷水坪遭遇袭击,胡梓牺牲,省委决定由张藩代理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由于中共鄂东南道委误杀了许多领导干部和骨干分子,共产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张藩深入各地调查指导,健全恢复组织系统。

1934年3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张藩担任省反帝大同盟主任。这是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组织,张藩马不停蹄,到任第二天,就带领盟员下山工作,到白区搜集情报,筹备钱粮,“扩红”运动轰轰烈烈。群众自发吟唱:“当兵就要当红军,背起枪炮打敌人,不分官兵都一样,没有人来欺压人。”4月下旬,张藩从反帝大同盟调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

1935年1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和军区机关驻在平江、浏阳交界的连云山脉黄金洞。张藩赴鄂南阳新县传达省委关于收集武装、扩大红军的指示,而后返回军区汇报工作,途经蒲圻等待交通员护送。军区参谋长严图阁,患病留在中共蒲圻中心县委治疗。二人交谈情况时,在场的蒲圻县苏维埃主席李济民,假托去接一个关系,真实目的是外出投敌叛变。当晚,李济民引来国民党军一个手枪队,将他们包围在一栋房子里。张藩和严图阁沉着决定分头突围。张藩顺手抄起一根还燃烧着的烧火棍,高喊冲杀,只身夺门而出,一棍打在一个国民党军的头上,其他国民党军一时惊呆,不知所措。张藩趁乱越过水沟,子弹呼啸而过,张藩身中四枪,左臂、腰部均中了弹,一颗子弹打在上衣口袋一块银元上,幸免于难。张藩等人跑到半山腰茅棚隐蔽,胳膊已经化脓,没有麻药,也没有手术器械,卫生员无奈到老乡家借了剪子,又买了一瓶白酒,等张藩喝了酒昏迷过去时,用剪刀把子弹取出。由于流血过多,张藩整整昏迷了一天一夜,在卫生员精心照料下伤情才逐步好转。

张藩归队心切,伤未痊愈就回到省委和军区所在地——平江黄金洞,坚持游击斗争。麦市突围战斗中,红军第16师第48团政治委员袁洪国牺牲。10月,张藩接任该团政治委员,带部向龙角山转移。过凤凰寺时,遭敌包围,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傅秋涛命令分路突围。张藩急中生智,纵身跳进山腰下一个山棘丛生的凹坑里,躲过搜索。11月,张藩和傅秋涛等辗转来到黄金洞会合。原本三四千人马的第16师只剩二三百人,几块较大的游击区又被国民党军分割,湘鄂赣边游击战争再次进入艰苦岁月。在困境中,中共湘鄂赣省委急盼得到中共中央的指示。12月1日,省委派人取回了红2、6军团负责人任弼时的信和两份文件,大大增强了斗争信心。

1936年2月,张藩率领一支游击队(后改名湘鄂赣红军游击第3纵队)深入九宫山区,与国民党军兜圈子,弄得敌人晕头转向。张藩等紧依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斗争。群众冒险送来了米和盐,张藩感动地对战士们说:“老百姓真好啊!没有他们的支持,革命就不能取得胜利。”张藩常用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述,鼓励大家“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念。至1936年底,湘鄂赣苏区还保留有张藩所在的九宫山以及黄金洞、冷水坪等几小块游击根据地。

三、华中抗顽军

1937年7月,全国性抗战开始,湘鄂赣苏区红军改编为抗日第1游击支队。张藩于10月调任中共阳新中心县委书记,县游击队很快发展为300多人。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成立,决定将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编成四个支队,湘鄂赣抗日第1游击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第1团,张藩任该团一营副营长。1938年4月,新四军组建先遣支队,下设3个大队,张藩为第1大队副大队长。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张藩将部队分散编组,在老百姓协助下侦察日军部署。与此同时,陈毅率新四军第1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6月中旬,张藩奉陈毅之命来此开展工作。1939年初,张藩到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学习,当夏被分配到新四军挺进纵队任参谋长。挺进纵队北渡长江,赶赴吴家桥地区活动,并西进支援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的作战。

1940年,是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同新四军争夺华中十分激烈的一年。5月下旬,挺进纵队刚刚返回原驻地吴家桥地区,即遭到日伪军进攻。张藩协助司令员管文蔚、副司令员叶飞指挥反击,重创日伪军后,挺进纵队转移到泰州西北的郭村休整。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后,反共摩擦重心逐渐向华中转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反共顽固分子韩德勤勾结李长江准备发动新的进攻。挺进纵队当时只有4个营的兵力,要不要和能不能坚守郭村阵地,亟待决策。纵队连夜召开军政委员会会议研究,张藩说:“这时我军脱离郭村既设阵地,仓促转移,并非善策;南有长江和‘两李’阵地,西有运河、邵伯湖,再加日军封锁,我军向江边转移,如果‘两李’部队追击不舍,我军就很被动。”沉思后叶飞决定坚守郭村,张藩在战术手段上做出分三步打的部署。

