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中国军网 2019-10-02 16:34:41
A+ A-

在阅兵训练场下,有这样一群年轻的面孔,他们出校门进营门,放下纸笔拿起钢枪,他们是训练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某装备方队中的大学生官兵怀抱阅兵梦想,尽情挥洒汗水,他们中有暖男政委,有装备管家,还有工作多面手……

“知兵暖男”温小波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政委温小波在帮带骨干

方队政委温小波,2003年从宁夏大学毕业后特招入伍,十数年间,他扎根基层部队,与官兵一起摸爬滚打,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善知官兵冷暖的“大暖男”。

在阅兵训练中,他既要统筹大局,又要操心方队全体官兵的细枝末节。凭借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丰富经验,他能够从官兵的训练、生活细节中,敏锐捕捉到官兵的细微变化。看到在训练场上说个不停、纠正动作越来越急的教练员,他悄悄支上一招;看到俱乐部里独自打电话的老兵,表情严肃、语速挺快,他记在心里悄悄靠上去;看到饭堂里吃饭走神、胃口不好的战士,他把骨干找来问了又问,发动骨干一起想办法解决;看到夜深了,还有战士躲在洗手间里抽闷烟,他安排中队干部联系亲人,了解到战士家中受灾,及时协调机关给予救助。

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把理解和支持真正送到官兵心里,帮助官兵卸掉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阅兵训练。

部队进入阅兵训练场以后,训练内容单一、强度加大、标准更高,时间一长,难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他思想工作不断线,贴近一线摸情况,亲自组织思想骨干收集情况,及时化解不良情绪。他把好书送到官兵床边、把欢快的音乐放起来、把“四小一微”(小比武、小展评、小宣泄、小课堂、我的阅兵式微视频)活动搞起来,让官兵敞开胸怀、微笑面对火热的阅兵生活。

每天第一个起、最后一个睡是他的工作常态,方队上下勤看看、多转转是他的工作方式,饭堂打饭、训练间隙组织活动、熄灯后查铺查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解决官兵遇到的一个个困难问题,卸下一个个包袱,用真诚温暖着每一名官兵的心。

“定海神针”龚立占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龚立占在检查车辆保养情况

有人带队向前走,也要有人镇后方。方队装备管理组组长龚立占,1999年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特招入伍,20年来初心不变,始终奋斗在装备保障一线。两次受阅,他积累了丰富的装备保障工作经验,被官兵誉为方队装备保障工作的“定海神针”。

阅兵装备保障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压力大。因为阅兵对于装备方队来讲,核心就是装备能否顺利通过天安门广场,这是压在每一个人心头的一块儿大石头。面对压力,龚立占直面挑战,带领保障团队仔细检查、集智攻关。遇到难题,他把工厂专家请到一线;组织装备集中保养整治,他制定的方案得到各级肯定;遇到急活难题,他牢牢盯在装保一线,带头干、能吃苦。

当车辆里程表的数值一次次被刷新、参加的一个个比武考核或是合练预演,这个方队的装备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用方队官兵的话说:“只要有龚组长在,我们大家都踏实”。

“最强大脑”冯旭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冯旭在研究阅兵行动计划

指挥计划组组长冯旭,2007年从西安财经学院毕业,2008年报名参军,成为一名高炮部队战士。11年的军旅生涯,冯旭成长为一名精明强干的军官,曾经的青涩已经不在,多的是军人的雷厉风行。

阅兵训练的开展,离不开严密的工作计划和大量的物资器材,但在方队成立之初,这些都是一清二白。他对上请示工作任务,对内拟制工作计划、筹措物资、协调工作,让方队阅兵训练在很短时间内进入正轨。短暂而又漫长的训练周期里,部队三次机动转移、两次转场、十几次参与合练,每次都涉及几十个岗位,百十多人,数十台车、几千件器材。他通过实地勘察、方案论证、图上推演,复杂的行动经他抽丝剥茧后,变成一张张简单的计划表,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官兵面前,最终成为一次次严密精准的行动。

电脑的运行离不开良好的CPU,一个团队想要协调一致,离不开坚强的中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诸葛智囊”的出谋划策,复杂的工作才得以顺利运行,冯旭也在不断的组织筹划中成为方队的“最强大脑”。

“攻坚爆破手”助理工程师田龙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田龙在研制训练器材

方队助理工程师田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他每天的工作是保障训练、修改程序、调整器材、研读数据、调适设备……参加阅兵任务以来,为解决阅兵训练中的“练、控、判、考”等瓶颈问题,他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挖空心思助力训练、保障阅兵,先后为方队研发和改进训练系统及器材9类127件、十余条意见建议被厂家采纳。

