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悄悄在网上搞了个大动作,一下子开通了两个官方微博账号,分别是@中国火箭军和@东风快递。
微信公众号也写着“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被网友评价为“最霸气的快递”、“正义的力量”。
火箭军的“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当中,“东风”到底代表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从60多年前说起!
茫茫戈壁“东风”起
1958年初春,一支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工程部队征尘未洗,就又秘密开拔,向着祖国西北部的茫茫戈壁开进。这个神秘的任务在当时是最高机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此时已经下定决心,尽快研制出后来被称为“两弹”的导弹和原子弹。
工程部队和科研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在这片茫茫戈壁上修建“两弹”研制基地和靶场。
与此同时,专门负责研制导弹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和院长钱学森,也正在进行一项特殊而重要的任务。
于景元 原航天710研究所副所长航天十二院钱学森顾问委员会委员
我那时候也就是20多岁小青年,当时什么导弹,不懂,看都没看到过。可以这样说,当时真正知道导弹而且懂得导弹的,恐怕也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率领的队伍,绝大多数都是年轻科研人员,此时他们连一枚真正的导弹都没有见过。于是从1956年10月开始,他开始给年轻人从头上课。
为充实科研力量,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也要求哈军工、中科院、教育部、清华大学等33个部门向国防部五院输送专家和人才。任新民、庄逢甘、屠守锷、梁守槃、梁思礼等,一批海外归来的优秀科学家,为了新中国的导弹事业,也聚集到了一起。
苏联送来真家伙钱学森下令“拆”
中国从零起步的导弹研制,很快有了一个好消息。1956年底,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因国际形势的变化,迫切需要中国的支持,特意在尖端技术援助领域开始有所松动。很快,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两枚近程导弹及13名技术专家。钱学森决定,把两枚导弹作为供拆解的教学弹,让人们建立直观认识,于是,一场奇特的“反设计”开始了。
时任国防部五院型号总体设计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
“反设计”,就是假设没有这个东西,我们要设计这样一个产品的话,我们怎么样一步一步设计,就和它的东西来对照。
但对钱学森而言,这种导弹已大大落后,中国人的第一枚导弹必须具备更高起点。1957年9月,聂荣臻率团访问苏联,钱学森随团前往,此行目的只有一个,在国防尖端技术领域和苏联实现合作。作为当时唯一拥有导弹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支持,无疑将大大加快中国导弹研制的速度。
两枚P-2导弹秘密运抵北京。
经过长达35天的商谈,苏联政府同意向中国提供帮助。10月15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著名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根据协定,两枚P-2导弹秘密运抵北京,P-2导弹更长、更重,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可安装炸药1.5吨。
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枚仿制导弹,便是以P-2为母版,为了保密需要,仿制型号定为“1059”。这一代码的含义,便是要在195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完成仿制工作。
干导弹干高新技术只能靠自己
正当“1059”导弹仿制进度按照预期推进之时,一个意外发生了。1960年7月,苏联政府突然宣布撤走在华的1300多位技术专家,与导弹相关的所有合作也全部中止,导弹研制工作顿时陷入停滞。
原国防部五院总体部型号室副主任神州载人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人怎么办,在我们脑子里很明确,干导弹、干高新技术,那只能靠自己。
聂荣臻特意把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等国防部五院的专家请来,告诉他们,党和国家相信我们自己的科学家,相信你们会成功。在最艰难的时刻,“自力更生”的信念成为钱学森等人继续走下去的精神动力。
1960年秋天,“1059”仿制导弹总装完成,11月5日上午9时2分28秒,“1059”导弹腾空而起,7分钟后,弹头精确命中了550公里外的目标。这枚“1059”仿制导弹,后来被命名为“东风一号”,它所飞行的550公里轨迹,标志着中国人从此迈入了火箭与导弹的时代。
但中国人的脚步不能仅仅停留在仿制阶段。聂荣臻代表中央提出了新的任务,独立研制设计,搞出射程更远的导弹。“东风二号”随即被摆上日程,它的设计方案是在“东风一号”基础上,射程扩大一倍的中近程地对地导弹。
作为技术总负责人的钱学森,告诉导弹研制人员,仿制和自行设计是截然不同的。仿制时人家主要问题已经给你解决了,你就是按规矩办事,自行设计就不同了,出现的问题多,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自己来解决。
“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
为了达到“东风二号”的目标射程,科研人员把发动机和燃料箱加大,导弹弹体也相应变长,但在当时掌握的有限知识和仿制经验上,一些难以察觉的技术隐患,也存在于最初的设计方案当中。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导弹开始首次试验。21秒时尾段着火,25秒左右发动机停止工作,69秒后落地起火……“东风二号”首飞失败,成为那一代中国两弹研制人员刻骨铭心的痛。
1962年3月21日,“东风二号”导弹首飞失败。
“我们现在被困难重重包围,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这是钱学森对那一次失败的真实心情。为了找到失败原因,钱学森立刻赶往现场勘查,他告诉大家不要害怕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再重来。让科研人员振作的同时,钱学森也把压力扛在了自己肩上,他在干燥、酷热的戈壁滩上反复考察,经过两个月的分析检测,故障结论报告长达67页,大大小小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
在“东风二号”首飞失败的经验之上,钱学森进一步强化“总体设计部”在整个大系统中的作用。几十万个零部件,数十个子系统的配合,甚至各科研单位的协调、供应、协作都井然有序,由此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中国航天工业流程和组织框架。
钱学森
我们这个队伍要非常严密地组织起来,有总设计师,然后还有分部门的设计师,还有一直到具体一个零件的,具体管这个事的工程师,责任非常之清楚。
一次失败的发射,换来了一支更加成熟的科研队伍。钱学森要求所有的疑点都在地面和实验室里解决,绝不带着疑点上天。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成功发射,飞行一千多公里后,准确击中目标,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导弹终告成功。
原子弹是“子弹”导弹是“枪”
就在“东风二号”成功发射后,新疆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引发全世界震惊。一直侦察并试图摧毁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美国肯尼迪政府,将中国核试验视为六十年代“最糟糕的事情”。为了弱化中国核爆炸的影响,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宣称,中国在五年内不会有原子弹运载工具,因为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
原国防部五院总体部型号室副主任神州载人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
所以当年明确叫“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就是抓紧搞导弹,要把原子弹装在导弹上,原子弹是子弹,导弹是枪。
历史把“两弹结合”的重任再一次压在了钱学森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肩上。“两弹结合”是一项极为特殊的试验,一旦偏离目标、中途坠毁、或者现场爆炸,相当于在自己头上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1966年6月,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回国之际,专门前往西北导弹基地视察。对于“两弹结合”,周恩来明确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座右铭。
1966年9月,导弹和经过小型化改装的核弹头分别进入发射场,聂荣臻和钱学森也来到最危险的第一线。10月27日上午9时,带着核弹头的“东风二号”导弹划破天际,9分14秒后,核弹头在894公里外的罗布泊上空爆炸。从此,中国的核导弹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