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七十四军收编汪伪政权精锐部队的说法缘何而来

2018-10-30 14:19:29
A+ A-

说起第74军的战绩,毋庸多言。从1937年到1945年,该军参加了大部分重要会战和战役,可谓身经百战、打满全场,其“王牌”地位就是这样“打”出来的。抗战胜利后,第74军先是奉命开赴湖南衡阳接受日军的投降,随即又接到第4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部队被空运至南京,接替新编第6军卫戍首都的任务,“御林军”之名由此产生。

部队出名了,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著名人物如张灵甫,他在抗战中的表现、他所涉及的杀妻案,以及他与李天霞的军长之争;著名事件如74军在历次战役中的战况等,这些人物或事件成为人们不断争论的焦点。

众多争论中,有一件事情尤为引人注目:第74军真的收编伪军为己用了吗?对于这一问题,正方主张,像第74军这样战功赫赫的王牌部队是不可能收编伪军的;反方则通过一些学术著作来试图证明,第74军确实收编过、且收编的还是汪伪政权的精锐部队——伪警卫军。对此,正反双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但鲜有能够举出可靠证据者。

那么,第74军到底有没有收编伪军呢?我们不妨在原始档案记载的基础上试着一探究竟。

七十四军收编汪伪政权精锐部队的说法缘何而来

抗战时期的第74军

南京地区到底有多少伪军?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在南京地区的伪军到底有哪些部队,他们各自的去向又分别是什么。

抗战胜利时,沦陷区的大量伪军为了求得生存,选择向国民政府宣布“反正”。而国民政府因沦陷区纵深过广,一时无法调集大量军队进入沦陷区腹地,也不得不选择让这些有意“反正”的伪军来维持地方治安。因此,“自新军”应运而生。

在南京地区,“自新军”为数众多,因为南京在抗战后期属于汪伪国民政府的首都,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必须驻防大量伪军,以保首都安稳。南京最先宣布“反正”的伪军是由李讴一指挥的伪警卫军,这支部队被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收编为第3战区先遣军第3路。由于李讴一很快就被军方逮捕并关押审判,因此部队改交由伪警卫第1师师长刘启雄接管,刘随即升兼第3路司令。

第3战区先遣军第3路原辖三个师,即伪警卫军所属的第1师、第2师、第3师。但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警卫第3师主力就在8月13日宣布起义,并加入新四军,成为华中独立第1军,原师长钟剑魂担任军长(该部后并入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第55团,钟任7纵副司令员)。伪警卫第2师则长期外派安徽执行军事任务,日本投降时该师因与警卫军主力派系不同,并未奉军部命令回驻南京,而是在和县接受了第10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的改编,番号为第10战区第6挺进纵队,原师长秦汉青改任纵队司令(后又改编为暂编独立第5总队)。实际上就是说,伪警2师脱离警卫军序列自行其事了。

因此,真正编入第3战区先遣军第3路部队的,仅有伪警卫第1师和警卫第3师残余部队。刘启雄在接收了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生总队后,将该总队与伪警卫第3师残部合编为新的警卫第3师,并根据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将伪警卫第1师和第3师分别改编为第3战区先遣军第3路第1纵队和第3纵队(伪警卫第2师原拟编为第2纵队,因已接受第10战区改编,因此第2纵队番号空缺),分别由刘启雄和原军校学生总队总队长鲍文霈任司令。1945年11月,该部又被改编为京畿东南地区防卫部队,刘启雄任指挥官兼第1纵队司令、鲍文霈任第2纵队司令。


七十四军收编汪伪政权精锐部队的说法缘何而来

京畿东南地区防卫部队指挥官刘启雄

此外在南京地区宣布“反正”的部队是伪第1方面军。该部原辖两个军、四个师、一个旅,改编时编为三部,分别是南京先遣军(司令任援道)、苏浙先遣军第1路(司令徐朴成)、新编第30师(师长王占林)。

除了第1方面军外,还有一支部队情况比较特殊,该伪军原番号为独立第15旅(原伪第9师缩编),驻防在苏皖边区,先是接受忠义救国军的改编,称苏皖先遣军第1纵队,原旅长胡冠军任司令。但之后胡冠军又改投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被授予京畿地区独立支队的番号,胡仍任司令,并奉顾命进驻南京。

据《第一绥靖区辖区内非正规部队整编情形一览表》所载,南京先遣军一度改编为京沪卫戍总队(10756人),但终不免被裁撤,所部士兵缩编为九个营后交由第71军接收;据《军政部整军设施报告》附表六:伪军编遣情况一览表所载,苏浙先遣军第1路缩编为暂编独立第2团(2597人)(所属第2纵队裁撤,士兵由第49军接收);新编第30师缩编为暂编独立第6总队(5895人)。暂独2团和暂独6总队此后皆由徐州绥靖公署编遣。

由此可见,伪第1方面军所属各部与第74军没有关系,那么剩下的就是由刘启雄指挥的京畿东南地区防卫部队和由胡冠军指挥的京畿地区独立支队。这两支部队的结局和第74军有没有关系呢?

