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新闻 军情参考 军事图片

战斗民族被牛油果吓住了?看国人的“铁西瓜”怎么把鬼子炸开花

前不久,一则以色列男子拿牛油果冒充手榴弹抢劫银行的新闻一度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很多网友都在质疑或是惊叹:以色列怎么说也是一大战斗种族,在全民皆兵的体制下,这些“久经沙场”的人怎么会在水果面前“束手就擒”?

也有一部分网友借着当下热议的“水果自由”调侃道:“这下牛油果也不自由了”。

虽然小编并没有亲自品尝过牛油果,但通过网友们的热评已经感受到了,这场牛油果掀起的“风暴”,威慑力不可小觑呀!

战斗民族被牛油果吓住了?看国人的“铁西瓜”怎么把鬼子炸开花

品读完奇葩的趣闻后和吃瓜群众的热议后,咱还是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吧,毕竟抢劫于情于法来讲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这也让牛油果无形中躺了枪。可是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七十多年前,一种水果可是成了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正义化身。

“海阳的铁西瓜,威力真是大,轰隆隆,轰隆隆,炸的鬼子开了花”。这首民谣在当时的海阳广为流传。歌谣中出现的“铁西瓜”并非真正的西瓜,而是一种在当时令侵华日军闻风丧胆的武器——地雷。

可不是这样的噢

可不是这样的噢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初期日军凭借装备和战斗力的优势一路攻城掠地。在沦陷区,广大抗日军民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把日军所谓的“后方”变成了“前线”。

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示意图

山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示意图

既然是敌后游击战,就不能去和敌人去硬碰硬。在当时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形势,开动脑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依靠无穷的智慧,开发出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一系列战法同日寇进行周旋,在合适的时机给予敌人强有力地打击。这其中最著名的作战方式之一就是地雷战了。

地雷战顾名思义,唱主角戏的自然就是地雷了。在当时困难的斗争条件下,连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武器供给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民兵、游击队这样的单位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虽说游击队之歌里唱得好“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但是不能什么时候都等着敌人把武器送上门来,自己动手造也必不可少。

在当时抗日根据地自己创办的兵工厂,不仅缺乏相关的设备和技术,还要面临日军残酷的“扫荡”和封锁,在这样的像枪炮这类需要精加工的武器生产起来相对困难。而地雷的制造难度小,不需要借助车床就可以制造,材料广泛甚至可以就地取材,且有着不俗的杀伤力,自然成了缺乏重型武器的敌后抗日武装的首选。

根据地制造的土地雷

根据地制造的土地雷

196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发行了一部名叫《地雷战》的电影,这部在当时脍炙人口的电影真实反映了当时胶东抗日根据军民积极开展地雷战,打击日寇史实。

作为一部军教片,该剧在许多细节的刻画上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和影片讲述的时间节点一样,当时的胶东民兵成规模使用地雷也是在1943年左右,那年春天,地处胶东抗日根据地的海阳县民兵从上级手中得到几枚铁质地雷,从此便于这种神奇的武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日军对海阳县实行了令人发指的“三光政策”,为了对付日伪军疯狂“扫荡”,海阳民兵利于地雷同日军进行巧妙周旋。在当年冬天的一次战斗中,日伪军就被民兵引入到地雷阵中,付出了死伤十几人的代价。

与此同时,地雷战术也在海阳其他地区得到了推广。在当地群众的发明创造下,地雷的样式也不断翻新,除了传统的拌发雷、踏雷外“飞行爆雷”、“碎石雷”等应运而生。

虽然每一次的损失数字都没有达到成百上千的规模,但是这种零敲牛皮糖的战术,还是让敌人有些吃不消。为了对付地雷,日军搬来“高科技”武器。在当时民兵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道路中央,两个日本鬼子相隔一段距离,每人手握一根长杆。他们缓慢而规律地左右挥动长杆,视线始终跟随杆头上巨大的金属圆环来回移动。有的时候,这些日本鬼子还会趴在地上,用手抓住杆头,眼睛贴近金属环。在这些鬼子身后的道路上布满了小旗和用石灰画成的圆圈。

影片中手持探雷器的日军工兵

影片中手持探雷器的日军工兵

在影片中民兵把日军手中这个金身圆环称为“放大镜”,还说能够“照到地底下的地雷”。

其实这东西根本不是什么“放大镜”,而是工兵探雷器。说到这个东西其实当时的旧日本陆军还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中国军队的刺激,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就开始使用地雷来打击日军,虽然用的不多,但给日军的震撼却不小。于是日军高层责令相关部门加紧研发相关技术设备已应对未来的对华作战。

当时日军缴获的中国军队的地雷

当时日军缴获的中国军队的地雷

搞这样的技术设备日本还是有基础的,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找矿这事儿,日本人很上心。当时日本民间已经有人利用金属探测器来探寻地下矿藏。这种探测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用有交流电通过的线圈产生迅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能在金属物体内部感生涡电流。涡电流又会产生新的磁场,倒过来影响原来的磁场,金属产生的电磁场变化被真空电子管捕捉后再经过放大,操作人员的耳机便会出现特殊的噪声。

有了民间的先例,技术原理上倒没啥难度。但是民用的设备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使用时可是要用小车推着前进的,而且十分“娇贵”,轻易磕碰不得。虽然人也可以把他背起来,但是就日本兵那小体格根本受不了,高层的意见是:还得改!

