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有统计显示,1982年1~9月,基建工程兵半数以上的团完成工作量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工程质量稳定,完成全优工程123项,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1%。
水文地质部队测绘面积95000平方千米,完成年计划的103%;铀矿部队完成钻峒工作量逾296千米,占年计划的92.7%,普查面积12000多平方千米,占年计划的100%;交通部队完成的工作量和全员产值,分别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2.9%和40.4%……
这是一组组分量十足的数字,也是军人服从命令的直接见证,更是每一名革命军人无愧于党、绝对忠诚的铮铮誓言。
截至1983年底,基建工程兵部队共撤改移交干部、战士31.47万人,除去交通部队2.3万人不在两年基本撤完范围内和黄金部队有1万人要推迟到1984年上半年撤改外,圆满完成了兵种撤销任务。
军旅作风,扎根地方,再续辉煌
基建工程兵撤销后,部队分别集体转业到各个城市,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共有3万余人。
北京城建集团的前身就是基建工程兵北京指挥部,如今北京的多项建筑工程,如20世纪80年代的二道沟小区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电子楼、中国剧院等建筑,都是由这支队伍完成的。
其次是深圳,整建制调入2个师共计2万多人,所建的深圳市府大楼、电子大厦、友谊商场等均获得广泛好评,为深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之初,深圳特区建筑业尝试招投标,在全国率先打破了建筑行业的地区封锁。转改后的基建工程兵,体制由原来的国家统一指令变为自由竞争、自谋生路,一时无所适从。
他们在投标中屡战屡败,不是拿别人不愿拿的苦工程,就是无奈地接一些别人分配的“二包活”,起初的日子并不好过。可是,肯吃苦、不服输、讲信誉的军旅作风和超强的战斗力让他们坚强地挺了过来。
随着一个又一个优质的市级样板工程的完工,他们在深圳建筑市场逐渐打出了名气,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当初的几个小公司,纷纷发展成为知名建筑企业或大型建筑集团。
从基建工程兵部队撤销到现在,时隔30多年,曾经的戎马风采、军人品格,在当时的艰难岁月中流转波折,也在新时代的洪流里进取开拓。我们从档案资料和那些矗立至今的工程建筑中,寻找并发现着那些国家和军队铭刻于其中的印记。这个在建国以来存在时间最短的兵种以及他们的故事会被时代赋予特殊的意义,会和军队改革一同给后人以更多的启迪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