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一个月以来,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出与前任拜登截然不同的态度。拜登主张支持乌克兰战斗到底,而特朗普则致力于推动俄乌停战,并希望在复活节前实现这一目标。
谈判过程中,俄乌双方都会提出各自的停战条件,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例如,在领土问题上,俄罗斯要求乌克兰承认其占领地区的合法性并退出乌东四州;乌克兰则要求恢复1991年的边界或至少退回到2022年开战前的区域。这些条件在现实中几乎无法达成。俄军和乌军在战场上仍处于胶着状态,双方都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
特朗普提出的方案是就地停火,以停火线划设实际控制区。俄罗斯可能乐于接受这一条件,但乌克兰则难以接受,因为这涉及本国领土。此外,俄乌两国在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北约关系及军事规模等方面也存在分歧。
欧洲担忧特朗普急于求成的态度可能会牺牲乌克兰的利益。最近,特朗普频繁批评泽连斯基,加剧了欧洲和乌克兰的不安。面对美国立场的变化,乌克兰需要明确自己的最低限度条件。
据《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乌克兰高官提出了基辅在停火问题上的四项“最低限度”条件,主要针对安全保障。这些条件包括:继续与西方部队保持联系、不进行大规模去军事化、持续接收西方武器和资金、引入外国维和部队。
从安全保障的角度来看,乌克兰的态度有所软化。与西方部队保持联系是必然的,因为乌军已具备小型北约化的特征。至于去军事化,普京希望压缩乌克兰的军事力量,但这不仅乌克兰和欧洲反对,特朗普也可能不会同意。乌克兰提到的“不大规模去军事化”允许部分去军事化,这一点颇为耐人寻味。
战后乌克兰需要大量武器和资金来重建国土和维持军力,这项任务预计最终将落在欧洲国家身上。引入维和部队一直是特朗普的想法,欧洲也认可。目前,欧洲国家正在讨论如何组成适当的兵力部署到乌克兰,以防止俄军再次进攻。乌克兰在这项最低限度条件中是否还会坚持美军必须出现在维和部队中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