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解放军仪仗队礼宾服沿革 最早的还打绑腿 穿布鞋

2018-11-02 14:43:38
A+ A-

仪仗队礼宾服也简称仪仗队礼服,是军礼服的一个种类。在战争年代,我军没有专门的仪仗队。建国初期,由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需要,我军正式组建了仪仗队。几十年来,仪仗队礼服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历程。

我军最早的仪仗队还打着绑腿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曾在延安临时组建过一个仪仗队。1946年初春,为迎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展现人民军队的力量,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一支仪仗队。驻南泥湾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某团挑选了500名年轻、精干、仪表端正的官兵,编为3个连,组成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当时仪仗队官兵穿着普通的军衣,由于繁重的作战、训练和生产劳动,许多战士的衣服都打着补丁,直到执行任务那天,才发了一套崭新的军装。当时我军仍穿着和抗战时期一样的八路军军服,左臂佩带白底蓝字的“18GA”(十八集团军)臂章,脚上穿着黑布鞋。由于是战争时期,仪仗队干部战士们腿上都打着绑腿,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

1946年18GA臂章。

1946年18GA臂章。

1946年3月4日,毛泽东、朱德陪同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军事协调小组”在延安机场检阅仪仗队。

1946年3月4日,毛泽东、朱德陪同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军事协调小组”在延安机场检阅仪仗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许多友好国家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16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位外宾——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罗申要正式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当时将组建仪仗队迎宾的任务交给了公安警卫师警卫营。

在欢迎罗申大使时,仪仗队下着马裤,脚穿马靴,头戴钢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尽管着装都是缴获而来的,但队员们的动作整齐,精神饱满,任务完成得十分顺利。

建国初期的仪仗队服装

我军仪仗队正式成立于建国初期的1953年。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展,1952年3月,国家领导人决定在中央警卫队中选调一批骨干组成一支专门的仪仗队,当时仍称警卫营,主要担负呈送国书时的礼宾任务。这是我国正式组建仪仗部队的起点。1953年6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正式改名为仪仗营,但通常也称仪仗队。

仪仗队行持枪礼。

仪仗队行持枪礼。

仪仗队成立后,在执行礼仪任务时所穿服装,与普通常服制式相同,只是用料要好于常服。1953年仪仗队服装为50式陆军服装,戴大檐帽(冬季栽绒帽),衣服布料为棉平布,颜色为草绿色,左胸佩戴有白底红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

1953年11月11日,金日成率领代表团访华乘专列抵达我国安东(今丹东),成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的第一位外国国家元首。此时东北地区已比较寒冷,仪仗队官兵均戴棉帽、穿棉服。

1953年11月11日,金日成率领代表团访华乘专列抵达我国安东(今丹东),成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的第一位外国国家元首。此时东北地区已比较寒冷,仪仗队官兵均戴棉帽、穿棉服。

1953年12月15日,苏联新任驻中国大使尤金向毛泽东递交国书时检阅仪仗队。

1953年12月15日,苏联新任驻中国大使尤金向毛泽东递交国书时检阅仪仗队。

首次分为陆海空三军的55式仪仗队礼服

1955年配合实行军衔制,全军装备55式军服。55式仪仗队和军乐团礼服式样与士兵常服相同:陆、空军上衣为立翻领,单排五粒扣,两个上贴袋,紧袖口。但军帽与士兵不同,不是船形帽而是大檐帽。海军为水兵服、水兵帽。仪仗队礼服颜色:陆军棕绿色,海军上白下蓝,空军上绿下蓝。仪仗队礼服面料为毛哔叽,与校官礼服和将官夏常服用料相同。前几年有文章说,55式仪仗队礼宾服式样同军官礼服,这是不对的。当时仪仗队员进行分列式时手持打开刺刀的步枪,也不可能穿军官礼服。

建国初期迎接外国元首用的是陆军仪仗队,从1956年开始改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第一次改用三军仪仗队迎接的外宾,是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

1956年9月30日,印尼总统苏加诺访问中国,由毛泽东陪同在机场检阅仪仗队。仪仗队在1956年正式改建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身穿55式仪仗队礼服。

1956年9月30日,印尼总统苏加诺访问中国,由毛泽东陪同在机场检阅仪仗队。仪仗队在1956年正式改建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身穿55式仪仗队礼服。

1959年9月30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到机场迎接赫鲁晓夫,并陪同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59年9月30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到机场迎接赫鲁晓夫,并陪同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60年12月15日,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抵达北京,首都40多万群众夹道欢迎。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车站迎接。此时正值冬季,仪仗队员外穿大衣,但仍戴大檐帽。

1960年12月15日,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抵达北京,首都40多万群众夹道欢迎。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车站迎接。此时正值冬季,仪仗队员外穿大衣,但仍戴大檐帽。

