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淝水之战:老大打老二 却被8千人冲锋击垮30万大军

2018-09-07 14:27:21
A+ A-

“横扫宇内”的“天下霸主”,面前只剩下“天下第二”一个难啃的骨头。

于是,百万大军强势压境,对方只能以区区8万兵应之。

“老大”势要在此一举攻灭“老二”,一统江湖。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老二”仅靠8千敢死队的一次冲锋,就冲垮了对方前线30万精锐大军,并直接导致“老大”四分五裂、身死国灭!

这样离奇的剧情,是历史上真实的一幕。

这便是公元383年11月初前秦与东晋著名的“淝水之战”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东晋一方直到发起冲锋,从后方统帅部到前线总指挥,都没有拿出具体的作战计划

没想到,一次试探性的冲锋就大获全胜了!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

如此的过程,如此的战果,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老大”与“老二”的命运又如何发生反转?


文|张磊王正兴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

编辑|黄俊峰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称霸大业就剩你一个挡路,不打不舒服

老大与老二并非不能和谐共处,但当老大一门心思想着一统江湖时,这个理想只能是一种奢望。

故事要从公元382年冬讲起。

此时,距离前秦国主苻坚完成北方一统的大业已过去了六个年头。

十六国时期,氐族在关中建立的前秦(350年—394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苻坚(338年—385年),氐族人,357年,政变夺权后,他任用汉人王猛(字景略),对内执行“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的基本国策;对外东征西讨,仅用17年即平定北中国(比魏武曹操还要迅捷) 。

王猛画像

王猛画像

当时,整个中华版图上,待征服的劲敌只剩最后一个:偏居东南一隅的东晋司马氏政权。

你想安心做“天下第二”?

没门!意气风发的苻坚决意南下攻晋。

公元383年淝水战前的前秦和东晋形势

公元383年淝水战前的前秦和东晋形势

然而,上至太子、下到朝廷重臣、统兵大将,前秦朝野几乎是一致反对此时攻晋。

他们的理由非常充分:

1.东晋虽弱,但治理良好,君有道、臣有谋,勠力同心,此时攻晋战略时机不合适。

如左仆射(副丞相)权翼的观点:

“臣以为晋未可伐。……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克图也。”

(《晋书·苻坚载记》)

2.前秦虽已完成了北方形势上的一统,但由于五胡杂处兼数十年战乱,民族矛盾异常深重,各族权贵集团只是迫于现实无奈归附,未必真心。

前秦并没有完成内部的民族融合工作,也没有解除各族分裂势力武装。

以阳平公苻融(苻融弟,淝水之战前锋军统帅,前秦二号人物)观点为代表:

“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诸畿甸,旧人族类,斥徙遐方。今倾国而去,如有风尘之变者,其如宗庙何……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临末之言乎?”

注:据载,王猛临终前力谏苻坚对各族首领严加防范,并不要进攻占据汉人心理正统的东晋政权。但其身后八年,苻坚仍执意整合各族大军,大举攻晋。

3.前秦经约二十年征战,虽灭前燕、收仇池、败前凉、平代国,征襄阳、入川蜀,天下州郡十有其七,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以鲜卑族头领乞伏国仁之言为证:

“此穷兵黩武……骚动苍生……疲敝中国也。”

直指前秦民疲兵困,已属强弩之末之势。

前秦攻晋前历次征战图(图中未标识伐前燕之战)

前秦攻晋前历次征战图(图中未标识伐前燕之战)

这些都被苻坚否决了。

长年以来的攻必克、战必取,让苻坚的心态滑向了恣意骄狂的境地。

加之,382年,东晋荆州桓冲部竟然还北上试图进攻襄阳,挑战霸权。

是可忍孰不可忍?苻坚铁了心,一定要消灭这个对手。

此时苻坚的心态恐怕与“前辈”曹操近似(《军师联盟》,于和伟饰曹操)

此时苻坚的心态恐怕与“前辈”曹操近似(《军师联盟》,于和伟饰曹操)

383年7月,苻坚下达全国军事动员令,募集近百万众,以倾国之力开赴前线。

注:据《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前秦攻晋,苻坚从长安发兵“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至少87万兵力,而此前已命麾下众将“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先锋”,总兵力逾百万;同篇亦记载后来朱序向晋军传递情报时称“若秦百万之众皆至,则莫可敌也”;《世说新语·识鉴》引《秦书》也有“众号百万,水陆俱进”。“参战”秦军兵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理解,数字不同,但苻坚为此战募集百万兵力可以得到史籍记载的印证。

新募兵大部为汉人,对“华夏正统”的晋政权开战,其战斗意志、决心可想而知;辅以其它各少数民族兵士。

当年8月,秦军主力从长安开拔,直指二千里外的寿阳!

