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虽然是阿拉伯国家,但是这里没有沙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从1940年起,黎先后被德、意轴心国控制,又被英军占领。1943年黎巴嫩宣布独立,但1946年底英、法军队才全部撤离。直至现在,虽然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黎巴嫩学校使用的语言更多是法语或英语,熟练掌握两三种语言的人在黎巴嫩比比皆是。
回想最初的几年,我很不适应当地的饮食。那时在黎巴嫩,蔬菜种类很少,华人华侨屈指可数,几乎没有中国超市,大白菜都很难买到。所以,一砂锅的白菜炖豆腐可能卖得比烤羊腿都贵。
另外一个很难适应的地方是黎巴嫩的家族规模和亲密关系。就像很多黎巴嫩普通百姓的家庭一样,我先生一家人口众多,公婆住在一个位于黎巴嫩北部的小村庄,全村都姓同一个姓。我刚到黎巴嫩的第一周,全村人都盛装到访我公婆家。每天只要睡醒觉,客厅里就坐满十几个人,把我围在最中间,大家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面对很多人同时用黎式英语跟我说话,我这个当初班里的“英语尖子生”,也成了个既听不懂又急得说不出来的“哑巴”,只能点头微笑。
在黎巴嫩的前两年,由于初到新环境又忙于婚姻生养,我没办法像在国内时一样正常工作,难免有些惆怅。每逢节假日,家中所有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女性们都在厨房烹饪食物,男人们则在客厅高谈阔论,这曾让我感到很不自在。
黎巴嫩人主要信奉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其中,伊斯兰教又细分为逊尼派、什叶派和德鲁兹派,基督教分为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亚美尼亚东正教等。与此同时,黎巴嫩还有100多个党派团体、40多支民兵武装。所以,即便在同一家族,亲属们都有可能属于不同的派别。再加上黎巴嫩人“全民皆为政治家”的传统,经常一分钟前还因为聊起政治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一分钟后就上了饭桌继续满堂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