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建设现代化新型陆军 隐形陆军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军网 2018-06-12 14:12:43
A+ A-

隐形陆军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对建设现代化新型陆军的探索思考

“疾病当治本”。要研究清楚问题,须先从理论上梳理清楚问题的症结。笔者认为,过往对陆军改革的理论研究,更多是从技战术角度出发,重点关注作战能力,因循以装备性能为龙头的研究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推动陆军作战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但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产生行为惯性,造成装备发展带来的缺陷和问题日益堆积。在当前重新审视陆军改革的时候,笔者认为应该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站在战争全局的高度,从哲学角度历史地、全面地看待战争,通过研究分析战争的根本属性,从根源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什么是战争的核心要素?

探索陆军的发展方向,应从战争核心要素的角度入手。战争有很多要素,“目标”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之所以说“目标”是战争的核心要素,是因为所有战争都离不开“目标”,都是紧紧围绕“目标”展开的。“目标”是随着历史发展和战争方式变化而变化的,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演变过程。所有战争都难以回避人的参与和存在,因此人始终是战争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目标”单元。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要方式是兵对兵、将对将,人是主要“目标”。随着武器改进和战争方式演化,“目标”逐渐扩展为骑兵、战车。进入热兵器时代,“目标”又包含了火炮、装甲车辆、坦克、飞机、舰船等武器装备,以及由这些单个“目标”组成的战线、阵地、阵线等大“目标”。进入信息化时代,未来战争强调战场透明,所传递的大量信息又成为新的“目标”。

“目标”好比“100…000”中的“1”,如果“1”不存在,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因此,不管战争如何进行,战争离不开“目标”,“目标”自始至终是战争的核心要素,贯穿古今。正因为如此,未来陆军发展建设应该紧紧围绕“目标”展开研究。

如何从“目标”展开研究?

笔者认为,战争的本质是“对目标的发现与摧毁”。历史上所有战争,无论早晚,远古的和近代的,无论规模,不管是局部武装冲突还是区域性战斗,抑或是地区性战役,根本上说都是围绕“对目标的发现与摧毁”展开的。如果能发现“目标”并摧毁“目标”,战争就胜利了。如果找不到“目标”,则谈不上战争。如果摧毁不了“目标”,则赢得战争无从谈起。

“对目标的发现与摧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二是摧毁,其中首要的是发现。发现是摧毁的前提,发现不了“目标”则谈不上摧毁。对战争中的同一方而言,需要关注的是“不被敌人发现的能力”和“摧毁敌方的能力”。“发现敌方”与“摧毁敌方”事实上属于同一方面,都属于摧毁能力。在过去的研究中,更加偏重对摧毁的研究,武器装备也多以“提高摧毁和抗摧毁能力”为出发点,更多强调机械化、规模化、集群化作战。其结果是摧毁能力在不断提升,而自身目标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容易被发现,“不被敌人发现的能力”越来越差。“物极则必反”,大则笨拙,大则挨打,导致陆军的防护能力变差,整体作战能力变弱。陆军改革陷入“平台越强,陆军整体越弱”的怪圈。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再次思考陆军改革,需要从哲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发现与摧毁”这一对矛盾统一体。《易经》有云,“阳极则阴,阴极则阳”,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发现与摧毁是等价平衡、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仅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会使力量失衡,产生新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述,摧毁能力的增强导致防护能力变差。陆军发展一直重视摧毁能力而忽视对发现能力的研究,当摧毁能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必须从发现能力入手解决问题,使“发现”与“摧毁”达到平衡,良性共存、协调发展。

从发现入手,是从“敌方发现我方目标”入手,想办法让敌方看不见、找不着、锁不定我方“目标”,让我方在敌方眼中“隐形”。如果敌方发现不了我方“目标”,那么就无法对我方进行打击。在未来信息化战争环境中,“目标”拓展为网络数据,如果敌方发现不了这些网络数据,就无法对其实施侦听、监视、干扰,那么我方将掌握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并最后赢得战争。

怎么不被对方发现?