军政双优的开国中将,靠一根烧火棍杀出包围圈,29军首任政治委员

1940年6月挺进纵队指挥郭村保卫战的主要指挥员。左起:副司令员叶飞、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鹏飞)、参谋长张藩。

深夜,泰州党组织派来的地下党员郑少仪向叶飞提交了中共泰州县委一封急信,报告了泰州城里李长江的部队天明就开始向郭村进攻的情况。6月28日拂晓,枪声大作。张藩从望远镜里看见南面的顽军,正以密集队形猛扑。叶飞对张藩说:“南面这股顽军很猖狂,像是陈中柱的青年大队,我们首先打垮这一路。”张藩即令司号员吹号调第一营反击,李长江恼羞成怒,给第6纵队长陈中柱下了死命令,并且对官兵承诺,打下郭村,放假三天,期间可以奸淫抢掠,这更加激起郭村军民愤怒。顽军气势汹汹连续进攻,张藩协助纵队主要领导指挥部队,教导队队长蒋鹤林端起机枪,跳出工事猛烈扫射。侦察连连长吴立批也跃出阵地冲了50米,爬在横坡上射击,终于把顽军赶出郭村。

6月29日,新四军苏皖支队司令员陶勇带1个营前来支援,顽军连日狂轰。夜晚,第1团和苏皖支队组织短促反击。张藩和纵队主要领导力派第1团团长乔信明、政治委员刘先胜带两个营,隐蔽向扬(州)泰(州)一线出击,占领顽军的重要据点宜陵。顽军一支部队在中共地下党员、支队司令陈玉生率领下起义,控制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共产党员王澄、姚力在郭村东北的港口镇率领1个大队暴动成功。李长江孤注一掷,几度突入前沿阵地。挺进纵队第1团参谋长廖政国、苏皖支队参谋长张震东,带部同顽军白刃格斗。中午,王澄、姚力率暴动队赶到郭村,出击的第1团两个营也从宜陵回头,前后夹击。顽军顿时全线崩溃,陈中柱被活捉,李长江仓皇退到塘头。

1940年7月3日,陈毅赶到郭村着重指出:新四军要打开苏北抗日局面,必须首先粉碎韩德勤阻我进入苏北抗日的阴谋,所以应当争取“二李”中立,坚持“击敌、联李、孤韩”的策略。管文蔚、叶飞和张藩一致赞同。7月4日,郭村新四军拿下塘头,眼看打进泰州城,李明扬急返泰州。陈毅与其通话,再次主动言和。新四军表达了诚意,李明扬当即答应协助新四军东进抗日,以后在韩德勤进攻黄桥新四军时保持了中立。

四、苏中苏北抗战

7月中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到达江北,改番号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挺进纵队改为第1纵队。韩德勤对此惶惶不安,分三路兵力直扑黄桥。陈毅和粟裕做出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来攻,各个击破的作战部署。接着,又决定首战歼灭韩德勤主力独立第6旅,第1纵队则在第2纵队一部协同下完成此项任务。

叶飞和张藩冒雨侦察,发现独立第6旅正以一字长蛇阵向黄桥攻击,可以分割围歼。张藩亲率第1团3营的两个连,抢占高桥,切断独6旅后路予以全歼。10月5日下午,第1纵队又在野屋基指挥所外围发现韩部第89军军部和第117师,遂主动发起攻击,数度白刃肉搏。韩部军长李守维向北突围,仓皇中淹死河中。

黄桥决战的胜利,为新四军创建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重建新四军军部,下辖7个师。第1纵队改编为第1师兼苏中军区,粟裕为师长,叶飞任副师长兼第1旅旅长,张藩任第1旅参谋长。2月13日,苏中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苏鲁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在泰州公开投降日军。新四军命粟裕率领第1师出征讨逆。张藩率第2团由东向西疾进,协同兄弟部队攻克泰州城,李长江率残部逃跑。日伪军闻讯从如皋、东台、扬州等地出动,分四路向泰州逼近。4月9日,日伪军“扫荡”泰州、泰兴地区。叶飞、张藩率领第1旅的3个团参加反“扫荡”作战。日伪军分路向盐城、阜宁地区合击,企图围歼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机关。叶飞、张藩等第1旅领导认为,不能坐等上级指示,要积极支援军部在苏北盐阜地区的反“扫荡”,决定以主动进攻来调动“扫荡”苏北的日伪军回援,并选择日伪军中心据点古溪作为攻击目标。

