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在投身强军伟大实践中放飞梦想!

无悔青春报国志

“海归”硕士有了大家庭

■火箭军工程大学文职人员刘晓舟

“献身强军事业,成就人生梦想”“身着‘孔雀蓝’,强军展风采”“火箭军工程大学欢迎您”……火红的欢迎横幅、整齐的欢迎队伍,我参加火箭军首期文职人员岗前培训时,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报到迎新仪式会这么隆重,初入军营,大家被官兵们的热情深深感动。

几个月前,我到学校职业教育中心报到时,也曾感受到同样的热情。中心主任赵洪涛递上一杯热水,详细了解我的家庭、过去的工作等情况,以及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同一办公室的参谋张勇不辞辛苦,带着我到几个部门一一报到盖章签字并熟悉工作环境,手把手教我使用办公软件系统,领取被装时考虑衣物较多,还开着私家车帮我拉回来……

一个人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环境,特别渴望被关照。我从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考上了韩国国立庆尚大学,22岁的女孩子只身一人拖着几个大箱子,从西安中转沈阳飞到首尔,坐了5个小时的大巴车来到学校所在的晋州市,再倒1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学校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漆黑的夜晚、陌生的国度,身在异国他乡的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身在异乡,心系祖国”。

1年半本科交换生、3年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近5年的海外留学时光,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织,让我的生活五彩斑斓。然而,每到中秋或春节都会成为海外留学生最为思乡的日子。这个时候,所有的中国留学生就像一家人,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亲近伟大的祖国。

“祖国给我的越多,我越要加倍努力回馈给祖国。”渐渐地,我产生了这种强烈的愿望。毕业后,本可继续攻读博士或留在国外当中文老师,但我义无反顾选择了回国工作,成为一名地方大学老师。

“闺女,军队今年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要不你也去试试。”去年的一天,父亲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出生在军人世家,姥姥、姥爷曾在第一支进藏部队工作,有着26年军龄的父亲虽然早已从部队转业,却时刻不忘关注国防建设。

“军营里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父亲如此留恋和不舍?”为了寻找心中的答案,我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专心备考。如今,沿着父辈的足迹,我以“不穿军装的战友”身份走进军营。

来到岗前培训大队,原以为教员们都是一张张冷酷的脸,没想到都超级“暖”。第一次叠被子,反复尝试了几次还是不能叠成“豆腐块”。于是,教员手把手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被子是三分叠七分修,不能着急,严抠细训,这就是军人作风。”

忘不了大队长刘亚兴为方便大家游泳、健身、洗澡,给每名校外来的培训学员办理校园一卡通;忘不了大队政委王欣瑜把自己8岁的女儿留在办公室,连夜护送突发高烧的学员去医院……组织的关怀和战友的温暖,让我读懂了父亲的部队情结,我一定要把责任融入强军实践,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在强军路上续写父辈的荣光。

“南开骄子”登上大舞台

■火箭军指挥学院文职人员李晨

“我们学校是一所中高级军官进修学校,很多学员都是师团级军官,他们大多是单位的主官,你们今后要习惯于给年龄比你们大、职务比你们高的人上课。”报到第一天,教研室主任金忠严的一番话语,让刚到而立之年的我有点发怵,但又十分期待。

与将校军官谈文论史,这样的机会和舞台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2015年我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后,意外进入了家乡某电视台从事宣传文案工作。也许在旁人看来,这份工作既体面,待遇也不错,但事实上,这并非我所爱,因为这份工作与我之前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大关系。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找对单位,找对适合自己的事业平台。去年,得知军队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在众多部队招录岗位中,我看到了火箭军指挥学院招收历史专业的助教,随即萌生了报考的念头。

当我在网上报名时,身边有人不是很理解:为何要“跳槽”,而且是“背井离乡”式的“跳槽”?其实,我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希望学有所用、学为所用。我从小喜欢学习历史特别是军事史,渴望有一个施展才华、成就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另一方面是为了圆那个曾经因为身体原因而无法实现的军旅梦。

梦想是奋斗的原动力,激情是青春的“加油站”。很幸运,经过层层考核选拔,我被火箭军指挥学院录取。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从走进这所为战略导弹部队培养指挥人才的最高军事学府那天起,我就在思考:学院作为火箭军指挥人才培训中心和火箭军军事理论研究中心,像我这样的小辈能不能有所作为,又该如何有大的作为?

