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消息,在ICCAD-Expo 2024大会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教授作了题为《中国芯片设计业要自强不息》的主旨报告。报告内容直指产业痛点,同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刻剖析与展望。
魏少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国芯片设计产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他提出,2024年中国芯片设计业年增长率首次低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平均增速,增长乏力的问题尤为显著。此外,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与电动汽车等尚未成为主流市场,这意味着我国芯片设计业仍主要依赖通信与消费电子两大传统领域,市场占比高达68.48%,而在计算机芯片领域仅占10%左右,与国际上25%的占比差距巨大。显然,我国芯片设计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
与此同时,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人才争夺战导致人力成本成倍增加。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甚至采取恶性竞争手段,如低价倾销、市场垄断与不正当竞争等,这些乱象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魏教授对此提出批评,认为当前行业内部的“内卷”现象正是此前企业盲目扩张的后遗症,而这种无序竞争只会加剧内耗,难以为产业升级带来真正的优化。
从区域到行业:发展格局的全景透视
从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依旧是芯片设计产业的领跑者,贡献了全行业过半的销售额,而珠三角地区紧随其后。相比之下,京津环渤海地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销售额同比下降,但未出现企业大规模注销现象,部分企业因政策因素迁往其他地区。
2024年,全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达到3626家,较上一年增加175家。然而,这一增幅主要来源于企业异地发展,新创企业的数量增速明显放缓。从规模来看,过亿元销售额的企业数量增长到731家,长三角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上海,拥有110家过亿元企业,成为全国领先的芯片设计中心。
尽管如此,全国范围内的大多数芯片设计企业仍然是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占比高达87.9%。团队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数量从上年的34家减少到32家,而规模在500至1000人之间的企业减少到51家。这一趋势表明,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步伐在放缓。
芯片设计业的深层问题
报告进一步剖析了产业当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产业集中度低,发展模式分散虽然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众多,但行业集中度依然不高,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增速回落,逐步趋于理性尽管行业实现了11.9%的增长,但与全球19%的增速相比,中国芯片设计业已经失去了领先优势。
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传统市场缺乏创新产品,而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尚未发挥显著作用,行业整体仍局限于通信和消费电子领域。
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人才争夺战与资本助推的高薪潮,令部分企业陷入资金紧张甚至破产的困境。
恶性竞争破坏行业生态不计成本的低价竞争、恶意杀价以及垄断行为,正在对整个行业造成严重的内耗。
发展建议:在挑战中寻找突破
针对上述问题,魏教授提出了五大应对策略,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升产品竞争力芯片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品质。只有聚焦产品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创新为基石设计企业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路径,加强与制造企业的协同发展,特别是推进不依赖先进工艺的设计技术。
聚焦应用创新应用创新是当前环境下的一大优势,背靠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中国企业应更加注重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应用场景开发。
探索新技术路径在外部技术封锁加剧的背景下,中国芯片设计企业需重点关注架构创新与微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封装技术实现性能突破。
摆脱路径依赖魏教授强调,只有打造独立自主的技术生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唯有自强不息,方能行稳致远
“中国芯片设计业的发展,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在未来实现真正的突破。”魏少军教授的这番总结振奋人心,也为行业指明了前行方向。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中国芯片设计业需要在产品、技术与创新层面齐头并进,才能从中低端迈向更高的价值链,赢得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