那帮战争狂徒们可不管你军工部门的进展,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这下军方等不下去了,第二年九八式探雷器正式装备军队。

九八式探雷器可以准确发现地表以下40厘米深度内的大型地雷,对于小型地雷的探测深度也达到25厘米。探测能力虽不赖可这个赶鸭子上架的货还是暴露除了问题,虽说“瘦了身”,可还是有18公斤重,日本工兵对这玩意怎么也提不起兴趣。直到1939年日军一共也就订购了41台九八式探雷器,可这玩意儿还要分一部分给学校当教学工具,真正分配到一线的就少得可怜了。

在军方的催促下,军工部门加紧生产,到1940年又有300多台九八式装备了日军,同时改进的百式探雷器也问世了。

两名日军工兵一前一后前进,军教片在细节刻画上还是很良心的

两名日军工兵一前一后前进,军教片在细节刻画上还是很良心的

可问题来了,九八式和百式都是依靠蜂鸣报警,日军是看不到地雷的只能“听到”。如果这是在成规模的雷场下操作问题倒还不大,可敌后抗日军民的游击战神出鬼没,地雷的埋设也不是十分正规化,东一枚西一枚,根本没有雷场可言。有时日军背着九八式转了半天也没发现一枚地雷。可稍微一放松,很可能就会挨炸。此外他们还是我军狙击手重点的“关照对象”。

战斗民族被牛油果吓住了?看国人的“铁西瓜”怎么把鬼子炸开花

日军专门绘制的地雷草图

日军专门绘制的地雷草图

因此结合前线反馈的情况,日军也对探雷装置进行了改进。到了地雷战大规模爆发的时候,日军已经换上了更新的二式探雷器,相比于九八式不仅重量变轻,还增强灵敏度,并且在搜索线轮前部设计了一个小型显示屏,用指针拨动来显示电信号。所以使用二式探雷器的工兵不用再戴着耳机,却要始终盯住显示屏上的指针,从远处看去就像拼命盯着搜索线轮一样。

影片中出现的二式探雷器很可能是原品

影片中出现的二式探雷器很可能是原品

尽管日军一再改进设备,可他们还是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民兵们用的地雷大多数石头雷(主要是当时铁不够),里面没什么金属零件,探雷器也没多大用。再说这种高科技的东西数量也不是太多,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于是日军配备更加“大众化”的反地雷武器——“地雷探知棒”。

这名字听着挺玄乎,实际上就是一根长木柄前部装上金属探针,士兵使用时躬身将地雷探棒以斜45度插入地面,通过接触找寻地雷。这东西虽说普通士兵一学就会,对非金属爆炸物探测能力更强,但是效率低,精度差,即便大批士兵排成密集队形扫过雷场,也不能保证找到所有地雷,更何况那些被地雷吓坏了的鬼子兵很容易手滑,漏过去几个,那样后果可就危险了。

战斗民族被牛油果吓住了?看国人的“铁西瓜”怎么把鬼子炸开花

片中出现的“地雷探知棒”

片中出现的“地雷探知棒”

不过敌人的装备再有缺陷,咱也得想办法应对,针对敌人的排雷战术,抗日军民也对地雷进行了改进,夹子雷、梅花雷、头发丝雷、真假子母雷、丁字雷、水雷、标语雷、飞行雷等30多种改进地雷相继被发明出来。路口、山坡、树林、河套、瓜田、菜园、门阶下、水桶底、箱子里……到处是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最后日军只能躲在据点那一亩三分地(有时民兵还会潜入据点埋雷,也不是安全区了)。

战斗民族被牛油果吓住了?看国人的“铁西瓜”怎么把鬼子炸开花

当时为了对付鬼子工兵专门设计的夹子雷和头发丝雷

当时为了对付鬼子工兵专门设计的夹子雷和头发丝雷

“铁西瓜”令日军闻风丧胆,它的威名很快传遍天下,同时也成了山东地区的兵工厂炙手可热的产品,从1944年的数据来看当时的山东根据地兵工厂地雷的年产量就达到了40万枚,这个数字在当时已经相当可观。

战斗民族被牛油果吓住了?看国人的“铁西瓜”怎么把鬼子炸开花

战斗民族被牛油果吓住了?看国人的“铁西瓜”怎么把鬼子炸开花

对日军来说危险无处不在

对日军来说危险无处不在

如今这些曾经令侵略者夙夜不安的“铁西瓜”们已经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向人们诉说着当年前辈们用勇气和智慧共同创造的那一幕幕保家卫国的传奇经历。

纪念馆中的地雷注意还有石头雷哟!

纪念馆中的地雷注意还有石头雷哟!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