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即使是最坏的状况,中国也有很好的机会

观察者网 2020-04-13 10:11:45
A+ A-

观察者网:最近,有不少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大量中小旅游公司关闭或申请注销,携程作为国内旅游业领头羊,又兼具平台优势,对此现象的掌握情况如何?能否举一些具体数字或案例解读?

梁建章:疫情让全球旅游业都受到重创。在旅游行业内,一些中小微旅行社和酒店业务受冲击明显,一些企业已濒临关闭或调整的边缘。疫情的全球蔓延,包括各国的防控措施,势必影响到整个国际旅游市场的回暖。

为帮扶行业自救,携程向机票、酒店、旅游度假等合作伙伴推出“同袍”计划,包括10项具体措施,投入10亿元合作伙伴支持基金和100亿元额度小微贷款,全行业共同战疫。

面对挑战,旅游企业要做出一些调整,原来做国际旅游的,可能就要调整业务方向,国内的自由行会是比较好的机会。另外要买时间,千万要止血,留住现金,做好长远的打算。

即使是最坏的状况,中国也有很好的机会

携程南通客服中心

观察者网:从春节前国内疫情爆发后,绝大部分民众都选择取消旅游、退票退宿,政府为了有效防疫也推出铁路免费退票,此后航空、旅游等行业也逐步跟进,所以携程在那段时期是经历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否方便透露携程截至目前承受的损失吗,是否还会继续持续?

梁建章:从疫情大规模开始到1月29日,疫情导致订单咨询量较往年增长405%。我们最高峰承压是日常状态的10倍。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携程动员了15000名客服、产品、业务、职能的团队联动,出台了25项用户和供应商的保障政策,涉及全球机票、酒店、民宿、度假产品、邮轮、火车票、汽车票、船票、租车等平台全品类的订单。

这次疫情中携程收到数千万张退订订单,如果只是通过纯人工处理,将会是海量工作。疫情发生后,携程技术团队第一时间响应,应急上线各业务线的自助退改入口,因此节约了大量人力,大量退改订单就是通过自助完成的。

从春节开始,很多消费者的行程因疫情被迫终止。携程联动行业伙伴,累计退改数千万订单,共为消费者无损退订310亿元,所以携程2020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预计为17.5亿至18.5亿元。这将是携程成立以来,亏损得最多的一年,或至少一个季度。

宏观来看,疫情在今年夏天可能结束不了,如果夏天结束不了冬天也完全不能结束。我们在推动旅游业复苏的同时,已经做好长期“战疫”的准备。

观察者网:近期国内逐步解封、复工,携程业务量有所回升吗,整体状况如何?但是从行业角度而言,旅游业的复工似乎仍面临困难,您认为旅游业什么时候适合复工、如何复工,具体有哪些观察指标?近期有声音认为,五一或是复苏反弹的起点,这样的观点会不会太乐观?

梁建章:我们看到过去这段时间积聚了强烈的消费意愿,政府下一阶段的任务也是全面促进经济复苏。从近期携程“复兴V计划”发布的多个预售数据,也可以看出国内旅游业复苏的速度正在加快。3月初,携程开启“复兴V计划”两周后,酒店预售销量增长20倍,部分品牌的酒店预售套餐上线半小时即被抢光了3000套。3月25日,携程复兴计划正式预售上线,开启“万店通用之回暖计划”,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正式预售上线首日GMV超过2000万。4月2日,我们在湖州的直播创纪录达成2691万GMV。

根据携程发布的《2020清明小长假复苏报告》,也显示旅游行业正在进一步复苏。无论是交通出行、酒店预订、景区门票、租车自驾还是周边游等,环比3月均呈现不错的上涨态势。“本地人游本地”受到青睐,4月周边游产品的预订人数是3月的三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对于目的地来讲,现在确实是非常非常好的复苏机会。实际上,国内旅行目的地应该是比较安全的。这个时候,不仅能享受到优惠,而且游客人不多,旅游的体验会非常好。

需要注意的是,复工并不等于复产。旅行行业真正有旅游收入,才可以称之为复产。与其他社会消费品不同,旅行社的产品往往是预售性质的,这就有一个“时间差”。比如5月以后或者6月以后的产品,就可以进行预售。这对于旅游复苏,有着积极意义。

同时,旅游企业也要关注疫情对于消费者旅行方式的影响,原来做国际旅游、做团队游的同行可能就要做调整,国内自由行会是比较好的机会。

最后,继续把自己的内功练好,原来该做的事现在还是要加快做,增强自身竞争力。另外要买时间,千万要止血,对于现在尤其进入未来并不是那么看好的领域,一定要尽快停止,留住现金,做好长远的打算。

即使是最坏的状况,中国也有很好的机会

梁建章在湖州直播

观察者网:针对疫情之下的经济问题,政府出台不少纾困政策,针对旅游业相关企业、人员的政策有哪些,目前落实程度如何?不过由于行业差异、需求不一,纾困措施与旅游业之间是否存在偏差?对于携程这样的大企业而言,眼下最大的难题和挑战其实是什么,对于政府援助措施是否有更好的建议和想法,从而做到精准滴灌?

