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日本新年号出自“万叶集”:日本用汉字记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A+ A-

据日本NHK电视台4月1日消息,当地时间11点分(北京时间10点分),经过日本各界代表研究讨论决定后,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正式宣布,日本新年号为“令和”。菅义伟还透露,新年号的汉字出自日本古典文集“万叶集”。

《万叶集》:日本用汉字记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关阅读】日本第一部采集编纂的诗歌总集《万叶集》大约是公元8世纪完成的,相当于中国盛唐之后的唐朝。但当时日本还没有发明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日语表音符号——平假名、片假名,如何把口头流传的诗歌(日本特有的所谓的和歌)和自古流传下来的神话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了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

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就流传到日本,到了隋唐时代,随着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日本的皇室与贵族阶层都谙熟汉语和汉文化,也擅长用汉语创作诗歌和发布官方公文。但日本也有自己固有的文化,如诗歌(和歌)和神话。但由于日本当时还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因而就无法用自己的文字把那些代代流传的诗歌和神话记载下来。深受汉语和汉文化熏陶的日本文人,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利用汉字的“日本式”读音作为“表音符号”,很艰难地把代代流传的诗歌和神话记载下来,形成了日本历史上最有价值的2部书——《万叶集》和《古事记》。前者是诗歌总集,后者是神话故事。《万叶集》和《古事记》中那些用作表音符号的汉字,日本人一般叫做“万叶假名”。但在用所謂的“万叶假名”记载诗歌和神话时,由于编纂者精通汉语,更多运用了相对应的汉语实词和虚词来记录,形成了一种既非汉语又非纯粹日语的独特文本。

《万叶集》:日本用汉字记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这样形成的独特的文本——《万叶集》和《古事记》,对于当时的日本上流社会的人士来说,他们是能看得懂的,知道它们所记载的具体内容。但到了日本的平安朝之后,日本人发明了日语表音符号——平假名、片假名,从而能用平假名、片假名写作和文学创作,日本文学创作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源氏物语》就是一个巅峰作品。

但是,用所謂的“万叶假名”记载的独特文本——《万叶集》和《古事记》,对于平安朝以及后代的日本人来说,渐渐成了“天书”,能够阅读、理解的人非常少。于是,就需要把《万叶集》和《古事记》训读为当时流行的日语(平安朝之前的古日语),从而为当时的日本人所理解。这个工作,迄今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终止,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所谓“万叶学”。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研究著作,就是契冲和尚的《万叶代匠记》、本居宣长的《古事记传》。

契沖(けいちゅう、1640年(寛永17年)-1701年3月4日(元禄14年1月25日)

本居宣長(もとおりのりなが、1730年6月21日(享保15年5月7日)-1801年11月5日(享和元年9月29日)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看看当时的日本人如何利用汉字和汉语词汇来记载日本的诗歌的。

如《万叶集》第1441首,标题为(使用标准的汉语写作的):

大伴宿禰家持鶯歌一首

打霧之雪者零乍然為我二吾宅乃苑爾鶯鳴裳

这是1首短歌,相当于中国的五言、七言绝句。总共31个音,分5句,2句5个音,3句7个音。

如果当时已经发明了日语表音符号——平假名、片假名,这首短歌本来可以这样记载下来:

ぅちきらしゆきはふりつつしかすがにわぎへのそのにうぐひすなくも

可惜那个时候并没有这样的表音符号,只能进行口头吟诵与记忆,要想记载下来,只能借助于汉字和汉语,结果做了这样的记载:

打霧之雪者零乍然為我二吾宅乃苑爾鶯鳴裳

因为:

ぅちきらし——动词ぅち(つ),相当于汉语的“打”,动词きらす(し)相当于汉语的“下雾”,用汉字“之”的音来作为し的“标记符号”,就把ぅちきらし记载成了“打霧之”;

ゆきはふりつつ——当时日本人知道日语ゆき对应于汉语的“雪”,は在语法关系上类似汉语的“者”,ふり(る)相当于汉语的“零”、“降”,如“降雪”、“大雪飘零”等,つつ是一个助词,当时的日本人找到了一个似乎不太恰当的汉语词语“乍”来表示,如“风乍起”,从而把ゆきはふりつつ记载为“雪者零乍”;

しかすがに——しかすがに在日语中是一个“副词”,但日本人知道しか(に)对应于汉语的“然(而)”,汉语动词“为”在日语中对应的是す(為),日语が对应汉语的“我”,に(ni)与当时的汉字“二”读音相似,しかすがに就记载为“然為我二”;

