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企业的遏制动作频繁加码,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遭到美方封杀后,又有一家杭州科技创新企业成为新目标。美国政府及科技巨头联手施压,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但这些举措不仅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暴露出美国面对中国科技崛起的焦虑与无力感。
外媒报道称,美国海军近日向内部官兵发送正式邮件,明确禁止使用DeepSeek模型进行任何工作或事务处理,并强调不得通过DeepSeek上传、下载任何信息。这一举措的目的十分明显,美国希望通过行政手段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行遏制,避免美军系统在任何情况下使用中国AI技术。
然而,这一封杀令几乎没有实际影响。DeepSeek本就主要面向中文用户群体,其核心技术的发展并不依赖美国市场。美军此举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政治表态,意在对国内释放信号,同时向全球盟友施加影响,试图限制中国AI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展。
这一禁令不仅未能损害DeepSeek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凸显了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中国企业的忌惮。近年来,中国AI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等,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崛起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美国的限制措施说明,中国AI技术的影响力已不可忽视,并对美国产生了实质性威胁。
在DeepSeek遭遇打压的同时,美国科技巨头惠普慧(HP惠普)也开始行动,盯上了另一家杭州的科创企业——蒲惠智造。惠普慧以商标近似为由,提出异议,试图让蒲惠智造的商标无效化。
这一指控的合理性令人质疑。无论从拼音、字形,还是汉字排列顺序来看,“蒲惠智造”与“惠普慧”并不存在明显混淆的可能性。两者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也并非完全重叠,但惠普慧仍借商标争议为由,对蒲惠智造施压,并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阻碍其市场发展。
这一举动不仅影响了蒲惠智造的品牌经营,甚至可能导致相关产品的销售受阻。对于一家依赖品牌认知度和市场认可度的科创企业而言,商标失效无疑会带来严重打击,甚至影响长期发展规划。这种看似“合理合法”的手段,实际上是美方企业利用规则漏洞,对中国企业施加不公正竞争压力的一种表现。
不难看出,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已进入全方位、多维度的阶段。从政府机构的禁令到科技巨头的法律战,美国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出口管制或供应链封锁,而是采取更具隐蔽性和系统性的方式,试图从各个层面遏制中国企业的成长。
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封锁上,还涉及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市场限制、供应链干预等多个方面。美国的策略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封锁”,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不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遏制策略并不能真正阻止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反而加速了中国科技自主化的进程。近年来,国内企业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高端制造等领域的突破,让美方的封锁手段屡屡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