梁建章:主要包括质保金、一些专项补贴,养老、医疗部分的减免等等。眼下我们最关注的就是带动旅行行业复苏、振兴疫情之后的旅游市场。我们在3月5号发布“旅游复兴V计划”后,给消费市场灌注信心,给行业市场带来人气。

我们的建议主要是,第一,政企合力推广目的地复苏,目的地政府可以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结合旅游上下游互补,设计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同时,与旅游平台一起开展复苏推广,通过线上宣传,多媒体,直播等多种手段,触及到消费者。

二是,通过旅游企业精准发放旅游补贴;当前,我们需要有一些促进国内旅行的行为,各地政府也推出了一些旅游券等补贴措施,可以通过携程这样的在线旅游平台精准地发放给消费者,促进旅游经济。

三是,推出针对旅游业的减免增值税政策。目前,机票代理等业务不享受增值税减免政策,若能纳入免征增值税范围,也能助力行业复苏,减轻企业负担。

观察者网:疫情对旅游休闲行业的冲击,可能一方面是对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另一方面是对行业本身。首先,就前者而言,势必是一次洗牌,企业既要面临外部大环境的不利,还有内部生存竞争压力,对于企业或从业人员来说,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和改变?携程作为企业在这方面有些什么打算?

梁建章: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可能就要做出一些调整。过去做国际旅游、团队游的可能就要做调整,眼光可以转向国内的自由行。

这一年也是大家一个调整期,练好内功,做好做强本职,提升竞争力。千万要止血,留住现金,做好长远打算。对于有些行业还是有机会的,可以做准备跟投资。总体来说,大家还是会有心理上的阴影,在一年之内肯定会有一定影响,最短三五个月也是需要的。

但就整个行业格局的前景,我不觉得在线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一方面有责任推动旅游复苏,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加速整个产业复苏,这对整个产业,对中国整体经济都有巨大好处。

我们的业务也要不断创新和调整,找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如,携程已发起“旅游复兴V计划”,展开预售活动和直播活动,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为疫后旅游行业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携程也在调整业务方向,花大力气做国内高端酒店或者旅游自由行产品的促销。

疫情给携程带来了检视自我的机会,这是一段可以“修炼内功”的特殊时期。我们正在简化业务流程、提高自动化比例,投资中台和数据平台以优化基础架构的可靠性。我们将加快产品和后端技术系统的全球化进程,将在中国实现的全套产品和服务带给全球用户。

即使是最坏的状况,中国也有很好的机会

图自大公网

观察者网:就后者来说,经历过这次全球大流行的公共卫生事件,旅游业未来的转型或机遇是什么,您对行业前景有哪些新的思考?

梁建章:我认为,国际旅游的影响有25%的可能性会大于一年。而在国内旅游方面,也会发生一些格局的变化。首先,商务旅行恢复不到以前的水平,因为大家可能会不断习惯于视频模式,视频效率也挺高。其次,团队旅游可能也恢复不了原来的水平,因为团队旅游会有顾虑。

再次,自由行是比较好的方式,尤其是高端自由行,因为海外目的地没有办法去了,就选择国内高端的旅游产品,这是比较好的选项。

尤其是,疫情持续时间恐怕会比较长,疫苗药物需要研发过程、短期内无法大量投入,民众总归有心理负担,最近一年内肯定会有影响。长期来讲,影响在于,对一些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确实要谨慎。

观察者网:随着社会发展,企业身上的属性也会多重性,携程是旅游行业龙头,同时也是互联网移动企业,有能力或意愿去引领旅游业的转型挑战吗,可以做些什么?

梁建章:携程在这方面确实一直是引领者。虽然疫情还在防控阶段,旅游业务处于停摆,我们启动复工复产计划,联合百余旅游目的地,万家品牌共同投入10亿元复苏基金,促进旅游消费,振兴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旅游经济。计划分三步走,3月启动,将持续全年,分为回暖期、复苏期、反弹期三个阶段,包含“旅游产品预售”、“开放旅游复苏指数大数据平台”、“云旅游”等诸多举措,助力疫后复苏,期待旅游经济振兴的春天。

我们也在创新业务模式,开启“健康守护联盟”行动、“安心游联盟”以及“云旅游”等多种模式。同时,使用大数据来协助目的地开展科学的旅游管理,比如“旅行观察家”数据平台,将阶段性、免费开放给目的地政府,他们可以实时查询目的地的综合旅游复苏数据,辅助政策决策。

最后,虽然入境游的恢复将需要更长时间,现在也是各个目的地提前做好规划的好时机。长远来说,我们也是希望吸引更多海外的客人来中国旅行。携程现在海外已经有这些能力,携程Trip.com已经是中国以外增长最快的旅游品牌,整个集团海外用户超过一个亿,我们有4亿多用户,其中1亿是海外用户。我们还有全球最大的机票搜索引擎,和印度最大的海外旅游公司,在英国、日本、韩国都有服务中心,具备富有经验的营销团队和广泛的全员合作合办,与各国都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继续在这块深耕,做很多工作。

观察者网:此次疫情防控离不开科技。近期,梁总就疫情之下的社会、经济问题写了很多文章,读后受益匪浅,观察者网也有幸刊载过数篇。印象非常深的是,您曾在《如何鉴别一个人是否在14天内去过湖北》一文中提到大数据APP的开发应用,可以由专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如携程、腾讯牵头,联合电信运营公司共同开发等等。观网转载后,很多读者在评论区对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企业授权等提出疑问,您对此有什么想回应的吗?

