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56年前的今天中国宣布中印边界停火 印度人心魔开始

环球网 2018-11-21 14:40:14
A+ A-

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而这场仗印度人打输了。

11月21日只是每年中平常的一天,很多普通中国人对这一天并没有特殊的记忆。

但是,很多印度人忘不了这一天,他们认为这天比较特殊。因为在1962年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而这场仗印度人打输了。

56年前的今天中国宣布中印边界停火 印度人心魔开始

50多年来,不少印度人还是没走出“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找回印度自信”的情绪。

主动后撤

56年前,因为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中国和印度发生了持续一个月的边界武装冲突,战事由印度的“前进政策”挑起,在中国称为“对印自卫反击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印度方面趁中国处于抗日战争困难时期,乘人之危派兵侵占了这个地区的一小部分,如瓦弄、噶拉塘等。

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于内务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机,派兵100余名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强迫一直在那里行使管辖权力的中国XIZANG地方政府搬迁;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

56年前的今天中国宣布中印边界停火 印度人心魔开始

尽管印度在边境上对中国领土步步蚕食、侵占,中国外交部边向印方提出过多次交涉、抗议,但由于中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有争议的边界的方针,所以,从1951年到1958年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是平静的。

1959年3月,在XIZANG所取得的平叛胜利,打掉了中外反动势力阴谋制造“XIZANG独·立”的社会基础,使印度幻想的“缓冲国”的企图破灭。印度在这一地区的“蚕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为避免边界局势进一步恶化,从1960年8月至10月,中国曾反复建议中印双方在官员报告的基础上讨论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却坚持要中国从西段自己的大片领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国东段撤出位于“麦线”以北的扯冬地区以北作为同意谈判的先决条件,这就断然关闭了和平谈判之门。

56年前的今天中国宣布中印边界停火 印度人心魔开始

从1961年起,特别是1962年6月-10月,印军进而在中印边界西段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据点。于是,中国领导人决定,不得不出手,“教训一下狂妄的印度人”。

战争从10月20日打响,到11月21日中国主动宣布停战并后撤,前后就一个月时间。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是胜利者,但是很克制。

然而,印度方面一直以来对这场战争的历史叙述截然相反。

因为失败,印度人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所以把这场战争称为“中国侵略印度”。占据国际话语权的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选择接受印度的说法。

而且,印度在国内也异常敏感地控制着与此不同的说法。

56年前的今天中国宣布中印边界停火 印度人心魔开始

比如,1963年,印度陆军中将亨德森·布鲁克斯和印度军事学院院长巴贾特准将合作撰写了《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调查了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分析了印度失败的主要原因。

但该报告完成后就被作为印度国家的“高级机密”不予公开。

战时驻印度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马克斯韦尔,根据报告被泄露的部分内容和自己的调查研究,于1970年出版了《印度对华战争》一书,结论是“中国是受害者,印度是入侵者”,但该书长期在印度被列为禁书,直到前几年才解禁。

56年前的今天中国宣布中印边界停火 印度人心魔开始

为什么印度会在1962年战争中输给中国?这在英文“知乎”网站上,一直都是印度网民非常热衷讨论、回答的问题。

对抗情绪

正因为印度官方的这种“歪曲叙述”,印度不少人对这场战争有着误解,对中国则产生了一种对抗和敌视的情绪。这种情绪,也成为印度政党之间可以利用的工具。

2014年,印度大选竞选期间,作为反对派的印度人民党要求执政的国大党公开《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指责国大党“他们在试图隐晦什么?”“我们有权知道哪儿错了?”

但是,当印度人民党上台后,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以“全面或部分地公开这份报告、或透露任何与此报告相关的信息,都不符合国家利益”为由,排除了公开这份报告的可能性。

其实,通过马克斯韦尔《印度对华战争》和报告被作为高级机密,印度精英和国际社会已经能判断这份报告的基本内容,只差一个官方证实。

印度媒体经常会有这样的炒作

印度媒体经常会有这样的炒作

尽管历史真相并不完全清晰,但“中国侵略印度”成为印度社会可以迅速鼓动民族主义情绪的集体认知。中国在印度的形象由“中印是兄弟”变成中国对印度的“背叛”和“忘恩负义”。

加之随后印度的国际声望急坠,塑造了印度社会的悲情和对中国的敌意,形成了印度部分媒体和人士长期炒作中国威胁和反华情绪的社会基础。同时,不少中国人虽因胜利建立了对印度的心理优势,但也对没能回收主张领土耿耿于怀。

事实上,这场所谓“战争”只是短时间内目标和范围都有限的边界冲突,没有深入对方本土,两国平民没有被波及。中国军队完成反击后主动撤到战前位置,证明了中国政府没有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战略意图。

56年前的今天中国宣布中印边界停火 印度人心魔开始

直到今天,和平谈判仍然是中国解决中印矛盾的基本主张,认为中国对印度怀有敌意的判断是错误的。如果印度民众发现历史真相不是原来那样,将有助于印度社会摆脱历史悲情,以健康的心态看待中国和中印关系。

当然,是否公开这份调查报告是印度的内政,历史真相可以留给专家学者去探讨,两国政府和社会应本着向前看的精神努力发展友好合作。

新的机遇

在去年中印对峙期间,印度有高官声称“现在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他当然是指2017年印度国力已经强于1962年,但这种硬实力比拼思维仍然是1962年的思维。

人类进入21世纪近20个年头了,处理中印矛盾,发展中印关系要面对21世纪的形势,应该有21世纪的思维和方式。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全面小康社会,正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印度立志要成为发达国家,做“有声有色的大国”。

现代国家富强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有合适的制度和正确的政策,加上勤劳及开拓有创新精神的人民。而现在,中国和印度都希望让自己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不少印度人对乘坐中国高铁很兴奋

不少印度人对乘坐中国高铁很兴奋

过去40年中,中国获得了几十倍的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高。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的一贯原则是应该谨慎且妥善地加以解决。

中国从来没有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在双方分歧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暂时搁置。

随着中印的发展繁荣和时代进步,终会找到两国人民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中印再次发生较大规模武装冲突或战争,将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可能错失国家崛起的历史机遇。

中印对抗会让亚洲邻国为难,还会让外来势力离间获利,代价却由中印两国人民承担。一些西方媒体和官员就热衷于挑动、撩拨中印之间对于战争的想象。

56年前的今天中国宣布中印边界停火 印度人心魔开始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的文章:为什么中印一战并非不可想象

去年中印对峙的出现,表明中印因边界争议发生冲突的风险没有完全消除,但对峙没有走向1962年式的冲突,还在于55年后中印对彼此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减少误解误判,对相互的战略意图有准确把握。

所以,两国军方和政府间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各层级的沟通机制和信任措施,防止今后意外发生和升级。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印之间经贸关系发展的速度并不尽如人意。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改革以来,印度保持较高经济增长,很快成为世界第五经济大国,2030年左右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中印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让中印社会越来越重视对方。1962年中印经贸往来的规模非常有限,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未来经济将成为中印关系的压舱石。

友好的中印关系对彼此意味着机遇。在我国“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布局中,印度是唯一占齐“首要、基础和关键”的国家。

今年4月中印两国最高领导人在武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就两国关系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对话,表明了中印政府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视。从这一点上说,中印社会也应该跟上节奏。

文/胡一刀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