戴红五星、红领章的仪仗队服装

1965年取消军衔制的同时,也取消了毛料服、大檐帽、水兵服以及军衔肩章等。仪仗队也改穿和全军一样的65式军服,戴解放帽,全红五角星帽徽和领章;陆军和空军颜色未变,仍为全绿和上绿下蓝,海军改成了全灰色。

1972年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指示专门为仪仗队定做了毛料服,但服装样式、颜色等与普通常服别无二致,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礼宾服。

1972年2月21日,371人的庞大仪仗队在机场列队静候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到来,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阵容、最高规格的仪仗队。

1972年2月21日,371人的庞大仪仗队在机场列队静候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到来,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阵容、最高规格的仪仗队。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尼克松对中国仪仗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回忆录中这样描写:“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个……当我沿着长长的队列走去的时候,每个士兵在我经过时慢慢转动他的头,在密集的行列中产生一种几乎使人认为行动受催眠影响的感觉。”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尼克松对中国仪仗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回忆录中这样描写:“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个……当我沿着长长的队列走去的时候,每个士兵在我经过时慢慢转动他的头,在密集的行列中产生一种几乎使人认为行动受催眠影响的感觉。”

1974年5月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海军服装进行改革,恢复1955年式样,仪仗队海军战士恢复水兵服、水兵帽。

1975年10月13日,杰马尔·比耶迪奇访华,由邓小平陪同,在机场上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75年10月13日,杰马尔·比耶迪奇访华,由邓小平陪同,在机场上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改革开放后装备第一套专用礼宾服

改革开放后仪仗队专门的礼宾服最早装备于80年代初。从1980年开始,为配合军衔制的实行,同时考虑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有了很大发展,样式呆板、面料落后的军服也与社会的发展和军队建设的需求愈来愈不相适应,原总后勤部组织力量进行新式军服的研究设计,提出了军服改革方案。同时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适应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改善军容仪表,增强礼宾气氛,仪仗队、军乐团的服装率先进行了改革。1983年8月1日,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正式配发新式礼宾服和演出服,拉开了我军这次服装改革的序幕。1983年9月,仪仗营正式改称仪仗队。

新的仪仗队礼宾服,陆、空军仪仗队队员戴大檐帽;海军战士戴水兵帽,干部戴大檐帽。帽顶和帽墙有标志军种的牙线和帽墙丝带。三军的帽徽均为圆形,正中有“八一”字样的五星,外围是麦穗和齿轮,海、空军分别加衬铁锚和飞翅图案。陆、空军礼宾服上衣为立翻领,袖头外侧有标志军种的牙线和两道黄线。海军战士着披肩式水兵服。海军干部服与陆、空军相同。三军礼宾服裤中缝处均有标志军种的牙线和两道黄线。仪仗队礼宾服陆军为棕绿色;空军上衣为棕绿色,军裤为藏青色;海军上衣为白色,军裤为藏青色。三军仪仗队员均佩戴肩章。新式服装用料是毛涤混纺凡尔丁。改革后的仪仗队礼宾服,庄重,朴素,大方,符合我国的民族习惯和我军的传统。

穿着83式礼宾服的仪仗兵。

穿着83式礼宾服的仪仗兵。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35周年阅兵式。受阅部队全部身着新式军服,三军仪仗队着礼宾服率先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引起世人瞩目。1985年9月,仪仗队由营级编制升格为团级编制。1986年1月,仪仗队改称仪仗大队。

1984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1984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昙花一现的89式礼宾服

改革后的83式仪仗队礼宾服,尽管新添了大檐帽、肩章、金属扣和袖口、裤腿装饰线等,较前有了很大改善,但仍跟不上礼仪发展的步伐。1987年,军委领导再次要求有关部门对礼服进行改革。

1988年10月1日,为配合实行新的军衔制,全军换装87式军服。1989年3月17日,中央军委常务会议批准了仪仗队、军乐团、文工团新的礼宾服、演出服,并决定由总后勤部按批准的样式组织生产,于国庆40周年时开始穿着。

新的仪仗队礼宾服是在87式军服基础上设计的,服装款式和颜色与87式军官礼服基本相同。陆海空三军夏服均为开领,前襟四粒扣,上衣两个带贴条的胸带和两个挖袋;裤子为小囊式马裤。海军士兵夏服为水兵服。三军冬服款式与夏服相同。大衣为开关领,前襟双排六粒金属扣,两个平袋盖的挖袋,后背有腰带,中间有两粒金属扣,后背下端开衩。冬夏服均配马靴。

