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秉持“能战方能止战,求和才能发展”的理念,该营始终扮演“双重角色”:执行任务最威武强悍,与外军、平民交往最和平友好。
一次,女兵张媛媛冒着激烈战火,帮助身处险境的当地小男孩詹姆斯撤到安全区域。次日凌晨4点,部队奉命转移,小詹姆斯得知消息,在茫茫黑夜中飞奔数里,向张媛媛道谢送别。
去年11月上旬,维和步兵营护送宗教调解团到武装冲突频发的蒙德里地区,促成当地政府军和地方武装和平谈判。各方人士都由衷称赞:“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维和部队的大国担当、能力自信与和平追求。”
远赴万里维和,恰逢军队改革——
利益得失面前如何算好强军大账?
改革强军的大幕拉开,维和步兵营副营长刘珩接到维和通知时,脑中瞬间闪现15年前,战友们含泪脱下军装的不舍。那一刻他也犹豫:适值军改即将展开的关口,参加维和长期不在单位,改到自己头上怎么办?
“只要军装在身,就应该随时听从召唤!”当晚,刘珩主动递交请战书:这是我国首次组建维和步兵营,为国担当,舍我其谁?
在硝烟中学习打仗,在实战中锤炼本领。维和期间,刘珩总结遭遇武装冲突、暴力袭击等经历,组织或参与制订行动方案预案24个、突发事件处置案例21个。同时,由他探索的应急防暴课目还被拍摄成教学片,被列为联南苏团培训教材,供其他出兵国分队学习。
“只有军队强大了,才能更好履行任务、赢得尊重、换来和平。”刘珩深有感触地说,改革面前不能只打自己的“小算盘”,更要学会算好强军这笔大账。
和刘珩有着一样想法,受到改革冲击更大的是营长王震。维和任务即将结束时,王震所在单位已经开始调整,今后去哪里,他自己心里也没底。但越是不知道明天干什么,越要完成好眼前的任务。归国后,王震昼夜不停抓紧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整理成册,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让这些从战场上得到的经验传承下去。
进退走留听组织的,维和建功看我的。正是靠着忠诚使命、无惧无畏、矢志强军的精神,该营写下中国维和历史上辉煌一页:营长王震荣获联南苏团历史上首个“杰出指挥官奖”,28名官兵荣获“总司令特别嘉奖”,700名官兵全部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