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接过父辈的钢枪:接力从军 续写前辈的光荣与梦想

新华网 2018-08-29 13:39:14
A+ A-

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父子兵、兄弟兵比比皆是。和平年代,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面对安逸生活与其他社会诱惑,为什么那么多军人后代仍选择军营建功立业?初秋时节,记者深入到这群朝气蓬勃的军人后代中采访,寻找到了答案——家庭是国防教育的第一课堂,长辈是国防教育的首任老师。

接过父辈的钢枪:接力从军 续写前辈的光荣与梦想

接过父辈的钢枪:接力从军 续写前辈的光荣与梦想

图中人物分别是降巴克珠父亲罗布扎西①、降巴克珠②,贾富杰爷爷贾洪恩③、贾富杰④,杨帅叔叔杨树海⑤、杨帅⑥,臧昊天父亲臧其文⑦、臧昊天⑧,崔凯宁父亲崔满申⑨、崔凯宁⑩。

照片由刘议闪、高艺博、谢超凡、马远凡提供制图:刘京

接力从军,续写前辈的光荣与梦想

——军人后代选择军营建功立业现象探源

■刘建伟特约记者赵雷通讯员李玲玲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

“有时,一个选择会决定你的一生。”回想当初毅然“接过父亲的钢枪”,已是空军某场站副连长的崔凯宁坚定地认为:“我的选择是对的。”

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父子兵、兄弟兵比比皆是。和平年代,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面对安逸生活与其他社会诱惑,为什么那么多军人后代仍选择军营建功立业?

初秋时节,记者深入到这群朝气蓬勃的军人后代中采访,寻找到了答案——家庭是国防教育的第一课堂,长辈是国防教育的首任老师。

人生最美是军旅!

身边有榜样,心中有偶像——

“崇拜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爷爷,我获得和平荣誉勋章啦!”

前不久,中国第5批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成员——第79集团军某旅“神枪手四连”下士贾富杰返营后第一件事,就是拨通家里电话,向爷爷报喜。

“第一时间报喜,是因为爷爷是我的偶像。”贾富杰自豪地告诉记者,1964年,他的爷爷就在这个连队当连长,曾率领全连夺得全军射击比武第一名,被国防部授予“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

“如果说爷爷的带兵故事,像一粒火种播种在我心里,那姑父的练兵故事则点燃了那粒火种。”贾富杰说,他的姑父王永新也是“神枪手四连”的士兵,破格提干后,赶上四连由传统步兵向机械化步兵转型。面对挑战,姑父真钻苦练,运用车载武器练就高速机动条件下“封眼打孔”的绝技,被提拔为四连第9任连长。

“受爷爷和姑父的影响,我从小就想成为一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2015年7月,正在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就读的贾富杰,听说爷爷的老部队来征兵,第一时间报了名。

临行前,爷爷和姑父只给他提了一个要求:平时立军功,战时往前冲。半年后,贾富杰就在全营轻武器射击考核中打出5发50环的满分成绩,成为响当当的神枪手。2017年,他随连队远赴西非执行维和任务。

“长辈是孩子最大的偶像,更是国防教育的首任老师。”采访中,连队指导员高艺博感慨地说:大学生贾富杰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崇拜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偶像。”在“铁军”部队,“一个臂章的故事”感人肺腑:2008年,“铁军”战士曾轶在汶川某镇抗震救灾时,送给少年薛芝武一个“铁军”臂章。没想到,两年后,薛芝武竟怀揣这枚臂章,走进了“铁军”部队。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就想成为你的模样。”如今回想这段往事,已成长为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二营四连班长的薛芝武一番话颇有“文艺范儿”:“山崩地裂时,看见迷彩身影在废墟中撑起一片天空,我就下定决心,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我就是想到部队看看,爷爷为啥对军营的感情那么深?”谈起从军,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学员鞠一鸣很坦率。他很好奇为啥爷爷离开部队那么多年,仍能保持军人作风?吃饭时要求不能有声音,每天早上起床晨练,做什么事情都有板有眼……

鞠一鸣参军入伍前,爷爷把他最宝贵的军功章送给了他。几年后,鞠一鸣两次荣立三等功,并考入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比肩头“扛星”还让鞠一鸣激动的是,他找到了苦苦追寻的答案:军装就是军人的皮肤,穿上了就一辈子脱不下来。

“爷爷给了我一颗军人的心!”提起爷爷,阳光坚强的鞠一鸣满眼骄傲,在他内心深处,爷爷一直是他的榜样,“过去是,现在是,永远都是……”

光荣门第有铁规,血脉传承好家风——

“选择军营,就是选择光荣,选择了责任”

“参军前,我想完成父亲的夙愿;参军后,我有了带兵打仗、驰骋疆场的志向。”某海防旅火力连上士臧昊天这样解释他为何从军。

“这兵,我没当够;那片海,我还想守。”当年,臧昊天的父亲臧其文应征入伍,就在他现在驻守的九顶铁槎山边防线。记忆中,父亲经常给年幼的臧昊天讲自己当兵的故事:“等你长大了,一定要替我再看一眼那座山、那片海!”