梁建章:的确,当时的设想已经落成了现实。我也曾说过,我们也希望这个抗疫APP能尽快完成历史使命,这些去过疫区的人员名单和其他用户隐私数据需要保密。

观察者网:您最近针对线上商务、线上办公提出了很多想法,认为线上办公未来有望取代线下办公,当然我比较好奇的是,您从事行业的最大特点,恰好是对线下现场活动和人口流动有极大要求的,您究竟如何权衡这个问题?

梁建章:早在10年前,携程内部就进行过远程办公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家办公的员工业绩有显著上升,在9个月内业绩增加了13%,源于病事假的减少从而有效工作时间增加,以及安静的工作环境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提高了20%至30%,同时每年在每位在家办公的员工方面节省约1.4万元人民币的成本。

当然,企业内部还有大量其他岗位,可能要求同事之间必须定期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在家办公在职业与工种上会有一定限制性。

不过,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远程办公的时间比例。比如正常情况下,企业每周采取“5+2”的工作和休息模式,那么未来完全可以改成“4+3”模式,总之以更为灵活的方案同时满足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需求,实现为企业降低成本和为员工节约时间的效果。我相信,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合适的领域有效推行“在家办公”,应该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和推行。

即使是最坏的状况,中国也有很好的机会

观察者网:此次疫情爆发以来,新科技在防疫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今后肯定是政府力推的方向。最近,国家针对疫后经济复苏提出“新基建”,涉及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知您对“新基建”有何看法?像携程这样的企业能从中找到参与突破口吗?

梁建章:当前疫情下,消费、出口两驾马车受损,要想让中国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还是启动“新基建”——加大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

“新基建”短期内有助于扩大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来看也是对中国未来的投资。但在以上提及的各类项目中,缺少了一项最紧迫同时也是投资回报最高的内容,那就是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两方面:质量和数量。质量主要指教育,中国在教育方面的主要矛盾,并非投入不够而是需要减负;数量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新生人口数量的持续崩塌,急需出台新政策来阻止不断下滑的生育率。所以,当前提升经济的最紧迫任务之一,是及时推出鼓励生育的政策。

在提出一系列补贴政策的同时,向二孩和多孩家庭倾斜。例如在推行减免税收的政策时,优先给有二孩和多孩家庭减免税收和社保。大城市在造房子时,为二孩和多孩家庭提供更多住房优惠,并且建设更多的幼儿园和托儿所。这些鼓励生育的投入,不仅可以提振经济,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育儿成本,阻止生育率的迅速下降。

观察者网:最后,疫情尚未过去,国内民众仍心有余悸,世界局势似乎在“往后退”,趋向保守,您作为企业家、经济学者,当然也是社会观察人士,有些什么呼吁和想法?

梁建章:就国内情况看,目的地需要尽快抓住旅游复苏的先机,挖掘旅游业复工复产的创新特色,并要把这样的信息尽快地告诉市场。通过各界共同努力,让中国经济、让旅游企业、让亿万闷在家里数月的消费者,都拥有一个透气的机会。谁能够抓住先机,谁就会有很大的机会。

疫情不只是传染病学的问题,更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零风险零感染固然是一个所有人都希望实现的理想目标,但从现实出发,我们应当追求的目标,是在维持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将疫情控制在尽量低的水平上。

疫情下的中国经济曾处于半停顿状态,一个月至少是万亿级的损失,如果这样的状态持续2-3个月,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得愈加复杂的背景下,继续停滞或者半停滞,是中国经济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代价。如果因为经济停滞,导致无数员工失业,无数企业破产,无数行业失去竞争力,其杀伤力绝不亚于直接夺去生命的病毒。

从国际上看,疫情让更多人深入体会、认同“命运共同体”的含义,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病毒没有国界,也没有种族、文化、意识形态。抵御病毒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在各国、各个社会之间实现通力合作。在整个人类都面临巨大危机的特殊时刻,我们更加需要坚持全球合作而非盲目排外。

我们也必须警惕与世界脱钩的风险。要避免这种风险,我们就必须全方位地加强和世界的交流,包括商品交流、信息交流、资金交流和人员交流。在人员交流暂时受阻的情况下,保持信息和资金的开放就变得更加重要。

即使是最坏的状况,中国也有很好的机会,应该抓住机会,扩大防疫能力,控制风险的同时对外保持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既能够在安全性、在内需方面做到世界上最好,又能继续加大对外引进、容纳的气度,这对中国经济可能就是一个机会而不是陷阱。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