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在例行记者会上释放重磅信号:若美国政府将墨西哥贩毒集团定性为"恐怖组织",墨方将考虑扩大对美国枪支制造商的司法追责范围。这场始于2021年的跨境法律战,因美墨两国司法体系对枪械管控责任的认知分歧,正演变为涉及国家主权与跨国安全议题的复杂博弈。
据辛鲍姆披露,美国司法部最新数据显示,墨西哥犯罪集团使用的武器中有74%源自美国境内。这一关键证据成为墨西哥政府起诉史密斯-韦森等六家美国军火巨头的核心依据。尽管美方法院在2024年8月驳回了墨方提出的100亿美元赔偿诉讼,但墨西哥法律团队正着手构建新的诉讼框架,试图将武器制造商定义为贩毒集团的"共谋组织"——这一法律定位的突破或将颠覆传统跨国诉讼的认定标准。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对此表态称,联邦政府尚未就是否将贩毒集团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做出最终决定。但分析人士注意到,美国烟酒枪炮及爆炸物管理局(ATF)近期发布的武器溯源报告显示,跨境枪支走私网络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仅2023年就有超过20万支美制枪械通过"幽灵枪支"组装、序列号篡改等手段流入墨西哥。这种系统性的监管漏洞,正在削弱墨西哥政府起诉案件中的"企业过失"抗辩效力。
墨西哥司法部的内部备忘录显示,新诉讼策略将重点突破两大法律障碍:一是援引《武器出口管制法》中的"知情销售"条款,二是依据《国际武器贸易条例》构建跨国连带责任链条。这种将商业行为与恐怖主义关联的司法创新,可能触发美国《反恐法案》中的第三方责任条款。不过华盛顿智库CSIS专家警告,此类激进诉讼可能加剧两国司法管辖权冲突,甚至影响即将重启的《美墨加协定》修订谈判。
值得关注的是,墨西哥经济部长与美国商务部长日前在边境城市蒂华纳举行闭门会谈,双方除确认继续推进武器管控合作外,还就移民安置、边境安全等敏感议题展开磋商。观察人士指出,这场法律较量的背后,折射出北美安全格局的深层矛盾——当跨国犯罪网络突破传统国界限制,主权国家如何在法治框架内实现责任共担,成为考验两国政治智慧的核心命题。
据路透社获取的会议纪要显示,墨西哥方面在闭门会议中提出了建立联合追踪机制的设想,要求实时共享枪支销售数据。而美国代表团则强调需平衡执法需求与商业自由,反对"无限扩大制造商责任"的立法倾向。这种立场分歧预示着,即便双方最终就贩毒集团定性问题达成妥协,如何在10.4亿美元的北美枪支市场中建立有效监管体系,仍将引发持久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