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一次计划飞行结束。年轻飞行员张学林走出机舱,摘下头盔,匆匆走向飞行讲评室。在这里,来自全师各个单位的飞行教员、领航员、电抗人 员、机务骨干已悉数列席。他告诉记者,每次飞行结束,他们都通过现场视频回放、飞参判读进行打分和讲评,查找技术难点、纠正动作偏差、检查飞行质量,让每 个架次都飞出实战价值。
采访中,记者见识了该师引进开发的“军事训练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要在该系统中键入姓名,无论是师长、团长还是普通飞行员,其飞行训练情况都能 被完整调阅出来。系统涵盖了每一次飞行复盘的动画及曲线图,精度精确到每一个动作,个人飞行技能、战术运用效果等情况一目了然。
“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对训练动态的监控更加高效,对训练质量的调控更加精确。训练计划的科学性、飞行任务准备的针对性显著提高。”该师领导介 绍,他们通过研究数据找准提升能力与减少耗损的最佳结合点,在科学减少架次、提高效益的同时,将训练筹划、战术研究和总结检讨的时间增加了近一倍,针对问 题、弱项、短板的组训特点更加突出。
让人才培养理念与装备更新同步
那是一次刻骨铭心的对抗。该师派出的以多名尖子飞行员为主力的突击力量,突进至对方防御纵深时,突遭强电磁干扰,与地面失去通信联络,对抗失利。
复盘检讨,师党委意识到:现代空战讲究信息火力电磁一体攻防,飞行员没有体系制胜意识,缺乏联合作战技能,就难以领取迈向明天战场的入场券。
装备更新了,培养人才的理念也要同步更新!很快,该师按照“信息主导、任务牵引、超前培养、系统建设”的思路,对联合作战条件下飞行员基本能力 要素进行细化量化,把信息化体系作战的内容作为飞行员学习达标的必修课程,建立资质认证、绩效考评等多项制度,推动单一式、补缺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向高起 点、全方位、成体系的培养模式转变。
针对担负战备任务多样、演训任务频繁的实际,该师组织飞行员轮流参加与雷达、导弹及舰艇部队等单位的联训联演,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任务和处置实际情况中锤炼体系作战本领,提高自主空战和协同作战能力。
如今,该师一批具备联合作战能力的飞行员初露锋芒。面对重重考验,他们突破自我,刷新多项纪录:首次使用某型导弹拦截打击小目标、首次执行出岛链支援掩护任务、首次进行远海超低空叠加条件下大航程训练、首次实施某机场短窄跑道着陆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