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袁世凯朝鲜“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

2018-08-31 15:02:34
A+ A-

袁世凯“单刀赴会”传奇

近代著名学者丁中江在《北洋军阀史话》第三章“朝鲜练兵”中写道:

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十五日洪英植、朴泳孝等发动政变,拟先将清军高级将领一网打尽,借朝鲜邮政总局落成典礼,假邮政局设筵宴请袁吴张三将,打算即席扑杀。吴张洞悉其情不欲前往,袁则裹甲怀械先一小时赴席。稍进酒馔即告辞,牵朴泳孝手至门前,从容返营,使这一个暗杀行动胎死腹中。

袁世凯朝鲜“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

朝鲜开化党首脑,左起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金玉均。右图为朝鲜官服着装的金玉均。

这段文字讲述了甲申事变中袁世凯的一段小插曲,堪称近代版的“单刀赴会”。凭借这部影响力极大的作品,袁世凯一下子被塑造成一位忠肝义胆、大智大勇的英雄——他怀甲裹械,凭借一人之力挫败了开化党的图谋,为随后平定甲申政变奠定了基础。

笔者曾略作爬梳,除文人笔记及报刊上的记载,在《北洋军阀史话》一书之前,无名氏的《袁世凯轶事》及日本学者内藤顺太郎的《袁世凯正传》,都有关于袁世凯单刀赴会的记载,内容如出一辙。可见,袁世凯这段传奇在民国的学者圈乃至坊间早已广泛流传。

那么,这段传奇到底出自哪里呢?答案是《容庵弟子记》。“容庵”是袁世凯的别号,《容庵弟子记》是沈祖宪、吴闿生记录袁世凯言行的一本书,其性质类似自传。这是研究袁世凯早期经历最为重要的一本史料性著作。

书中关于这段传奇是这样记载的:

十五日韩臣开化党洪英植、朴泳孝、金玉均、朴泳教、徐光范、徐载弼等十数人,请公(即袁世凯)及吴兆有、总兵张光前晚宴,设席于日本使馆对门邮政局内,谋先除中国三兵官,再分兵攻华营。吴张疑有变,均辞不赴。公曰:‘我辈全辞,适足(以)示弱。’乃先一时怀甲裹械,轻骑往。主人半至,公即索酒肴。先食谓朴泳孝等曰今晚有要,公不能待。主人毕,集携朴泳孝手至马前,乘骑即回。党众相顾失色,谋不得逞。

由此可见,丁中江一书可以说是完全照搬了上述记载。丁先生为什么会如此信任这部著作呢?

《容庵弟子记》是本什么书

清末民初关于袁世凯的著作极多,有正统的历史著作,也有文人名流的笔记,但大都是些零星的记载,偶有一些篇幅稍长的论述也是旁敲侧击,忌讳莫深,专门系统论述袁世凯的著作则几乎没有。这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以及袁世凯所处的地位都有关系,毕竟记述时下政治核心人物的书籍可能会涉及诸多隐秘,没有哪个作者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去捅马蜂窝。

日本有一位名为佐藤铁志郎的记者,清末他在中朝两国工作生活了大约三十年,深习两国文化。光宣之交,他用中文写成了第一部关于袁世凯的传记,书中涉及袁世凯从政三十多年来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历史隐秘。这部传记即将出版时,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突然亲临天津租界,向日本驻华公使施压,最终这部书被烧毁殆尽。幸而部分残稿被带回日本,百年后得以公布天下。身为日本记者的佐藤尚不能如愿,何况国内的文人学者。

《容庵弟子记》成书于辛亥革命前后,当时袁世凯已成为结束两千年封建帝制,缔造中华民主共和时代的第一人。从封建专制帝国的总理大臣,摇身一变,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这份荣光背后隐藏着一个难以启齿的身份——大清帝国的不忠之臣。

袁世凯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热衷程朱理学,这对袁世凯的思想也颇有影响。他既想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又不想落个叛臣贼子的千古骂名,无比纠结中,想出了一个为自己洗白的办法——出一部传记,专门记述自己在前清为官三十多年的经历。袁世凯决定利用这部书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忠君爱国的忠臣,为自己劝清帝退位,就任民国大总统的行为辩解。

袁世凯朝鲜“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容庵弟子记》应运而生。这部书记录了袁世凯从出生到武昌起义爆发前夕五十三年的人生。