简单来讲,发现就是认清“形”“势”。“形”指实体,“势”指态势。以前规避发现问题时,对“形”,也就是对实体目标单元、武器装备考虑得多,比如研制隐身飞机、传统意义上的隐蔽伪装等。靠“形”来隐形有很大局限性,因为随着侦察探测技术增强,隐形手段常常失去效能,不得不继续研制新的隐形技术。对陆军来说,从“形”上隐形尤其困难,首先大规模集团军很难不被发现,其次陆航直升机受技术本身制约,雷达截面很高,无法隐形。如何做到让陆军不被发现,使其隐形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势”入手。通过对目标的有效指挥控制,实现“态势隐形”,让敌方发现不了,锁定不了。

“态势隐形”,充分吸收了中国古代道家“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的哲学思想,利用“疏散配置”和“棋盘布势”的方法来实现。“疏散配置”是使战斗单元分散部署,尽可能利用战场环境不同特点实现疏散,让敌难以发现、难以展开。“棋盘布势”吸收了中国围棋“布局造势、围而夺之”的精髓,像围棋布子一样,与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由传统的线式作战转变为非线式作战。试想,在一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分散部署一个班的兵力,或者一个连的炮兵疏散部署在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让敌难以发现,这样就从布势层面实现了陆军的隐形。

如何形成有效打击力?

如果能够成功实现上述的隐形,对方就难以发现,更难言打击。当然,隐形并不是目的,隐形的目的是为了更强有力地打。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在上述“疏散配置、棋盘布势”的隐形条件下,如何形成有效打击力呢?

一般认为,“疏散配置”会使力量分散,必然导致作战能力减弱。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原本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也能密切地融合到一起。孙子讲,“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如果能让分散的兵力有效聚合为“形散而神聚”的新型力量,就能把看不见的陆军变成拥有有效打击力的陆军。我们把同时具备“态势隐形”和“超强有效打击力”属性的新型陆军称为隐形陆军。

笔者认为,发展“单兵智能化地空一体作战系统”是实现隐形陆军的核心手段。在战场环境下,单兵是最基本的“目标”单元,因此“散”不过单兵。单兵同时也是最主要的作战单元,其作战能力至关重要。“单兵智能化地空一体作战系统”,就是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传统单兵的作战方式发生根本改变,进而使其作战能力发生质的变化。此时的“单兵”,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兵,而是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高度配备的单兵,不但具有超强的个人作战能力,而且拥有全时态势感知、网络数据通信、指控智能无人作战平台的能力。试想,如果把智能单兵的“拳头、眼睛、耳朵”升到天上,对敌实施超视距、全方位空中突袭,使其作战维度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甚至延伸到四维信息网络空间,其作战能力必然产生质的变化。把战场中的各个分散的“目标”单元,比如智能单兵、无人作战平台、指挥控制中心、后勤保障基地等“形散”的战场要素“神聚”起来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根据战场环境变化对火力打击能力进行最佳优化配比,实现快速高效聚合,使打击成效最大化。

隐形陆军是一种可能方向

隐形陆军具有超强的机动灵活能力,可以根据战场需要部署展开,“规模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位置可近可远、身形可隐可现”。隐形陆军能“使部队保有最大可能的机动性和活力,使他们能够连续地使用在不同的重点上,并且用优势的兵力把敌军各个击破”。隐形陆军具备突发攻击能力,“非常成功的出敌不意会使敌人陷于混乱和丧失勇气,从而会成倍地扩大胜利”。隐形陆军符合“以我之集中,歼灭敌之分散,以我之分散,袭击敌之集中”的军事原则,在战场中执行攻击、防御、侦察、破袭、斩首、干扰等任务,达成传统陆军难以取得的效果。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多以前存在纸面上的想像已经变为现实。隐形陆军概念如果放在二十年前或十几年前,可能是纸上谈兵。而如今,科技进步远超预期,即使以当前的科技能力,隐形陆军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陆军改革时不我待,建设一支现代化新型陆军任重道远。未来战争将伴随军事科技装备的变化而发展。只有紧抓科技进步脉搏并积极应对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胜利向那些能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微笑。”如果隐形陆军能够与现代陆军紧密结合,在陆军改革的道路上共同成长,相信隐形陆军一定能够助力未来陆军,实现能力倍增、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

(资料图)

(资料图)


责任编辑:刘申 CM031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