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决战在即,乌军掌握顿巴斯低空优势?乌克兰军队调集两个机械化步兵营的主力部队,对库尔斯克州乌拉诺克方向发起大规模突击行动。这是继1月上旬和1月20日前后两次战术性试探后的又一次重要军事行动,规模和强度均显著超过此前战斗。
乌军选择切尔卡斯卡亚科诺佩尔卡和乌拉诺克两个定居点作为突破口。这两处要地控制着通往库尔斯克州腹地的关键交通枢纽,连接苏贾西北公路网络的战略节点。若能突破这一防线,乌军将有机会切断俄军在该地区的补给线,并为后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两个定居点地形开阔,有利于装甲部队展开,符合乌军强调的机动作战特点。
乌军部署以第21机械化步兵旅、第47机械化步兵旅为主的常规作战部队,还投入第82空降突击旅。装备方面,除常规的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外,乌军还部署西方援助的现代化装备,包括德制豹式主战坦克、美制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以及工程车辆和架桥装备。
乌军此次作战采用新型的“多层次立体突击”战术。特种侦察分队携带电子侦察设备,对俄军防线进行探测,获取防御工事分布、火力配置等情报。配备反地雷装甲的工程部队在电子对抗掩护下开辟通道,装甲部队组成的主力突击集群在精确制导炮火支援下实施突破。
面对乌军的攻势,俄军以无人机作战体系予以回击。由“安瓦尔”无人机作战小组操控的新型光纤版FPV无人机在战斗中发挥作用。这种无人机采用光纤制导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和精确打击精度,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保持作战效能。阿赫马特特种部队运用多型号无人机编队,构建覆盖战场全域的侦察打击网络。
俄军的无人机作战体系呈现出系统化特征。小型侦察无人机负责前沿战场侦察,为火力打击提供目标数据;中型攻击型无人机携带各类弹药,对目标实施打击;大型无人机则在高空盘旋,负责战场态势感知和通信中继。这种多层次的无人机协同作战模式提升了俄军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实现“发现即摧毁”的作战效果。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战报,2月6日当天的战斗中,俄军无人机部队取得战果。通过精确制导打击,摧毁乌军8辆主战坦克、5辆步兵战车、1辆装甲运兵车以及30余台其他装甲车辆,还成功摧毁3台工程车辆和1台架桥车,影响了乌军的战场机动能力。仅这一天的战斗就造成乌军200余人伤亡。2月11日,“安瓦尔”无人机小组成功摧毁一辆乌军轮式自行榴弹炮,并对试图撤离的炮兵人员实施打击。
库尔斯克地区的战斗已经演变成一场现代化装备的较量。双方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已持续数月,形成胶着态势。乌军在多个方向发起进攻,投入兵力和装备,但始终未能突破俄军构建的防御体系。俄军凭借工事网络、火力配置以及无人机打击能力,遏制乌军的进攻势头,并在某些区域形成反击。
截至2025年1月底,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伤亡总数接近五万,其中阵亡人数超过三万五千。装备损失包括数百辆各型坦克和装甲战车,以及火炮、防空系统等军事装备。相比之下,俄军承受一定损失,但规模相对较小。
乌军通过在库尔斯克方向保持军事压力,迫使俄军调集兵力防守,从而减轻其他战线的压力。在哈尔科夫方向,乌军正在准备新一轮反攻,库尔斯克战区的军事行动可能是其配合行动。俄军采取战术应对,在保持防线稳固的同时,积极寻找战机实施局部反击,展现出战场指挥能力和军事技术水平。
无人机等智能化武器系统的应用,使得战场态势更加复杂多变。传统的大规模装甲突击面临挑战,而精确制导武器和无人化作战平台正在改写战争规则。这场军事较量不仅考验着双方的军事实力,更检验着技术创新能力和战术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