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智能化作战研究当“四忌”

●切勿过分强调甚至夸大智能化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认为智能化可以包打天下,甚至取代人的主观能动性。

智能化是继机械化、信息化之后推动新一轮军事革命的强大动力,是当前军事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在开展智能化作战研究时,应当敏锐地把握智能化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军事理论研究自身规律与特点,做到“四忌”:

忌“移花接木”。智能化首先兴起于经济建设研究领域,后逐渐向政治学、社会学等其他领域拓展。因此,在研究智能化作战问题时,首要环节是基于军事学研究规律与特点开展研究,这是着眼点也是归宿点。军事领域的活动具有对抗性、偶然性、复杂性,此外贯穿全程还充满了非理性。在研究智能化作战问题时,应当充分了解分析智能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技术特点,摸清其在军事领域的适用性,不能简单地将经济学、政治学等非军事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改头换面、“穿衣戴帽”移植到军事理论研究之中。比如,人工智能技术有两种实现路径,一种是基于统计学规律,另一种是基于机器自主学习能力,这两种技术路径均是基于已有数据、知识、规则等进行分析或学习,缺乏创新性。但“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后人永远不会重复上一场战争的模式,战争是充满或然性、概然性的领域,试问机器又该怎样学?在语音识别、翻译等领域,此类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但并不能说明其具有普遍适用性,强行嫁接则可能水土不服。

忌“无源之水”。物质决定意识。智能化作战需要智能化武器装备及相关支撑,并且武器装备的智能化至少超过50%时,才勉强能谈智能化。比如研究大数据技术,首先要有数据来源与标准、数据汇集机制,然后才能研究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研究云计算,首先要搞清楚“云”的构成、硬件基础、软件支撑,要有“云平台”和“云资源”等。在开展智能化作战问题研究时,应当紧密结合军事装备技术领域现有及未来可期的发展成果进行,而不能脱离军队装备建设实际,空谈不切实际的概念,造成研究成果不可信、不可用的尴尬局面。

忌“纸上谈兵”。军事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现实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开展智能化作战研究时,应当紧密结合我军军事斗争准备任务需要和军队发展战略,既要研究基于智能化技术的作战概念、制胜机理等理论问题,更要将作战概念、制胜机理细化落实,深入开展基于智能化技术的作战形态、指挥程序、战术战法等研究,不能谈起理论头头是道,指导实践一无是处。在分析智能化技术对军事理论的影响时,应当立足于军事学客观规律合理设想与研究,不能把幻想当设想,把遥远的未来可能实现的梦想当成现在可以达到的理想。

忌“本末倒置”。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习主席曾指出,“无人机并非真的无人,智能化也不是武器变成人,而是武器在前台、人员在后台,人的智能移植到了武器上……”。开展智能化作战问题研究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基本规律,切勿过分强调甚至夸大智能化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认为智能化可以包打天下,甚至取代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的立足点应当放在如何辅助人、拓展人、补位人上,而不能片面认为机器能够取代人,试图用智能化技术取代指挥员思维,走向“武器制胜论”“技术决定论”等错误极端。

责任编辑:刘申 CM031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