此书的两位作者都是袁世凯的幕僚门生。主要编著者沈祖宪(1852—1932),祖籍浙江绍兴,同治年间优贡出身,长期担任袁世凯的贴身秘书。袁世凯奉命于天津小站练兵时,他就在武卫右军总部下任文案,同僚有阮忠枢(后任秘书长)、言敦源(后任内务次长)等。袁世凯任大总统前,沈祖宪始终尾随,办理机要事务。1908年袁世凯遭到摄政王载沣的排挤,被迫返回河南彰德养疾,沈祖宪以贴身文案的身份,一同前往彰德陪伴左右,经常与主人以诗唱和,后有《圭塘唱和诗集》问世。

此书的另一位作者吴闿生(1877—1949),安徽桐城人,其父吴汝纶是清末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吴闿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清末民初桐城派代表人物。他不仅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晚清诗坛也有一席之地;早年留学东洋,深受立宪思想的熏陶。《容庵弟子记》由这两位身份特殊的人物撰写而成,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推销,在民国初年颇具影响力,特别是袁世凯青年时期的事迹,后来的很多论述都来自于此。正因为这样,丁中江等学者把此书奉为圭臬。书中关于袁世凯单刀赴会的记载,自然也被很多民国时期乃至现今的历史爱好者当作实录。

袁世凯“单刀赴会”是历史事实吗?

这段清末版的“单刀赴会”真的就是历史事实吗?答案是否定的。

笔者翻阅了大量史料,终于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中找到了一些有趣的记载。该书第六卷第105页载有《照录统带驻防朝鲜亲庆各营吴提督兆有等联衔来禀》。这个奏折是吴兆有、陈树堂、张光前、袁世凯等清军将领关于甲申事变整个过程的报告,其中有一封袁世凯亲自写的一段公文——《照录委办亲庆等营会办朝鲜防务袁丞世凯来禀》。报告内容数千字,记载了亲日开化派与日使竹添等人从策划酝酿、发动事变到最后平叛的全过程。

袁世凯朝鲜“单刀赴会”是怎么回事

洪英植,也是朝鲜第一任邮政总办,图中背景是见证了朝鲜1884年甲申政变的历史建筑物。

这份报告源于袁世凯等平叛事变的将领的亲身经历,也包括了袁世凯抓获的亲日开化派骨干分子徐载昌等人的口供。徐载昌是亲日开化派核心人员徐光范的侄子,徐载弼的胞弟,此人从头至尾参与了整个政变的策划和实施,所以他的口供相当可信。

据徐载昌的口供,事变爆发前夕,洪英植选派到日本学习军事的十二名学生返回朝鲜,入洪英植幕充当护卫。这十二人便是甲申事变时金玉均组织的敢死队骨干成员,徐载弼、徐载昌兄弟便在其中。竹添从日本返回汉城不久,有一次与金玉均等人密会,期间金玉均提出了一套暗杀吴兆有、张光前、袁世凯等清军将领的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洪英植等谋请吴统带、张总兵与卑职(即袁世凯)夜饮,伏士官生徒于庭中。二鼓开筵,四鼓起事,先别遣将官部勒前、左两军(即朝鲜新军前营、左营两军)分攻张总兵营垒;而以日军攻吴统带营垒;以后、右两军(即朝鲜新军后营、右营两军)攻卑职营(即袁世凯统带的亲庆军副营)。参赞岛村久未卑职等所统带三营皆久经战场,赴宴时侍从必多,若起事坐中万一不敌反受其害,此议随就寝。越日又谋于夜半袭取三营,遣人视三营营垒,见防守森严亦不果,尽酿祸已久。国王未能决计而诸臣与卑职往来者亦不多,附乃有十七日之事。

也就是说,金、朴等人确有暗杀袁世凯等清军将领的计划,且极为周详,却因日本方面的否决而胎死腹中。暗杀计划虽有但未实行,袁世凯“单刀赴会”的传奇也就成了一则演义。门生为了给袁世凯造势,写就《容庵弟子记》,并在书中附会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单刀赴会”,希望借此塑造袁世凯可歌可泣的伟大形象。殊不知,早在三十余年前,袁世凯自己就已陈明事实。

责任编辑:李德全 CM03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