打下古溪后,张藩又协助叶飞令所属第三军分区地方武装四面出击,并指挥第1旅主力乘胜进攻黄桥。黄桥日伪军撤至泰兴城。张藩随叶飞率第1旅主力包围泰兴城,城中日伪军向“扫荡”苏北的旅团长南浦襄吉告急,但其仍坚持继续“扫荡”盐阜地区。叶飞和张藩决定以分区地方部队接替第1旅继续围困泰兴城,他们则率第1旅主力分三路向南浦旅团部驻地泰州城进逼,迫使南浦不得不从盐阜地区南撤,回援泰州。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治委员刘少奇对第1旅指战员在日伪军后方主动进攻,配合盐阜区反“扫荡”获得全胜非常高兴,予以嘉奖。9月,为了加快扩建江(都)、高(邮)、宝(应)抗日根据地,张藩率领第1旅第2团到达高邮地区与第3团会合。日伪军分三路向周庄进犯,张藩指挥部队在山坡设伏。11月,张藩又率领部队参加苏中区党政军机关驻地丰利保卫战,他带领第2团协同第3旅第7、第8团,与日伪军激战一周,将其三面包围重创。1942年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针对日军即将对华中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清剿”“蚕食”和“伪化”的动向,要求新四军各师、华中各根据地在粉碎日伪军“扫荡”的同时,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4月,张藩任第1旅副旅长兼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抽调大批干部参加地方工作。1945年上半年,参与指挥苏中军区部队攻势作战。

遵照毛泽东“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和总司令朱德的命令,张藩协助管文蔚、陈丕显等军区领导,3天时间组建3个旅17个步兵团约3万人,并立即指挥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展开大反攻。兴化驻有伪第22师刘湘图部及县伪保安团,踞此5年之久。苏中军区决定由张藩担任攻城总指挥。经过三天四夜奋战,活捉刘湘图等人,解放兴化城。新四军军部发电祝贺,在延安的新华社和《解放日报》也发表了消息和评论。

五、淮海作战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做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按照中央军委统一部署,中共中央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华中局改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统一领导华中、山东两个战略区的工作。不久华中野战军正式组成,下辖第6、7、8、9等4个纵队。张藩任第7纵队副司令员。1946年7月中旬,华中野战军集中主力部队发起苏中战役。

12月,张藩调任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一副司令员。国民党军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兵分四路向解放区进犯。陈毅、粟裕决定集中山东野战军主力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歼灭由宿迁出犯的一路国民党军。12月15日,张藩等率第1纵队到达新店子地区。获悉由宿迁向新安镇进犯的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比整编第11师薄弱,决心先围歼前者,以一部阻击后者。第1纵队突入整编第11师师部,迫其后撤。张藩协助叶飞指挥纵队楔入国民党军纵深,切断了整编第69师向宿迁的退路以及与整编第11师的联系。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沿宿(迁)新(安镇)公路北援,猛攻第1纵队阻援阵地,第7团工事大部遭毁。叶飞和张藩商议后,命令第1旅第1、2团向第7团阵地侧翼的国民党军冲杀,国民党军整编第11师全线溃退。满身泥浆的张藩率部乘胜追击,整编第69师师部和所属3个半旅悉数被歼。

12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了陈毅、粟裕提出的回师鲁南、发起鲁南战役的方案。1947年1月2日,各参战部队突然对蒋介石嫡系整编第26师及第1快速纵队发起攻击。左路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令张藩带领第2旅攻歼卞庄之敌。4日晨,被吹嘘为“金刚钻”的国民党军整编第26师大部被歼,其残部及第1快速纵队突围到一片洼地中,坦克、自动火炮无用武之地。这支快速纵队战斗力较强,原番号是装甲兵团,参加过缅甸战役。它的殒灭,令叶飞、张藩和纵队指战员无比振奋。

军政双优的开国中将,靠一根烧火棍杀出包围圈,29军首任政治委员

1951年在军事学院进行野外演习时的张藩。

11日右路纵队攻克峰县,叶飞、张藩率左路纵队第1纵队进攻枣庄外围由国民党军整编第51师第113旅守备的齐村。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著名战斗英雄杨根思,此战中炸毁多处碉堡和暗堡,一人俘虏国民党军100余名。叶飞和张藩又抽调第1旅第2团和第2旅第4团协同左路纵队陶勇第1师攻打枣庄。20日,陶勇第1师攻占中兴公司,全歼守军。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山东军区、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1948年3月,张藩调任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政治委员,司令员为胡炳云。