报到第二天,我参加学院一个结业典礼。典礼上,政治工作系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李媛媛登台发言,她年纪与我相仿,发言温文尔雅,侃侃而谈,颇具风度和气质。

会后,我了解到,她从2012年军校毕业后便来到这里,多次在各类教学比武中摘金夺银,现在已经是学院年轻教员中的优秀代表。去年11月21日,“军营传军运”全国媒体宣传采访活动第七站走进学院时,她获赠了军运会观赛直通车邀请函。从她的经历中,我感觉到这里是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地方。

“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军政兼优。”漫步校园,我无意间看到了学校的校训,也联想起母校南开大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细细品味,投身军旅、报效国家,称得上是允公;充实自身、完善自我,称得上是允能;根据世界潮流和军队需求,能够努力站在时代最前沿,称得上是日新月异。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这些年,“海归”硕士王川阳、“北大骄子”高明等从军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文职人员政策大环境这么好,只要勤奋努力,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强军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二次入营”投身大熔炉

■火箭军工程大学文职人员王平

“开学后,学校要组织新入职教员开展教学比武,请你提前做好准备。”年初入职报到后,我怎么也没想到,迎接我的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教学关”。

“军营就是一座大熔炉,进去时是块生铁,锻造后就是块好钢。”穿过军装的人,都能体会到军营带给他们的人生蜕变。对于“二次入营”的我来讲,更是如此。

2011年底,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读大四那年,我从湖北省石首市人武部身着一身沙漠迷彩,胸戴大红花,踏上了驶向北方的列车。

初到北方,寒冷的天气让我极其不适。新训期间,手背上顺着皮肤的纹路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艰苦的训练、繁重的任务,加上严格的管理,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是一种很大的考验。虽然条件艰苦,心理落差较大,但我始终坚信:同龄人能坚持,我作为一个体校生,更没有退却的理由。

我的一个同年兵老乡,入伍前是父母管不住、学校教不听类型的,我行我素、桀骜不驯的他经过部队两年的摔打磨炼,就像换了一个人,第二年还被营里作为驾驶员人选推荐去司训大队培养。虽然我不像他那样经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但从军经历让我收获颇丰,养成了“不服输、不放弃”的意志和品格。

2013年底,我服役期满退伍后,一边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一边备战考研,想要重新捡起暂搁了两年的学业,难度可想而知。我一再鼓励自己,不要放弃,不能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退伍第二年,我顺利考上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2017年9月,我从媒体上读到习主席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后,备受鼓舞,萌生了再次走进军营的想法。

尽管我内心深处一直对军营恋恋不舍,可是想要二次入伍,年龄上已经不允许。2018年,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我感到再进军营的机会来了,于是毫不犹豫报了名。经过一路过关斩将,如今我再次走进心爱的军营,成为火箭军工程大学的一名军体教员。

从学生到教员,变换的不仅是身份。在教学比武中,由于在PPT制作运用和课程理论试讲上不熟练、不自信,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于是我加班加点备课,反复试讲,虚心向教研室主任、专家和教员请教,踏上了“加钢淬火”的征途。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军营就是一座大熔炉,今后在文职人员岗位上,我会凝心聚力履行职责、干好本职工作,让最美的人生芳华在强军征途上再次绽放。

放弃正科级领导岗位,选择报考文职人员,武警重庆总队保障部会计师李铖——

愿做强军一基石

■彭荣国湛小贝

3月的天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行进在武警后勤学院文职人员岗前培训方队里,身着“孔雀蓝”的李铖虽算不上相貌最起眼的那个,却是工作资历最耀眼的那个。据了解,他是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取的公务员考生中职级最高的一人。

“放弃正科级领导岗位,选择进入部队做一名文职人员?”虽然部队仍然按照原级别对应设置薪酬,但不少人还是对李铖的选择表示吃惊。“政府机关待遇好,工作多稳定啊”“好不容易熬出头当领导了,为什么又要选择报考文职人员呢”……面对不解,李铖却很淡定:人生的“铁饭碗”是追求卓越、锤炼能力,永无止境地追逐梦想。

出生于重庆潼南的李铖,曾在上市公司做过会计,在学校当过教师,2014年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宜宾市委组织部引进至宜宾市交通运输局担任审计科科长,进入公务员行列。因为工作实绩突出、能力素质过硬,李铖30岁刚出头就进入处级后备干部提升计划名单,是局里的重点培养对象,更是一家人的骄傲。