实际上,真正参加淝水大战的部队约30万(主要是前秦核心的氐族精锐部队),因为其余部队根本还未集结至前线战场就已开战。

前秦、东晋双方淝水之战投入兵力及主将列表

前秦、东晋双方淝水之战投入兵力及主将列表

为什么在寿阳开打?

苻坚的战略部署是这样的:

以兖州刺史羌族首领姚苌为龙骧将军,率羌兵督益、梁州诸军事,总管后方;

鲜卑部慕容垂等全数投入荆州战场,牵制晋军桓冲部;

淝水主战场则为清一色的本部氐族主力;

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七万水师由蜀中顺流而下。

这一部署不可谓不精当,但对胜利的前景过于“自信”:

真正与敌进行主力对决的是本部氐族部队,一旦有失,则动摇国本,而其他各部反而得以保全实力以反噬氐族政权。

前秦军战略部署

前秦军战略部署

直接选择在东线的寿阳进行主力决战,更显出苻坚欲毕其功于一役的自大骄纵。

这不是说寿阳不重要,相反它是南北争锋的两大“命门”之一。

注:两大“命门”,一是汉水上游总领由汉中、南阳入江汉平原的襄阳,另一就是由中原经颖水入淮河的寿阳。

当时中华版图各大“战略军分区”示意图

当时中华版图各大“战略军分区”示意图

寿阳(即寿春,晋元帝时避太妃郑阿春讳,改称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地处淮河以南、淝水以西,淮南重镇。

此地战国后期曾为楚国都城,东汉末年袁术也曾在此称帝。

这里总控两淮水陆交通,徐、兖通往建康的陆路,淮水、汝水、颍水、淝水等水路均在附近交汇,历来为兵家必争。

淮河的主要支流颖水在其西北注入淮河,是中原与江淮之间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颖水与淮河的交汇处就是颖口,寿阳与颖口隔河相对。

寿阳周边形势

寿阳周边形势

拿下淮南第一重镇寿阳,前面即是一马平川的江淮平原,往南二百公里,骑兵只需五六日即可饮马长江北,剑指石头城;同时,北方水军亦可由淮河经盱眙下广陵入长江,水陆两线,夹逼金陵!

其战略重要性可见一斑!

寿阳古城

寿阳古城

因此,对于此时已然控制襄阳的前秦来说,寿阳是必须拿下的目标,苻坚用重兵于此并没有问题。

但错就错在他把寿阳当成了决战战场。

纵观历代北方政权向南方的攻势,取胜的“王道”是稳定控制长江上游,加上江淮一线的压制,共同形成压缩合围之势,才有可能彻底击败南方政权。

这是因为南方政权往往拥有优势水军力量,北方需要建立与之抗衡的水军,压制住其活动范围,才能解除其战略优势。

天下南北争锋之“棋眼”寿阳与襄阳(见红圈处,底图为三国时期地图)

天下南北争锋之“棋眼”寿阳与襄阳(见红圈处,底图为三国时期地图)

具体来说,北方政权向南统一战争的正确打开方式应是,一据川蜀、二控荆襄、三平淮南、四渡长江

川蜀可打造战船,水军由此顺流而下;

荆襄是北方军粮后勤转运的生命线,且处在上游,历来是江东割据政权的腹心之患(如三国时期吴蜀的荆州之争);

淮南可供骑兵畅行无阻,直逼长江北岸;

多线渡江,取得最后胜利。

苻坚不按“剧本”来,直接要通过寿阳一役在淮南结束战事,显然是太急了。

最高统帅不懂军事,他行吗?

眼光转向交战的另一方,此役东晋方面的最高军事统帅,是陈郡阳夏谢氏一族掌门人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

谢安画像

谢安画像

此君其实不懂军事,面对百万敌军,这样的最高统帅行吗?