夏服材料为70/30毛涤混纺凡尔丁。陆军为米黄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天蓝色。冬服及大衣材料为70/30毛涤混纺礼服呢。陆军为海蓝色,海军为藏青色,空军为宝蓝色。

与军衔制相适应,仪仗队佩戴军衔肩章:队长佩戴中校肩章,分队长佩戴上尉肩章,士兵佩戴中士肩章。

着89式礼服的仪仗队。

着89式礼服的仪仗队。

1989年国庆40周年前夕,仪仗队配发新式礼宾服。因诸多原因,这次改革后的礼服装备不久便被淘汰了。

92式礼宾服装备最久

89式礼宾服装备不久,根据有关指示,军需部门又开始对仪仗队礼服进行新一轮研究设计。1992年9月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自10月1日起,一律换着新式礼宾服装。仪仗队的新式礼宾服,从上至下,依次分为帽檐花、绶带、盾牌臂章、腰带、军刀、高筒皮鞋等,使用了87式三军帽徽,仪仗兵新式专用领花、肩章。这套礼宾服被称为92式,是在89式礼宾服基础上的改进,与89式礼宾服的不同主要是陆军冬、夏服颜色一律为棕绿色,增加了帽檐花、绶带、臂章等服饰。

穿92式礼宾服的仪仗队。

穿92式礼宾服的仪仗队。

新改革的礼服不仅第一次脱离了当时现行军服的样式,颜色也与常服不同,区分了军种,结束了陆海空军混色的模式。礼服面料基本与89式相同,夏服材料为毛涤混纺凡尔丁,冬服及大衣材料为毛涤混纺礼服。

92式仪仗队礼服从1992年开始装备,其后有一些小的调整,一直到2007年被07式仪仗队礼服所取代,正式装备使用了15年,是迄今为止我军装备时间最长的仪仗队专用礼宾服。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三军仪仗队。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三军仪仗队。

与全军换装同步的07式礼宾服

2007年建军80周年之际,全军装备07式军服。与普通军服一样,仪仗礼服的式样、颜色也进行了调整。这是自改革开放以后,头一次与全军换装同步的仪仗队礼服。

07式仪仗礼宾服

07式仪仗礼宾服

07式仪仗礼宾服,基本上与07式军官礼服保持了统一,又凸现了仪仗礼宾服的特点。包括大檐帽、春秋礼宾服、冬礼宾服、大衣、高筒皮靴和配套服饰。样式,军官和陆、空军士兵上衣为平驳领、单排4粒扣,袖口设三道金黄色装饰条;海军士兵上衣为套头式水兵服;裤子为小囊马裤,裤侧缝设金黄色装饰条;大衣为双排6粒扣开关领。颜色,陆军由过去的棕绿色改为松枝绿。海军和空军的军服颜色改动较小,分别由藏青、蓝灰加深为深藏青、深蓝灰,使三军色调更加协调。肩章版面颜色,陆空军改为和军服颜色相同的本色,即陆军为松枝绿,空军为深蓝灰,海军仍为黑色。用料,春秋礼宾服军官为涤毛哔叽,海军士兵为防透凡立丁;冬礼宾服军官为毛涤加厚哔叽,士兵为仿毛加厚哔叽;大衣为毛绒混纺大衣呢。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中的三军仪仗队。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中的三军仪仗队。

14式礼宾服是07式的改进版

经中央军委批准,仪仗队、军乐团新式礼宾服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启用穿着,定名为14式礼宾服。

2014年8月19日,三军仪仗队换着新式礼宾服首次担负仪仗司礼任务,欢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访华。

2014年8月19日,三军仪仗队换着新式礼宾服首次担负仪仗司礼任务,欢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访华。

14式礼宾服是在07式礼宾服基础上融合我军传统和民族特色进行调整改进的,在样式、用料、颜色和标志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式设计,也被称为14式礼宾服,但还不能称作新一代礼宾服,毕竟只是进行了许多局部调整和改进,可以看作07式礼宾服的改进版或增强版。调整改进后的仪仗队礼宾服分性别、军种和官兵,包括春秋礼宾服、夏礼宾服、冬礼宾服三类,共18个品种,供执行国家和军队重大礼仪任务穿着。

新增的仪仗队女礼宾服是针对仪仗队增加女兵方队设计的,为了体现女队员的特点,样式为裙服,戴卷檐帽、穿长筒皮靴,颜色、用料、标志服饰与男仪仗队员相同,相对来说质地薄更易舒展。

14式仪仗队女礼宾服。

14式仪仗队女礼宾服。

随着军队建设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军仪仗队礼宾服不断变化,既展示了五千年文明之邦的大国威仪,也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气质。

解放军仪仗队礼宾服沿革 最早的还打绑腿 穿布鞋

(作者徐平系军史专家)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