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明日情报 2020-02-16 17:18:33
A+ A-

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出版了《进攻性制海作战》研究报告,标志着美国海上战略向“重返制海权”转型,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瞄准“进攻性制海作战”这一战略能力目标进行转型发展。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该报告对美军武器装备发展重点和作战任务的转型规划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从该战略提出的内外背景出发,概括了该战略对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转型的建议以及美国海军认为的几个问题和解决方法。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一、“进攻性制海作战”战略提出的背景

(一)西太地区制海能力的相对削弱增加了美国海军的焦虑感,美国海军需要寻求更有效的制海作战方式。

美国海军认为,其作战对手的先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扩散,美军对西太海区的制海能力正在迅速的相对衰弱,因此,需要提倡“进攻性制海作战”,即“聚焦水面舰队通过摧毁敌人飞机、舰船和潜艇等威胁,而非简单的抗击敌导弹和鱼雷,来夺取和控制海洋的能力”。

(二)持续紧迫的预算与不断拓展的任务之间的矛盾,倒逼美国海军进行新一轮能力整合。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美国海军水面舰队的任务大大拓展了,包括了从打击海盗到弹道导弹防御的一切,然而随着国防预算的增速放缓及维持能力成本的增长,美国海军难以实现面面俱到的应对所有威胁。因此,水面舰艇部队应该“回归本源”,重新聚焦制海作战,至于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则应该合理的分配至不同舰种。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三)科技发展为美国海军的新概念武器发展提供了可能。

当前科技发展能够为美国海军做出直接贡献的主要是激光武器和电磁能武器,美国海军根据两种武器的优缺点及发展阶段,采取了“小步快跑”的思路,即积极又谨慎的推进两类武器在水面舰艇的发展和应用。

二、《进攻性制海作战》报告中提出的几点转型建议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总体上,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向进攻性制海作战的转型,就是从“击败敌人武器向击败敌人平台”的转型,围绕这一基点,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需要在维持效率的前提下减少防御性武备的空间,拓展进攻性武器的数量和能力,同时将作战强度低的军事行动从主战舰艇剥离,保证主战舰艇围绕进攻性制海作战这一中心。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一)舰艇防空作战的作战样式转型

当前舰载进攻性武器主要位于垂直发射系统,但是由于舰载远程防空武器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舰载进攻性武器只能占约1/3的位置,这就需要对舰艇防空作战的作战样式进行一次整体转型。

一是由“远程抗击”向“中程抗击”转变。

远程防空导弹如“标准-6”等,体积大,价格昂贵,主要用途是对远程来袭的导弹进行抗击,经过综合分析武器成本交换率与武器数量交换率,报告认为体积更小,反应更快,射程更近的“海麻雀Block2”型中程防空导弹可以在中距——10至30海里范围内建立高密度防空火力,实现更有效的防空,同时由于其体积小,用96枚“海麻雀Block2”型导弹就可以取代现有的32枚防空导弹。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二是由“导弹为主”向“综合防御”转变。

通过与传统动能结合的非动能方式应对威胁,激光武器和电磁武器的应用前景在防空上初现端倪。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这两种武器最多只能是传统防空的补充,激光武器受地球曲面影响,无法打击10海里以外的来袭导弹。尽管如此,这两种武器仍然显现出巨大优势,激光武器的极限射速使得“被捕捉”与“被摧毁”划了等号,电磁武器的精度和射速也大大减少了来袭导弹规避的可能。报告认为,应该探索由单纯的弹道防空向结合新动能武器转变。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三是由“依赖辅助”向“依靠自身”转变。

反舰导弹的高度很低,依靠舰艇自身能力难以发现远程来袭的导弹,所以以远程抗击能力为主的舰艇必须要依赖辅助兵发现并告知,这就徒增了作战组织的复杂性。报告认为,以中程抗击为主的舰艇,将可以依靠自身雷达就发现来袭导弹,这将极大的增加实战条件下舰艇生存能力。这种安排下,远程防空导弹的主要对手将是高度更高、目标更大、更容易被发现的敌机,而不必大费周章的应对远距来袭的反舰导弹。

(二)舰载进攻武器的作战装备转型

进攻性武器是进攻性制海作战的核心,为了提升进攻性武器的数量能力,报告提出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武备转型。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一是重点增加舰载进攻性武器射程。

美军认为,反舰导弹的射程与对手相比已经具有了劣势,这种劣势将导致军舰被迫应对攻击,而不是继续进攻,海军为了能够从敌人够不着的地方发起攻击,正在努力的开发具有射程优势的“标准-6”导弹、远程反舰导弹(LRASM)和下一代对地攻击武器(NGLAW)来替代“标准-2”导弹、“鱼叉”反舰巡航导弹和“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二是改善舰载导弹的通用性。

按照以往的模式,如果一艘主要装载反舰武器的舰艇面临防空威胁,或者一艘主要装载防空武器的舰艇面临水面威胁时,必须要花费一两天的时间重新装卸弹药。应该探索垂直发射武器可以用于多种领域作战的新概念,如使防空导弹改进型海麻雀和“标准-2”拦截弹具有水面攻击模式,正在积极改装“标准-6”导弹,使其能够通过GPS信号引导实现对陆攻击,这种通用性的拓展,能够拓展水面舰艇临时执行新任务的能力。