在其他层面,他堪称完美,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治国理政更是一把好手。

从371年拜侍中正式辅政起,至大战前的12年间,谢安继承了前任王导、庾亮、桓温等推行的“御以和靖”的治国方针,并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巩固,发展为“臻以和靖、御以长算。德政即行,文武并用,不存小察,弘以大纲”(《晋书·谢安传》)。可谓切中要害、更为全面的治国方略。

而他“不懂”的,更多是说战术层面,其战略眼光却颇可称道。早在淝水战前的377年,谢安已然看到苻坚南下近在眼前,开始着手进行各项战略准备工作:尊皇权,抑割据强权,维护中央集权。

其实直到战前,东晋眼中的肘腋之患不在外而在内,主要来自割据荆州的桓氏家族集团,谢氏家族也正是司马氏皇室借以抗衡桓氏才崛起的。

平衡内部各方势力,稳定内政环境,达成稳定的内部统一战线。

协调之后的桓谢两大集团,共同保障东晋稳定的长江中、下游防御体系。

桓冲在长江中游的战略牵制(前秦的所有鲜卑兵力都投入了荆襄战场),对战局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局势,图中红色为前秦军,蓝色为东晋军,蓝圈分别为:东晋荆州军屯驻地上明与北府兵屯驻地镇江(底图据《中国历史地理地图集》)

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局势,图中红色为前秦军,蓝色为东晋军,蓝圈分别为:东晋荆州军屯驻地上明与北府兵屯驻地镇江(底图据《中国历史地理地图集》)

改革税赋体制,进行新一轮经济制度改革。

谢安“废度田税米制,改按口税米制”,推行“王公以下口税三斛,唯蠲在役之身”的新税制。

即除服役人口外,其余王公以下人等,一律每口三斛赋税。此前王公贵胄及其亲眷均可特权免税。

新税制本质上重新划分了中央与士族的生产资料归属权比例,以释放生产力并充实中央政府财力。

377年,命令谢玄在扬州组建长江下游军事力量——北府兵。

上述本质上均为制度保障,打赢战争,还需要依靠一支指挥得当、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谢安本人并不知兵,但知人善任,派同族谢玄广募劲勇,包括“四战之地”的徐州本地人,以及大量居江淮的北方南渡侨民、流民,由他们共同组成的北府兵,经多年打磨,可谓一支精锐部队。

正如后世王夫之评:

“谢玄监江北,择将用兵,六年后用之以破苻坚于淝水,非一旦一夕之效矣。”

谢玄画像

谢玄画像

“不懂军事”的谢安,作为一位手腕高超的政治家、经济改革家及统战专家,可谓东晋的战略总设计师,尤其是他的识人用人、大胆授权之明,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然,谢氏一门颇多英才,也为谢安的用人提供了广阔空间——“谢家军”将在大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统帅谢安、前线主帅谢石(谢安弟)、前锋军统帅谢玄(谢安侄)、辅国将军谢琰(谢安子)因此战而一门四公,可谓盛极矣!

8千人冲锋击垮30万!

大战之前,其实双方还进行了一场前哨战:洛涧之战。

此役谢玄以北府兵第一悍将刘牢之率五千精锐突击前秦驻洛涧的5万大军,大胜并斩敌1.5万余众(前秦军兵力和损失数字据《资治通鉴》,另《晋书·刘牢之传》记载秦军共2万,伤亡“万余人”)。

东晋军见机行事的第一次预演,本来只是试探进攻,不想前秦军这么不经打!

1:10的人数对比,竟然大获全胜,还斩杀敌大将梁成(一般认为是仅此苻坚、苻融、张蚝的前秦军四号人物),这对前秦军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

图中可见洛涧之战形势

图中可见洛涧之战形势

前秦军此战即暴露出一众弱点:

新募兵丁仓促征召、未经战阵,全无经验。洛涧之战乃夜战,前秦无法准确辨别对手参战兵力数量,未战而先怯。

此地前秦五万大军是卫将军梁成(战前由襄阳太守抽调至淝水战场)、扬州刺史王显、弋阳太守王咏三部分汇合而成,协同指挥难度极大。

总指挥梁成试图稳定阵脚,过于突前,导致阵前被斩群龙无首。

前哨一战硝烟尚未散去,公元383年11月初的一天,寿阳城外大军云集,一场影响历史进程的大战即将上演!