わぎへのそのに——わぎへ是わがいへ的缩写,わが对应于汉语的“吾”,いへ对应于汉语的“家”,日语虚词の(no)与汉字“乃”读音相近,就用“乃”来标记の(no),その相对应于汉语的“苑”或“園”,日语虚词に(ni)与当时的汉字“爾(尔)”读音相似(如现代汉语“你”读ni),故而用汉字“爾”标记日语虚词に(ni),わぎへのそのに记载为“吾宅乃苑爾”;

うぐひすなくも——日语中黄莺或莺唤作うぐひす,日语动词なく是鸟的鸣叫的意思,对应的汉语当然就是“鸣”了,も是一个虚词。但在日语中,把衣裳的“裳”叫做も,故而用汉字“裳”标记も(但更多情况下借用汉字“毛”、“母”的读音来标记も),うぐひすなくも就标记为“鶯鳴裳”。

这样,

ぅちきらしゆきはふりつつしかすがにわぎへのそのにうぐひすなくも

就转弯抹角地记载下来:

打霧之雪者零乍然為我二吾宅乃苑爾鶯鳴裳

现在一般训读为:

 き   ゆき  ふ                  わぎへ  その   うぐひすな
ぅち霧らし 雪  は降りつつ しかすがに 吾家  の園  に 鶯      鳴くも 

以上是在预先知道了这首“和歌”的准确的日语训读之后来反推的。如果不预先知道前人所作的训读,一般读者根本无法阅读这首“短歌”的。

像“山”日本人叫做やま,如果借用汉字表音的话,一般用野、麻,但也可以直接用汉语实词“山”标记やま。在现代日语中,野、麻二字的音读仍然是や(ya)和ま(ma)。

《万叶集》中有大量仅仅借用汉字的读音作为和歌日语读音标记符号的和歌很多,而不参杂汉语的诗词和虚词。但是,《万叶集》是有很多人共同完成的,当时也没有明确规定用哪一个汉字的读音来作为和歌日语读音标记符号,各个人的使用不尽相同,给后人的训读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歧义很多,没有弄清的地方还很多。

所以,前人所作的“训读”未必都准确可靠。因为年代久远,而且日语的一个音符往往用多个汉字来标记,再加上传抄的谬误,并非每一首用汉字记录下来的“和歌”都能顺利地训读为当时的日语。所以,日本的学术界还在继续从事着对《万叶集》原文的训读与研究,成为一门非常有趣、有很深历史渊源的学术研究活动。

《万叶集》:日本用汉字记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这个例子选自梁继国《万叶和歌新探》一书,作者把这首“短歌”翻译为汉语,如下:
 打霧之 雪者零乍 然為我二 吾宅乃苑爾 鶯鳴裳
ぅち霧らし 雪は降りつつ しかすがに 吾家の園に 鶯鳴くも 
 漫天大雪飛
一色蒼茫天地寂
然而我院非
鶯歌燕舞啼不住
疑是春意盎然歸
再举2个选自梁继国《万叶和歌新探》一书的例子:
 1、第734首
  又大伴宿禰家持和歌三首(之三)  
 吾念如此而不有者玉二毛我真毛妹之手二所缠乎
 训读如下:  
 わが思ひ かくてあらずは 玉にもが まことも妹が 手に卷かれむを
     おも                 たま               いも   て  ま
 わが思  ひ かくてあらずは 玉  にもが まことも妹  が 手に卷かれむを

 梁继国《万叶和歌新探》一书者把这首“短歌”翻译为汉语,如下:  
 独旅途中苦
 寒夜难眠更恋汝
 欲与情妹诉
 真得牵手做玉枕
 来日艰程何在乎
 2、第345首
  太宰帥大伴卿讚酒歌十三首(之八)
 價無寳跡言十方一坏乃濁酒爾豈益目八方
 训读如下: 
 價無き 寳というとも 一杯の 濁れる酒に あに益さめやも 
 あたひな   たから          ひとつき  にご    さけ       ま
 價    無き 寳    というとも 一杯    の 濁  れる酒  に あに益さめやも 
 梁继国《万叶和歌新探》一书者把这首“短歌”翻译为汉语,如下 
 休道价连城
 一杯浊酒执在手
 百宝不相认
 庸碌世间风尘过
 珠宝岂能比盏盅
 
(注1:

太宰帥大伴卿是大伴旅人的敬称,大伴宿禰家持就是大伴家持,大伴旅人的长子。大伴家持是《万叶集》最主要的编纂者。

注2:
 以上3个例子选自梁继国《万叶和歌新探》一书,参考了日本60多年前出版的契冲和尚的《万叶代匠记》,找到了中文标题和准确的训读。)

责任编辑:李德全 CM03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