三是牺牲武器威力,减小舰载武器的尺寸。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对舰载导弹来说,尺寸大意味着更大的威力和更远的射程,然而尺寸大的武器将占用宝贵的装载空间。报告分析认为,与射程相比,威力是次要的,因为只要有足够的精度,较小的威力也能起到瘫痪对方战斗力的作用。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探索将水面发射型远程反舰导弹的战斗部重量由1000磅降低至500磅,而使更多地空间装载燃油延长射程;海军正在尝试研制射程更远的通用超轻型鱼雷用于反潜作战,这种鱼雷的威力较小,但是射程远、精度高,其研发的理论依据在于,潜艇一旦发现鱼雷来袭,将会立刻进行规避,这样潜艇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定位,重新发射武器打击水面舰艇,在潜艇规避的过程中噪音会增大,更容易被发现,即使通用超轻型鱼雷没有命中目标,暴露位置的潜艇将迎来舰载直升机或者“阿斯洛克”反舰火箭的致命打击。

(三)水面舰艇部队的作战任务转型

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海军致力于维护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数量,相对忽视了可执行任务较多的中小型作战舰艇,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大型水面舰艇越来越多的担负诸如海上运输、后勤护航、海上安全、培训合作伙伴等以前由中小型舰艇承担的任务,这就导致了兵力使用的缺口越来越大,大型舰艇的宝贵训练和作战资源“浪费”在了这些低强度任务上,海军水面舰艇的兵力结构需要进行新一轮的调整。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一是改进和发展中小型舰艇,将大型舰艇担负的非进攻性作战任务向小型舰艇转移。

需要发展新一级类似于“佩里”级的中型护卫舰,改装濒海战斗舰,使这些中小型舰艇具有实施进攻性防空作战、反潜作战、水面作战和打击作战的能力,可以以大队为单位独立执行任务,报告认为,52艘具有远洋任务能力的中小型舰艇将能够极大的缓解大型舰艇的任务压力,使大型舰艇能够任务和训练资源聚焦制海作战。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二是改装非作战船只,将海军部队担负的低强度任务向非战斗舰艇转移。

在低威胁至中等威胁的海域,需要执行多种多样的军事任务,如海上安全、非战斗人员撤离、扫雷和合作伙伴训练等,这些任务一般由小型舰艇负责,但小型舰艇的缺口使大型舰艇执行了此类任务。为此,海军的60余艘支援和后勤舰船、90艘海岸警卫队舰艇、海运司令部26艘预置舰船和交通运输部117艘国防后备舰队可以尝试参与执行海外任务,为小型舰艇编队进行补充,这就需要设计舰船改装的“战术包”,一旦任务需要,可以较快的对这些舰艇进行任务需求的针对性改装。

三是部署陆基阵地,将海基兵力担负的反弹道导弹任务向陆基部队转移。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当前,美国海军需要18艘携带“标准-3”拦截弹的巡洋舰或驱逐舰来为合作伙伴和海外盟友提供弹道导弹防御,而这些舰艇很大程度上无法执行其他任务。应该尝试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取代现在部署在中东和日本的弹道导弹防御战舰,1套陆基宙斯盾系统的成本是7.5亿美元,而一艘Flight 3型导弹驱逐舰的成本是19亿美元,2至3套陆基系统至少能够取代4艘驱逐舰的反导能力。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虽然陆基系统缺乏机动性,但是考虑到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家的可发射区域有限,而陆基“宙斯盾”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数百英里,因此机动性的损失并不会导致关键能力的缺失。

三、报告中提出的转型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针对中层抗击的防空方式有效性受质疑的局面,建议海军加紧海麻雀导弹的改装和试验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对于身处战场的舰艇指挥官来说,让他们放弃50-100海里的远程防御空间,在10-30海里上拦截来袭导弹是“愚蠢的”,毕竟对拦截来袭导弹来说,舰艇指挥官都想尽可能提前的作出反应,而不是主动地将拦截时间减少到一分钟以内。报告提出,应该加紧对海麻雀导弹的改装和试验,论证远程拦截带来的信心是虚假的,舰艇指挥官可以通过中近程高密度火力,更加有效的拦截更多的来袭导弹。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二)针对小型舰艇数量相对不足的局面,建议海军改变濒海战斗舰的用兵模式

现有的濒海战斗舰部署模式是两艘舰艇、三批人员,一艘舰艇持续海外行动16个月,期间进行舰员轮换,另一艘舰艇在本土进行维护,并训练非部署舰员。报告建议为每艘濒海战斗舰配备专门的舰员,并将舰艇的母港设在巴林、新加坡、佐世保等地,国内配备少量的舰艇,海外舰艇与国内舰艇每5-8年轮换一次,以确保可以进行大修。这种配置,将大大的增加用兵强度,缓解小型舰艇数量不足的燃眉之急。

(三)针对电磁炮受舰艇电力制约较大的局面,建议海军谨慎推进电磁炮上舰

达到32兆焦功率的电磁炮将能够发挥出防空作战的优势,但是当前,32兆焦的电磁炮需要15-30兆瓦的电力,这比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总发电量还要大,因此报告认为21世纪30年代之前电磁炮不可能广泛应用于大型水面作战舰。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但是由于电磁炮展现出的广阔前景,海军仍然应坚持试验,以待技术成熟,一是增加联合高速艇和濒海战斗舰的额外电力,推进32兆焦电磁炮上舰试验;二是在一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发电量78.6兆瓦)上推进32兆焦甚至64兆焦的电磁炮应用。

警惕!美国海军正在转型为 “进攻性制海作战”

相比而言,激光武器对舰艇电力的要求比电磁炮要小很多,并且配套技术和试验都已经日臻完善,报告认为在300-500千瓦固态激光器完全成熟时,可在新建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取代Mk45舰炮,以进行实验和发展,如果经过测试的激光器能够发挥应有作用,则可以在其他驱逐舰上逐步推开。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