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火炬点燃了制胜的因子。时任营长岳振华带领全营官兵算术变战术,一次次测算、一遍遍推演,不畏权威、大胆革新,跳出教令限制,简化指挥口令和操作程序,“近快战法”应运而生。随后,他们两次使用“近快战法”击落U-2。外国专家未曾想到,自己平时严格执行的操作教令被中国军人改得如此完美,如此贴近实战。
1978年3月,“近快战法”荣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时至今日,当年立下战功的装备已摆进了营史馆,但“近快战法”的作战思想和精髓仍被地空导弹部队作为战术“法宝”沿用。
“拖着导弹打游击已成为历史,地面防空兵火力网早已遍布神州!”所在师政委张天宝感慨,从战功赫赫的第一代防空兵器,到国产新型防空武器,“英雄营”每一次亮相总能引起世人的关注和遐想,更能折射出人民空军的迅猛发展。
弹起靶落。
历经多次换装,面对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新型防空武器系统和依托软件系统的作战指挥网络,作战样式和作战对手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全营一杆枪”的传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一次次近似实战的演练中,官兵们体会到,创新力连着战斗力,他们紧盯决体系制胜不断创新。不论是战斗单元各自为战,还是兵种联合作战,心中有全局,思想上才能无缝链接,部队才能从人员到单元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从“全营一杆枪”向“全局一张网”的转型。
现如今,部队上高原、入海岛,千里机动进驻就打、打完就撤,一次任务全程机动,作战能力显著提升。营教导员马晓东介绍,他们抓住人才这个战斗力生成的源头,12名高学历干部骨干组建研发团队,开发各类作战辅助软件27个,编写100余万字的教材资料,攻克了“快速吊装雷达”、“滑窗”战法等一批技战术创新成果,2人荣获全军首届军事建模大赛一等奖。针对人工上报目标情报存在误差、耗时较长的弱点,开发指挥自动化软件,实现了信息传递“零时差”;针对野战指挥所的架设难题,将运输车改装为指挥车,“台、站、板、席”高度融合,指控手段和效益大幅提升。
请祖国检阅。朱姜海 摄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长期发展中,“英雄营”官兵形成一个共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加强转型大潮中“自适应”能力,营党委在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和装备改进等多重领域开启“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