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还在继续。此后不久,刘伟修又接连成功处置了多起异常空情,并荣立一等功。这一下,大家彻底折服!
2
其实,之前有人质疑刘伟修“抢报”不是没有理由。雷达情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判断目标不准,有可能让战机、导弹和数千官兵都跟着战备拉动,白忙活一场。可以说,发现异常空情敢不敢报,这背后是思想理念、责任担当、能力水平和胆识魄力的综合比拼。
正当刘伟修信心满满奔向目标时,却吃了一次败仗。那天,航空兵部队转场,上级原本通报一批2架编队起飞,临时又调整为3架。刘伟修瞪圆了眼睛,愣是没分辨出来。他由此体会到:雷达屏幕就像浩瀚的银河,再微弱的星光都隐藏着未知的秘密。雷达兵不能只当“望远镜”,还得练就“显微镜”的硬功夫。刘伟修向“判定飞行目标机型架数”这个雷达兵部队公认的难题发起了冲锋。
一次“红蓝”对抗,屏幕上双方战机交织一团。突然,一个微弱的小亮点闪过。战友自信地认为是地物杂波,可刘伟修却判定上报为实体小目标。后经证实果然是低空突袭的“敌”机。
“好险!”庆幸之余,刘伟修敏锐意识到,一个新的挑战已然来临——“低慢小”目标,这个世界性难题正越来越频繁地考验着雷达兵。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我国陆续开放各地的低空空域,一些小型飞机和航空器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也给空中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只要是实战需要的,刘伟修不仅喜欢钻研,更喜欢挑战,他瞄准“低慢小”开始攻关。几年时间里,刘伟修像着了迷一样,一门心思地“闭关修炼”。
一次,刘伟修参加上级作战研讨会,语惊四座:“我认为对某型雷达某器件进行调整,能够更好地实现低空中近距离小信号目标的发现和中高空目标的兼顾。”
会场一阵骚动。按照惯例,雷达列装后,该器件一直相对固定。你一个士官说改就改?刘伟修详细介绍了思路、原理和操作方法,大家信服了。
在作战总结会上,旅长董建华语重心长地对全旅官兵说:“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没有真本事,给你机会也‘抓瞎’。刘伟修的成功不是偶然!”
3
前年初,刘伟修提出辞去班长职务。是“成名”后耍大牌吗?当然不是。“单打独斗难有作为,攥指成拳方能成大事。我想一心一意当好师傅,多带几个操纵员尖子。”刘伟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