平时的他,大部分时间都和驾驶员们奋战在训练一线,跟车训练、与驾驶员谈心交流、和教练员一起研究探讨,分析解决难题的办法途径,帮助驾驶员找准薄弱环节,总结训练系统反馈的曲线特点,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专家分析逻辑,为今后开展相关训练留下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在训练过程中,他结合实际需求,自主研发分段计时器,将测量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分段数量也从4段提升到20段,解决了驾驶员准确掌握分段计时的需要。同时他还自主研发制作了驾驶员训练分析软件,通过采集数据库中的数据,研究制定不同模块分析逻辑,对每名驾驶员的考核曲线进行专家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缩短训练的反馈周期,有效提升组训成效。

“平面达人”袁林堃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袁林堃在阅兵预演现场进行摄像保障工作(更换)

方队政工组组长袁林堃,2008年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怀揣对军营的无限憧憬和满腔的报国热情,他选择了参军入伍。他发挥自身特长,坚持以文化人,多年军旅生涯使他从一名大学生士兵成长为能力全面的政工干部。

袁林堃坚信,文化氛围的布设不仅仅是美术效果的综合体现,更重要的是能赋予它深刻的内涵,传递给人以方向和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官兵思想、改变官兵的所作所为,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进入方队以来,他先后设计了“今天为了什么而努力?”文化主题,打造队魂、队旗、队标、队歌、队赋、队报“六位一体”方队特色文化,制作“精准、精细、精心”主题灯箱、旅史主题墙、阅兵有我风采墙等系列文化展板,让官兵从读、听、说、看、唱中感受方队文化熏陶,从点点滴滴中启发自我,持续激发训练热情。

能把兴趣特长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他,为方队阅兵训练中政治工作拓宽了平台、挖掘了深度,助力方队夺取阅兵任务最终胜利。

“一专多能”甘树伟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甘树伟在调整视讯系统

10年前,甘树伟还在河北北方学院学习;10年后,当年的大学生亲身参与到国庆阅兵,甘树伟用精湛的专业素质实现着自己的阅兵梦。

作为一名从地方大学生直接招收的士官,不能虚当“大学生士兵”这个头衔,是他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从军八年,甘树伟辗转多个岗位,但在每个岗位都干出了彩,八年的军旅生涯让他逐渐从一名地方大学生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全能战士。方队刚组建的时候,上级要求训练画面能实时上传至指挥所,他多次现地勘查、仔细研究方案、不断试验方法,最后通过分段联接的办法克服了野外环境距离营区远的问题,方队成为第一批实现上传训练画面的单位。

进入阅兵训练场后,甘树伟同时担负通信员、保密员、传真员、文印员的任务。有的岗位是首次接触,甘树伟就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学习。短短一个星期,他就熟练掌握了四个岗位的工作技能,方队通信工作、保密工作均受到上级通报表扬,其中信息系统建设更是被上级当作标杆推广。

“装备管家”相如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相如正在检查器材库

装备管理站站长相如2011年从天津工业大学毕业,同年参军入伍。他在方队中的主要职责是维护车场秩序、组织装备出入场技术状态检查、管理备件器材。白天组织车辆检查,晚上填写统计,官兵们都休息了,他还要检查整理管理站秩序,成为方队工作时间最长的人。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相如的辛勤付出下,受阅装备科学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管理站秩序井然,装备状态始终保持在最佳。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最棒的装备大管家”。

“工作多面手”卫生员高笙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高笙在为官兵量血压

方队卫生员兼心理咨询师高笙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毕业后携笔从戎,常年服务在基层一线,是战友们身边的贴心人、“开心果”、“暖心汤”。从军6年来,他从一名不起眼的大学生士兵起步,以卫生员为主业,兼职担任过报道员、创作员、安全员、教歌员、放映员、营养师、康复理疗师、心理咨询师等,“五员三师”8个岗位,他岗岗干的出彩,处处赢得掌声。

针对训练中官兵产生的负面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弱等现实问题,他以《什么是负面情绪?如何消除?》、《带着“症状”去生活》、《你总是想太多》等为题,给大家讲道理、谈方法、说窍门,以身边人、身边事去启发官兵的自我调节意识,提升调节能力;针对训练伤中肌肉劳损高发、腰膝疼痛高发的实际,他组织力量制作《肌肉拉伸法》教学视频,并自学关节按摩手法,将服务送到官兵宿舍,运用针灸疗法为官兵缓解伤痛;针对年轻官兵喜欢青春洋溢的旋律,他从官兵的训练生活、所思所想、点滴瞬间去寻找灵感、挖掘素材,创编的《昂首凯歌扬——方队队歌》,深受官兵欢迎。

从部队受领阅兵任务以来,方队中的每一名官兵都时刻绷紧神经,以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到训练当中。这些大学生官兵从营连普通岗位来,又在阅兵方队的各个岗位发挥自身特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路与新成果。他们不仅是方队攻坚克难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全军地方大学生官兵的缩影。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官兵的新风貌。

暖男?技术流?看看阅兵训练场下的幕后“面孔”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