第74军真的收编伪军了吗?

据《京沪卫戍总司令部工作报告书》第十案“决议”(二)所载,“刘指挥官启雄官兵约五十员编成炮兵一营拨交四十九军王军长铁汉接编,余均拨交七十四军施军长中诚接编,均保留原单位不予分散”。“决议”(四)又载,“任(援道)刘(启雄)两部拨编各军之官兵薪饷自十二月份(指1945年12月)起由各军按照新给舆发给”。

又据《第一绥靖区辖区内非正规部队整编情形一览表》所载,由刘启雄指挥的京畿东南地区防卫部“番号撤消”、“士兵及炮分拨七十四军、四十九军”;由胡冠军指挥的京畿地区独立支队“番号撤消”、“士兵拨入七十四军”。

根据这两份档案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第74军确实收编了伪军。但收编的伪军确切来源,并不是通常所流传的伪警卫军第1、第2、第3师全部,而是源自伪警卫军所属的第1师、第3师残部(含伪中央军校学生总队)和伪独立第15旅。

七十四军收编汪伪政权精锐部队的说法缘何而来


第74军军长施中诚

据《第一绥靖区辖区内非正规部队整编情形一览表》所载,由伪警卫军主力改编的京畿东南地区防卫部队在编入第74军时有官兵4259人,由伪独立第15旅改编的京畿地区独立支队在编入第74军时有官兵1282人。两部合计共5541人。但根据《工作报告书》所载,第74军只接收士兵,军官全部编入第17军官总队受训,待期满后办理退役。

此外,根据《被俘官兵接收处理办法》所载,有在常德被日军俘虏关押于汉口的81名军官和172名士兵交由第74军接收。对于这批官兵,第74军的处理方式是士兵补充部队缺额,军官以“附员”名义候补。另有关押于南京战俘营的184名军官和1299名士兵初由新编第6军接收,新6军换防后改由第74军接收。但第74军的处理方式是将志愿返回原籍的599人资遣,另外700人重新交由新6军接收,军官则入第17军官总队受训。只是不知当这些军官进入军官总队遇见那些同样受训的前伪军军官时,作何感想。

那么第74军最后到底留用了多少伪军士兵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目前还没有找到可靠档案的记载。不过从第74军整编为第74师前后的人数对比,或许可窥见一二。据《第一绥靖区所属各军整编情形一览表》所载,第74军整编前有官兵32720人(其中军官3012人,士兵29708人),整编后有官兵30978人(其中军官2680人,士兵28298人)。考虑到第74军没有接收伪军军官,在整编裁撤人员的问题上首先会想到伪军士兵,因此根据数据前后差来看,第74军在整编为第74师时很可能仍然留用了约4000名左右的伪军士兵。

或许有人会问,第74军收编伪警卫军的说法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呢?

笔者梳理了相关材料发现,到目前为止,这种说法最早来自于刘措宜在1962年发表的回忆文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改编伪军经过》。文中是这么写的:“汪伪的三个警卫师和一个警卫旅,在1945年9月蒋军第七十四军的五十一、五十七、五十八三个师开到南京地区时,就把他们全部编并了,计邱维达的五十一师编并了伪警卫第一师和伪警卫旅,五十七师和五十八师则分别编并了伪警卫第二、第三师。”

刘措宜曾在陆军总司令部任职,且参与过收编伪军的工作。因此,他的说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结合前文,我们可以得知实际编入第74军的伪警卫军部队仅仅是伪警卫第1师和第3师余部。

有趣的是,伪警卫旅当时并不存在。汪伪政权成立之初,成立有警卫旅,在扩编为警卫第2师后未再成立警卫旅。刘文最后还有一个附表,上面记载了“徐州绥署”之下编有“番号:暂编独立第五纵队;主官姓名:秦汉清;编辖单位,团二;人数,4000;武器,1500;驻地,阜阳”。按此说法,伪警卫第2师的秦部是隶属于“徐州绥署”的部队,与刘措宜前文回忆其编入第74军之说自相矛盾。

责任编辑:李德全 CM03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