这句话,深深烙在臧昊天的脑海里,一直到他长大成人,心头仍萦绕着绿色军旅梦。2006年12月,臧昊天走进军营,踏上了父亲曾经巡守过的海防线。

“每巡守一次海防线,就对边防军人的职责多了一分理解,亦对父亲的海防情怀多了一分崇敬。”臧昊天说,臧家代代有军人,是他父亲最想看到的,因为这样能延续臧家的“军脉”,让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爷爷战死沙场,父亲战场受伤,儿子接过钢枪……在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一营三连连长降巴克珠一家三代从军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1950年康定解放后,爷爷罗布长寿怀着对党的感恩之情参军入伍,在一次剿匪作战中光荣牺牲,被追认为烈士,追记二等战功。奶奶含辛茹苦把他的阿爸罗布扎西养大,将其送到部队,并立下家训——家族男儿,年满十八,参军入伍,报答党恩。

幼承家训,降巴克珠对精忠报国多了一些感悟和向往:喜欢穿父亲压箱底的老式军装,更是在征兵季跃跃欲试。男儿十八立父志。2006年12月,降巴克珠参军入伍,在追随父辈感念党恩、精忠报国的足迹中,两次荣立一等功,被保送到陆军军官学院深造,毕业不到一年,他就成为“全能排长”。

光荣门第有铁规!记者采访中发现,军人家庭的“家规”和“祖训”竟颇多相似:爱国爱家,希望家里能多走出几位军人。

杨树朋,“杨根思连”原四级军士长。在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时,他和战友李磊不幸牺牲。杨树朋生前曾写过这样一段话:“选择军营,就是选择光荣,选择了责任。从军报国,是有出息的选择。将来儿子长大了,我也要把他送到部队!”

那一幕动人场景,至今仍刻在连队官兵脑海深处——

在烈士杨树朋骨灰安放仪式上,不到7岁的杨一鸣手捧父亲遗像走在最前面。记者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时,杨一鸣含泪回答说:“爸爸是英雄,我长大了也要当兵,要当英雄!”

也许年幼的小一鸣对于“牺牲”“烈士”的概念还很模糊,也许他长大后才能真正明白父亲的伟大,但“长大了我也要当兵”的想法,如同一粒种子正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革命的传承,需要一代代热血军人前赴后继”

“昨天,先辈扎根边防奉献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今天,他们的后代再次做出戍边卫国的无悔选择。”前不久,某边防旅10余名边防军人后代主动申请到偏远艰苦一线守防的故事传开后,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

“小孝为家,中孝为群,大孝为国。”某边防旅巡逻艇大队一中队二分队指导员迟博说,当我们感悟军人血脉传承的家国情怀时,就会更深刻地理解那首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细心的迟博发现,在近4年来的全国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革命老区应当多征集老红军、老复员军人后代入伍”成为雷打不动的重要一条。

追寻前辈足迹,奔赴北疆哨所。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数百名边防军人的后代来到北部战区陆军边防部队服役,他们中八成以上成长为班长骨干,还有两成考上军校或提干。

“革命的传承,需要一代代热血军人前赴后继。”某边防旅政委曲道成看到军人后代来边防服役的良好势头后肯定地说。

如何看待“老革命”“老军人”争相送子女参军的现象?辽宁省军区政治工作局主任李军认为,广大军人后代以父辈为榜样,做出追寻崇高的选择,对年青一代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值得肯定和赞赏。

“今年报名应征青年中,不乏军人后代!”闻听李军之言,记者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镜头:战争年代,执行攻打山头作战任务,一批人倒下了,又一批人冲上来,势不可当,排山倒海!

探访几支基层部队,记者欣喜地发现:军人后代接力参军,同样展现着和他们父辈祖辈一样的忠诚、血性和作风。

“爷爷,我没当孬兵,您看看我获得的军功章!”清明节这天,休假在家的第80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班长杨帅佩戴三等功军功章,来到爷爷的墓前汇报。

参军前,杨帅一直为大门上那块“光荣军属”匾牌自豪。小时候,父亲总给他讲爷爷的故事:70年前,风华正茂的爷爷杨凤忱毅然参军,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后来牺牲在战场。

