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首次直接接触空中加油技术是在越南战争期间,当时在美军战机残骸中发现了用于空中加油作业的金属输油管,经研究后了解其特定用途。20世纪70年代,中国曾进行过空中加油的基础研究,但随后即因国内的特殊状况而中断。进入80年代,在英阿马岛战争和美军空袭利比亚等军事行动中,加油机均发挥了巨大作用。时值中国与西方“蜜月期”,一直对此项技术跟踪研究的中国空军,曾考虑从英国购入组件改装运-8运输机,但因运-8飞行速度太慢,与歼-8较难匹配,所以最后改为选择轰-6作为中国第一代加油机的技术研发平台。
1990年,西飞完成首架轰-6加油机的改装,命名为轰油-6。1991年12月31日轰油-6与经过改装的歼-8首次空中对接成功,次年两者完成首次空中加油试验,但直到1995年轰油-6才入列服役。1996年中国推出了第一款搭载空中受油装置的量产战机歼-8D,再加上陆续完成改装的20余架轰油-6,中国空军初步建立起了空中加油体系。不过,轰-6毕竟是50年代中型轰炸机的底子,不仅自身油耗偏高,航程有限,而且改装后的载油总量也不理想。轰-6的技术原型苏制图-16中型轰炸机也曾被苏联空军改装成加油机,但作为一款过渡型号很快就被在伊尔-76大型运输机基础上研制的伊尔-78所取代。尽管中国在90年代也引进了一些伊尔-76,理论上也有自行改装的可能,但是因为自行改装难度过大,更重要的是这些宝贵的大型运输机连空军的远程运输任务都不够用,更遑论改装成加油机。
不过,伊尔-78毕竟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加油机之一,随着冷战结束后“蜜月期”结束,伊尔-78也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因此尽管彼时装备采购预算有限,中国空军还是做出了努力。
轰油-6为歼-10战机进行空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