11月6日黄昏,华东野战军向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出击,淮海战役拉开序幕。张藩和胡炳云带部向曹八集、大许家之线北进,第11纵队英勇抗击,使国民党援军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蒋介石多次严厉电令,派参谋总长顾祝同飞临徐州督战,也无济于事。直至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歼时,东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进攻已长达10天,伤亡1万余人,但前进不足20公里,眼见黄百韬兵团被歼只能仰天长叹。

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对黄维第12兵团已形成合围态势,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杜聿明无力突破人民解放军的阻援,决定放弃徐州。11月30日,杜聿明令孙元良第16兵团和李弥兵团在前,邱清泉兵团殿后,由徐(州)永(城)公路向西南方向撤退。粟裕命令多路迂回截击,胡炳云、张藩率领第11纵队,由固镇地区分别向永城、涡阳、亳州方向疾进。杜聿明采用三面掩护一面突击的战法,向南攻击,企图与由蚌埠北援的李延年兵团协力解救黄维兵团,遭到包括第11纵队在内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堵击,只好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固守,第11纵队和兄弟部队协同歼灭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国民党军第16兵团。

军政双优的开国中将,靠一根烧火棍杀出包围圈,29军首任政治委员

1952年张藩(左三)与戴润生(中)、钟期光(左一)在一起。

12月初,平津战役已经开始,黄维兵团在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围攻下即将被歼。为了不使平津国民党军南撤,中央军委指示淮海前线部队,对杜聿明集团只作防御,不作攻击。待黄维被歼灭后,集中较多兵力再行攻击。第11纵队从16日开始,一边围困国民党军,一边休整。张藩组织部队开展政治攻势,广播毛泽东撰写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把阵地推进到离国民党军前沿30—50米处。1949年1月6日下午3时30分,华东野战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双眼布满血丝的张藩,和胡炳云一起指挥南集团第11纵队突击部队,插入国民党军纵深的鲁楼。邱清泉兵团狗急跳墙,施放毒气。胡炳云、张藩命令部队戴上防毒面具,攻入敌指挥中心陈官庄阵地。杜聿明被生俘,邱清泉被击毙,李弥潜逃,包括蒋介石王牌第5军在内的最后一个重兵集团全部被歼,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宣告结束。

之后,华东野战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1纵队改称第29军,政治委员张藩,属第10兵团建制。3月,第29军随兵团南下参加渡江战役,对国民党军的江防部署等展开全面侦察。4月21日19时半,第29军开始渡江作战。7月,张藩调任南京警备司令部政委。南京是国民党盘踞22年之久的反动统治中心,中共中央投入极大力量进行接管。张藩到任后,南京社会秩序依然混乱。他向警备部队进行城市政策和组织纪律教育,依靠广大群众打击国民党特务的各种破坏活动,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藩被任命为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1年1月,进入人民解放军最高军事学府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成为该院首届高级速成科首期学员。他以全优成绩毕业留校,担任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等职,为部队培养了大批优秀军事指挥员。

1955年9月,张藩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0月至11月,人民解放军在辽东半岛进行了大规模抗登陆战役军事演习。张藩率南京军事学院教员组参加了总导演部的工作。他从未来反侵略战争战场准备的高度,提出了沿海防御战略性意见,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赞扬。

军政双优的开国中将,靠一根烧火棍杀出包围圈,29军首任政治委员

1965年春节全家合影。

1956年起,在中央军委统一规划下,以南京军事学院为基础,筹备分建各军兵种学院,张藩参与了这一工作。1958年5月,张藩被任命为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兼科学研究部部长。1959年1月,中央军委召开全军第一次军事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张藩在叶剑英元帅领导下,组织编写人民解放军《合成军队战术条令概则》。经中央军委批准,颁发全军执行。

“文化大革命”中,张藩受到不公正待遇。1972年春,张藩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增建41所军事院校,军区党委决定筹建兰州军区军政干校,交给年过花甲的张藩负责。他倾注全部心力,学校初具规模。1978年2月,张藩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5年8月,张藩受全国政协邀请,赴京参加了党和国家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一系列活动。2002年3月2日,张藩因病逝世,享年93岁。

责任编辑:李德全 CM03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