淝水大战态势图(图源:地图帝)

淝水大战态势图(图源:地图帝)

洛涧之战的教训,前秦方面似乎是一点都没吸取,尤其是“御驾亲征”的苻坚本人;反观东晋一边,虽无明确的作战计划,但每一步战术行动都明晰有序。

这种状况催生了前秦这场惨烈的军事灾难:

其一,苻坚在战前派遣降将朱序作为特使前往晋营劝降。

朱序,原东晋襄阳太守,四年前襄阳城破后被俘降秦,时任前秦“财政部长”。这次他不但没有帮苻坚说降,反而把前秦军事部署都透露给了东晋,并作为内应对战局走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其二,朱序根据苻坚临淝水列阵的情况,精心设计了一招妙计——让谢玄提请前秦军后撤,名义上理由是空出空间给东晋军渡河以求决战。

苻坚本来就是来求决战的,就怕晋军不出来,这“套路”算是迎合了他的心理,轻而易举就“跳坑”了。苻坚原本的企图是:假意后撤,然后趁东晋军半渡之机回师掩杀。于是不顾众将反对,坚持下令全军后撤。然而他忽略了重要的两点:

骑兵先后撤再回师,不像步兵那样灵活,需要很大的战场腾挪空间,一人一骑至少需要约10㎡才能顺畅转换方向。

可是,寿阳战场最缺的就是空间!

完全没有考虑到东晋水军的运输能力及速度,于是前秦军还没有撤利索,东晋八千敢死队已经登岸了!

兵贵神速!其背后比拼的除了士气,更体现的是军队专业作战能力!

淝水之战战场区域地形图,图中红色矩形方框为前秦军阵地位置

淝水之战战场区域地形图,图中红色矩形方框为前秦军阵地位置

前秦的阵地位于淝水以南寿阳城以北一个约十公里边长的矩形区域内,如此局促的空间,前秦二十余万骑兵部队,一旦开始后撤,人马混杂,步骑交错,前后军信息沟通不畅,战场混乱是必然的。这也是作为职业军人的朱序在仔细勘察战场地形后想出的杀招!后战场演进正如他设想的分毫不差。

其三,东晋发起首轮突击的只有8千骑兵(敢死队),这轮试探性突击成本有限,不论胜败都仍有转圜余地。

但这次攻击小而精,诸位大将谢玄、谢琰、桓伊等身先士卒,8千直冲30万。

1:37.5的兵力对比,可见其胆识,这些年北府兵真的没白练!

其四,朱序本人在前秦大军开始后撤不久,即在阵中大声呼喊:“秦军败了”,

这与他此前设计的让前秦军后撤“浑然一体”,极大地扰乱了秦军军心士气。

其五,作战中苻融因马倒意外致死,苻坚眼见大事不妙,最先逃窜。

主帅率先“跑路”,彻底摧垮了前秦军的斗志,一场大溃败由此无法逆转。

冷兵器时代,大多数伤亡都是在一方失去战斗意志、溃退后被对手追击歼灭造成的,正面作战直接伤亡很少超过20%。

在溃败过程中,作为前秦国本的主战场二十余万氐族精锐,损失殆尽。

假若苻坚听从众臣的劝谏,在大战任何阶段做出正确的决断:一不伐晋、二不亲征、三不亲临淝水前线、四不派朱序劝降、五不下令全军后撤、六不率先临阵脱逃……结果可能都不会是这样。

步步走错的苻坚使氐族精锐在此役十损八九,而鲜卑部、羌族部等均毫发未损,这样的实力此消彼长,直接导致战后氐族前秦迅速衰亡,羌族、鲜卑、匈奴等势力纷纷崛起。

国运逆转

战后,由于氐族前秦的衰落,北中国再次出现群雄逐鹿、中原离乱的情境。北方再次一统已是五十余年后的北魏了。

同时,这一战奠定了后世二百余年南北分治的格局,直至589年隋朝再次完成全国统一。

淝水战后北中国分裂图

淝水战后北中国分裂图

385年10月,一代枭雄——前秦国主苻坚被羌族首领姚苌(苻坚亲封的龙骧将军)缢死在新平佛寺(今陕西省彬县水口镇),年仅48岁。

苻坚墓

苻坚墓

南北国势也发生了重大的逆转。

前秦淝水大败,导致其东西两线防御体系完全崩溃。

谢安马不停蹄,转守为攻,随后其主导的北伐,进展颇为顺利;

谢玄一度驻彭城,而朱序在战后重回晋庭,以龙骧将军的身份进据洛阳;

西线也一路势如破竹。

至384年,东线晋军已经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西线推进至汉中。

淝水大战前后东晋实控分界线示意图

淝水大战前后东晋实控分界线示意图

这场看起来占据绝对优势的“老大”想要一举摧毁“老二”的大战,进程和结局竟如此戏剧化。

在战术上,面对悬殊的实力对比,东晋一方随机应变、动态捕捉强敌犯下的每一个错误,从而充分把握机会,可谓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一手“奇谋”。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这才是战争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