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76年来 延安军民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拥军赞歌”

双拥工作,是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简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旨,组织发动全国军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团结奋斗的一项社会活动。它深刻反映了军民鱼水情和血肉相连的本质特征,生动体现了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和人民军队的本色,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

76年来 延安军民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拥军赞歌”

双拥工作有很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红军初创时期,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工农红军离不开工农群众的思想,要求军队爱护人民群众,苏区政府和人民支援红军、优待军属。

抗日战争时期,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开展了“拥护军队、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活动,八路军留守兵团开展了“拥护政府、爱护人民”活动,改善和密切了边区的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生动局面。1943年1月,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了陕甘宁边区的做法,号召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开展这一活动,从而使双拥运动从延安迅速发展到各个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双拥热潮。这就是常说的双拥运动多少周年的由来。

延河水边,宝塔山下,大道四通八达,游客往来如织。

76年前,面对抗日战争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困难,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这片黄土地上,率先发起了“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的双拥运动。76年来,延安军民传承红色血脉,续写军民鱼水深情,连续8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

如今,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赞歌”,仍像一曲曲信天游,在延安的黄土沟壑间绵延回荡。

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不能让前线战士饿肚子——

血脉在新时代传承

“当年,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不到8000人,最终领导全国取得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的拥护。”在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武警延安支队干部张旗帜动情地说。

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的黄土高原,抗战期间地广人稀,经济和文化十分落后,加之连年战争破坏,人民的生活十分艰辛。但只要部队需要,边区人民宁可吃糠吃野菜,也毫不犹豫将粮食送往部队,竭尽全力保障前线。

谈起当年缴纳救国公粮的故事,今年93岁的刘富老人神采奕奕。“我当时是学校交纳公粮宣传队成员,每天回家都动员家人,最后我家成了全村的交粮模范。”

翻阅历史,数十年前边区人民爱军拥军的生动场景,今天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永胜区女共产党员贺兰英,将自己结婚时的新手巾等物品捐赠给新战士;史家沟村的艾王元参军后,将乡政府拨给的1孔窑洞和60余亩地捐赠给政府;延川县一个历经日伪军扫荡15次的山村,在军队经过时群众拿出自家所有的粮食给部队战士;富县人民拥军热火朝天,形成了劳军人群与物品拥塞于前线沿途的画面……

往事并不如烟,每逢重大节日走访慰问驻延部队官兵的优良传统,传承至今,80多年未曾断过。

农历新年来临,黄陵县红嫂拥军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魏巧洁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她和其他志愿者一道,走军营进班排,为官兵包饺子、洗衣服、纳鞋垫、共联欢。魏巧洁说,军民一家人,越走动越亲。

子长县,民族英雄谢子长的故里。该县职中汽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董事长折永斌遗憾当年没能当上兵,就将军旅梦化作拥军情,不仅经常给部队送米面油,给官兵买急需用品,他的公司还常年无条件招收复转军人,为军人及家属提供免费驾驶培训。

查阅资料,一组数据引起笔者注意: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民众争相参军参战,入伍人数达5万余人,还有3万人参加基干自卫军,15万人参加普通自卫军,几乎每名妇女都加入了后方保障队伍。

岁月更替,传承不老。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小王庄村徐海山家祖孙三代走出了27个军人,涵盖陆军、空军、火箭军、武警4个军种。“我父亲总说,跟着共产党走就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不能忘记党的恩情。”

拥军的火炉烧不旺,枉在老区当县长——

拥军向打胜仗聚焦

交流到延安某部任职的干部李建波,两地分居、家属就业、孩子上学的难题曾让他眉头紧锁。不承想,交流不到半年,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李建波不是个别“幸运儿”。军队调整改革以来,延安市委市政府把解决驻延军人“三后”问题作为双拥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实现了退役士兵安置满意率和上岗率均达100%,随军家属首次就业安置率达100%,转学到延安的军人子女100%接收。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将官兵当作自家人看待,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缴纳抗日救国公粮达1014867石,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树有根,水有源。随着延安经济条件改善,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拥军不能仅停留在送米送面、送鱼送肉、送猪送羊的事情上,拥军要适应部队战斗力提升的新标准。

“部队的事,必须全力支持,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多年来,延安坚持军地一盘棋,把拥军优属作为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驻地部队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单位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

黄龙县,人口只有4万多的陕北小县,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拥军模范县。乘车进入黄龙县城,便见拥军公园,再往西走,即是兴军广场,穿行县城,还有一条拥军大道、两条双拥街。有位县领导说:“拥军的火炉烧不旺,枉在老区当县长。”

有一年,安塞区人武部被定为基层武装部正规化建设试点,可就在现场观摩会召开前半个月,原定的靶场因不符合要求被上级否定。重新选址,不仅时间紧张,还涉及征地、规划、建设等方方面面,非常棘手。怎么办?县里得知情况,立即研究重新选址问题。不到十天,一个符合要求的新靶场建了起来。

“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这首《拥军花鼓》在延安传唱了几十年。延安市双拥办主任郝宏说,近年来,延安积极走开社会化拥军路子,动员党政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拥军模范、共建单位参与到拥军活动中来,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为部队提升战斗力服务。

脱离群众树断根,深入群众鱼得水。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延安担负跨区机动演练过境保障任务日益增多。每次部队过境延安,沿线各区县都是主要领导带队,指挥民兵专业分队在要道设立保障点,全力保障部队过境,热情慰问官兵。

一位多次参加跨区机动演练的干部极为感慨:时代在变,拥军形式在变,但“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本质不会变,延安人民的拥军真情,让我们对打胜仗更加充满信心。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真情随延河水激荡

“网店生意不错,销路很好,乡亲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深冬时节,延安军分区扶贫干部丁木城来到定点帮扶的安塞区招安镇龙石头村,在村民院落召开座谈会,与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计。

“打赢脱贫攻坚战,部队官兵不能缺席。”延安军分区政委阎能利说,革命战争年代,延安人民用小米养育了人民军队,哺育了中国革命,进入新时代,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更应成为幸福的红土。

为确保精准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军分区确定了“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方”的帮扶思路,多措并举助力老区百姓摘掉“穷帽”。同时,他们还协调地方政府,将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帮扶纳入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富口袋”和“富脑袋”同步推进,从根本上拔除“穷根”。

在枣园,官兵们总爱在一条不起眼的小渠前驻足。这条水渠是1940年,中央机关和附近的部队官兵一起修建而成。渠修成后,枣园川的旱地变成了水浇田,庄稼连年丰收,群众叫它“幸福渠”。

心中装着老百姓,多修几条“幸福渠”。有一天,甘泉县人武部值班室接到一名在新疆服役的本籍战士的求助电话。原来,他父亲病逝,母亲又查出患有肿瘤,这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人武部领导接到电话,立即去他家看望他的母亲,协调住进了县医院并免去20万元的治疗费。后来,人武部与他家结成了帮扶对子。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驻延官兵始终把驻地当故乡建,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己任,积极投入延安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我为延安新区种棵树”活动,种植500亩“双拥林”“民兵林”的建设工作,大力开展“美化圣地、净化城市”活动,共建美好家园。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1944年9月8日,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张思德追悼大会现场庄严肃穆,毛泽东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演讲《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宗旨。每遇自然灾害,官兵们说:“险情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百姓们说:“解放军来了人心定!”

巍巍宝塔山,拳拳双拥情。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背洼洼那红,我的哥哥当了红军……”信步走在延河岸边,陕北民歌独具韵味的曲调与宝塔山上的灯光交相辉映,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责任编辑:李德全 CM03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