38年前,杨帅的叔叔杨树海参军入伍。6年前,参军报国的接力棒传到杨帅手中。临行那天,杨帅来到爷爷墓前祭拜,立志要像爷爷那样当一个战斗英雄。

祖辈是英雄,父辈是榜样。入伍后,杨帅被评为优秀新兵,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2017年,在上级组织的特种兵比武中,杨帅获得攀登、障碍等3项第一,被评为“特战尖兵”。前不久,他带领全班参加集团军大比武,多次摘金夺银,创破纪录。

“走进军营,就走进了父辈的精神世界;选择军旅,就要在军营闯出一片天地!”说这番话时,杨帅的眼里闪耀着火一样的光芒。

“从浴血荣光中走来,向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奔去。”记者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军人后代走进军营,必将赓续英雄血脉,心怀强军梦想,矢志强军目标,成为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

强军接力有来人

■刘建伟

中国有句老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绿色军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父辈是身穿戎装、献身国防的军人,如今他们也心怀梦想,投身军营,建功立业。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家国情怀一脉相承的故事不计其数:木兰替父从军、杨家将忠烈满门、岳家军精忠报国……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从未因历史久远而被尘封。“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父子兵、兄弟兵不可胜数。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欣喜地发现,父子、兄弟乃至祖孙几代接力从军的事例不胜枚举,令人感佩。他们或受亲人耳濡目染的熏陶,或怀着对军营的特殊情感以及对父辈的仰慕和敬重,毅然走进军营,继续坚守,奉献青春,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军人世家”精忠报国的生动故事。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偶像。你崇拜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长辈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因此,家庭是国防教育的第一课堂,长辈是国防教育的首任老师!

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军人后代从父辈手中接过的,不只是流淌于血脉的爱国情、报国志,更是对党的忠诚不渝的信念。血脉相融,薪火相传。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把最值得纪念的青春和热血,都留在了部队,奉献给了绿色军营,接力传承强军兴军的火种,成就了一段又一段佳话。

“如果没有雪,便不会清晰地看到身后的脚印!”传承是有力量的。曾经,父辈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荣光;如今,流淌在后人身体里的忠勇血脉和报国精神,始终激荡着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

从“红旗卷起农奴戟”“横扫千军如卷席”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先辈曾用忠诚、豪情和热血撑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业,今天,肩负强军兴军的历史使命,必然要求新时代革命军人要用赤诚、英勇和奉献续写先辈的梦想与荣光。每名官兵有奋斗、有担当,强军兴军就有希望、有力量。

“强军接力有来人。”当代中国军人、尤其是青年官兵,既是爱国强军的筑梦人,又是继往开来的接班人。青年官兵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立鸿鹄之志,练实战技能,创强军伟业,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军旅华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爸,这个月我又攻克了两个训练难题!”

这天晚饭后,空军某场站副连长崔凯宁兴奋地拨通电话,向在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修理连当工程师的父亲崔满申报喜。电话那头,父亲笑得合不拢嘴:“儿子,老爸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研制的自动步枪防误射保险器,刚刚申报了军队科技进步奖。”

几句嘘寒问暖之后,父亲仍不忘叮嘱儿子:“有了成绩也不能翘尾巴,你是军人的后代,可不能丢了老爸这张脸。”

和许多部队大院长大的军娃一样,儿时的崔凯宁特别喜欢套着父亲肥大的军装到处跑。“爸爸,长大了我也要当解放军!”每每面对儿子的童言无忌,崔满申的脸都笑成了一朵花。

“这小子,有悟性!”在崔满申看来,儿子天生就是当兵的料。有一天,连队保养装备,崔凯宁自告奋勇想试试,引来大家一阵哄笑。可没想到,10岁的小凯宁竟麻利地完成了一把手枪的分解结合,让不少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转眼,就到了崔凯宁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那段日子,母亲不止一次地劝他考一个地方大学,可崔凯宁却下定决心要报考军校。

作为儿子,崔凯宁觉得鼻子发酸:“妈,我知道儿子对不起您。可这个选择既是我爸的愿望,更是我的梦想。”最终,母亲支持他填完了高考志愿——空军勤务学院。

毕业后分配到空军某场站的崔凯宁,正赶上单位组织弹药拆装比武。凭借父亲从小亲传的技艺,他一举夺冠,荣立三等功。

跟“铁疙瘩”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崔满申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最让崔凯宁引以为豪的是,父亲研制的9项革新成果,获得多项大奖。

父子两代从军路,点燃强军一团火。去年部队转隶后,崔满申负责修理连连长的工作,带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基层先进连。

“父亲还有1年就要退休了!”如今,子承父业的崔凯宁铆足了劲,一有空就打电话向父亲请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崔满申最希望看到的。在他眼里,他们爷俩强军路上试比高,就像流经部队门前的图们江,前浪引导着后浪,后浪追赶着前浪……


责任编辑:李德全 CM034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