“好男儿就应该去当兵,虽然我们舍不得,但还是坚决支持你的决定。”去年8月,得知李铖要离职报考文职人员的消息,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李果伟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原本局党委计划把他调到直属单位担任领导职位,没想到他却要离职报考文职人员。想到近30年的从军经历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和历练,李果伟还是理解并接受了李铖的选择。“我相信经过部队的锻造,在强军征程上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公务员与文职人员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不是绝对的放弃与选择,虽然岗位职责不同,但都是为党工作。”从小经受革命传统洗礼熏陶的李铖一直有一个从军梦,特别是工作后身边的退伍转业军人忠于职守、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务实品格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14年前因为眼睛近视,身体条件不达标,错失了报考军校的机会,这次我不想给人生留下遗憾。”李铖说,虽然文职人员不穿军装,但能成为军队的一员,也很荣幸。去年看到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的消息,李铖毫不犹豫报了名,最终在10多名研究生竞争者中,以笔试、面试综合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到武警重庆总队保障部会计师岗位。

“专业对口又是自己职业喜好,还能利用特长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这个选择值!”因为有多年的会计和审计工作经验,李铖对入职岗位十分满意。在他看来,文职人员在职业晋升上路径更明确,年限和任职要求也更清晰,技术岗位还可进高级职称,职业发展空间更大。特别是这段时间通过岗前培训,对部队职责使命、光荣传统和待遇保障,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李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李铖报考文职人员回到老家重庆,圆了自己儿时梦想,却和同在宜宾市政府机关工作的妻子朱红异地生活了。小两口拼搏5年已在宜宾安家,儿子即将入读小学,李铖的离开无疑给妻子增加了不少家庭压力。

“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吧!”虽然离家近2个多月,李铖仍然清楚地记得,收拾行囊离开宜宾的那天,面对儿子的依依不舍,妻子对自己的安慰鼓励。采访结束时,李铖告诉笔者:“报考文职人员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妻子的梦想,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在军营‘喜相逢’。”

制度优势的一次集中释放

■范永茂

备受关注的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新聘文职人员来源多样化、学历层次高、适岗能力强,这无疑是我军新的文职人员制度优势的一次集中释放,标志着新时代我军文职人员队伍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机制优势,依靠市场开放配置。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周公握发吐哺、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刘备三顾茅庐,这是所谓古代明主与贤才知遇之情,是一种封闭式、人情链求贤招才,而不是科学健全的人事制度。现代经济社会,资源通过市场配置。人才作为承载知识、技术、技能的先进人力资源,必然依靠市场进行基础性配置、开放式竞争,政策制度的科学性、优胜力决定了人才集聚趋向。我军文职人员作为新时代军民融合型军事人才群体,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其实质就是依靠人才市场机制进行配置,改变了军事人才以计划调控为主的单向式、封闭式配置方式,既有利于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大范围择优遴选,也有利于消除军地人才流动机制性障碍,还有利于引导优秀人才集聚强军事业,是一种开阔式、开放型的引才用人模式,实现了军地人才的有序流动。

资源优势,根植沃土求贤招才。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必须建立在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回顾我军文职制度发展历程,建立实施积极有效、具有竞争力的文职人员制度,必须紧跟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宏伟进程。由“大”向“强”,是从“人力数量”到“人才质量”的重大飞跃。我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近8000万、高技能人才近5000万,留学回国人员260多万,每年高校毕业生近800万,这为军队引进文职人员提供了丰厚的人才沃土。首次公开招考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报考,充分体现了文职人员“高标准、高实力、高起点”的群体优势。

开发优势,突出价值以用为本。对“用贤”的分析,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讲得很透彻:“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纵览古今,能够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政策制度才具有竞争力。新时代人才开发、职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以用为本”,关键要有六个条件:明确身份、提供平台、强化开发、激发活力、激励认可、柔性流动,才能确保人才能力、业绩和贡献有机统一。新的文职人员制度按照“以用为本”的条件要求,对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设计、政策创新,让人才能量能够充分释放、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文职人员制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岗位管理,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每个岗位都实行严格的专业匹配和资质要求。全军首次招考录用文职人员中社会成熟人才达到50%,具有中级职称的有12%,而且大多是地方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业务骨干,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文职人员岗位有利于职业发展和价值体现。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日前,军队首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怀揣强军梦想陆续展开入营集训,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全面重塑自我。图为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正在组织文职人员军事训练。 尹威华摄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日前,军队首批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怀揣强军梦想陆续展开入营集训,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全面重塑自我。图为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正在组织文职人员军事训练。 尹威华摄

责任编辑:刘申 CM031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