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装着明天的战争,今天就必须出发”
“冷痛心扉的感觉又来了!”冰天雪地里,防化连上等兵张志成迅疾朝身前一块低洼地匍匐过去。雪水浸透衣服,寒冷像针一样刺向他的身体,直至骨头。
“全班注意,向4706高地进攻!” 张志成立即收腿起身,猛烈运动让他腿脚抽筋,他强忍着疼痛继续向前……
“这群兵娃太坚强了!”路过的藏族群众心疼地说。对这样的训练,张志成最初也有怕苦怕累的想法,但后来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没有刻苦训练,何来过硬本领!”张志成语气坚定地说道。
此前一个晚上,大雨瓢泼,跟随连队一路急行军,步兵四营列兵李贵明已记不清翻越了多少高山,穿过了多少沼泽,只隐隐感到双脚磨破了皮,双腿似乎早已不是自己的。
初到野外时,李贵明身体虚弱,对环境心生畏惧,但不到3个月,他便像换了个人似的。“困境是造就强者的学校,练兵雪域高原,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连长王德涛翻开李贵明笔记本扉页展示给笔者,一幅自创的《梅傲风雪》画和配文令人印象深刻。
前不久,该旅在海拔4000余米的某地域演练,列兵杨杰跟随连队担任穿插任务,不到1个小时连续冲击了10余公里,当他快到达目的地时,感到鼻子上有粘粘热热的东西,一摸满手鲜红的鼻血……
“海拔再高高不过使命,高原军人要‘忘记’高原,把战斗力标准落下去。”该旅副旅长龚建明说,练兵打仗是军人使命所在,除了铆足劲头训练,我们别无选择。脑子里装着明天的战争,今天就必须出发!
“传承‘老西藏精神’,立起高原官兵新的精神坐标”
深夜,杳无人烟的高原万籁俱寂。每到这时,作训科科长万水平都会走出帐篷抽支烟,提提神。仰望浩瀚星空,俯看潺潺冰河,他抖了抖大衣,钻进帐篷继续加班。
“演训开始后,我们就没过过周末了,每天晚上都至少加班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但还是嫌时间不够用!”作训科参谋王苗贤递给笔者一沓材料,“你看看,我们近来实战化训练探索的成果不少呢!”
那夜,通信科科长张刚高兴得彻夜未眠,不知内情的人很难相信他已连续加班熬夜数天。原来,在旅领导带领他们开展通信要素战术保通探索中,他们一改以往只重技术不重战术的习惯,结果被干扰率下降了50%。
张刚介绍说,驻训以来,有时为研究一个训练演习方案,旅领导常常讨论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才睡。
夜又深了,该旅指挥帐篷内却气氛热烈,旅领导和参谋们面对沙盘一遍遍推演,锤炼首长机关指挥谋略水平。“我军就是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起家的,我们要以各类瓶颈问题的解决为契机,不断寻求克敌制胜的方法,提升部队实战能力。”该旅政委廖碧洲说,“苦不是荣誉,干才出成绩。履行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传承‘老西藏精神’,立起高原官兵新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