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钩沉 记忆 老图 杂谈 滚动

拥有鲜卑血统的隋文帝,北击突厥很有一套

国家人文历史 2022-08-10 14:23:14
A+ A-

突厥边患是隋初很严重的国防问题。

北朝后期,柔然灭亡,突厥迅速崛起,“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

突厥他钵可汗坐拥强兵,与周齐成鼎足之势,周齐两国连年互殴,为争取突厥的支持,争相向突厥示好。北周不仅与之和亲,还年年赠送数以万计的锦缎。他钵可汗得意洋洋地说:“周齐两国如同两个儿子,只要他们孝顺,就不愁没东西享用。”北周灭齐后,原本奉行与周联盟政策的他钵可汗骤然翻脸,支持北齐余孽高宝宁,在北齐灭亡的当年,便数道入塞,侵扰中原。

影视剧中,北周武帝宇文邕迎娶突厥公主。来源/电视剧《独孤天下》截图

影视剧中,北周武帝宇文邕迎娶突厥公主。来源/电视剧《独孤天下》截图

隋朝建国后,突厥继续对抗政策,新任沙钵略可汗态度十分强硬,开皇二年(582)就大举入寇,号称“控弦之士四十万”,进攻方向自幽并至于河西,绵延数千里。隋朝边防主力主要屯守在幽并一带,西北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郡县惨遭袭击,损失不小。

边患凶猛,隋文帝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从史传中不难发现,隋文帝这几年主要精力一直放在整合北周政治遗产、吸收北齐政治成果上,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展开对突厥的反击准备。这与以往秦汉对付匈奴的政策画风差异颇大,隋文帝对草原民族似乎并不当回事,他的底气从哪来的呢?

隋文帝的出身和底气

隋文帝焉能不当回事?武功鼎盛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北齐文襄帝高洋,都把柔然、突厥的威胁视作大患。山川不变,形势岂能空为之变?隋文帝好从容不迫的底气,有北魏以降鲜卑人对付柔然、突厥的一整套经验作支持。隋文帝的血液中,流淌着来自塞上少数民族的野性与凶悍,对付种源相近的突厥,岂能一上来就乱了阵脚。

隋文帝杨坚之父出身代北。隋朝修宗谱把其祖上攀到汉朝名臣杨震一脉上,但他们也承认,自杨坚的七世祖杨铉开始就已屈身仕于慕容燕,六世祖杨元寿则在北魏初年到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出任司马,此后子子孙孙定居于此。不管杨坚祖上是不是汉人血统,但生长于鲜卑人为主的代北六镇,不可避免地从生理和文化上都杂入鲜卑成分。或许至少可以说,与北齐高氏一样都属于鲜卑化汉人。

影视剧中的杨坚。来源/电视剧《独孤天下》截图

影视剧中的杨坚。来源/电视剧《独孤天下》截图

北魏以降,中原王朝因为与漠北的柔然、突厥等部族种源相近,对付他们时已与秦汉魏晋王朝大异其趣,并不以全面对抗、犁庭扫穴为总体目标。北魏太武帝时期发动过规模空前的北伐,其部队以骑兵为主,威势不亚于当年汉武帝击匈奴。但北魏击破柔然史上最杰出的大檀可汗后,并没有再进一步抓获大檀本人,而是“收其众南还”。

史家将原因归于北魏诸将掳掠柔然部众,如饿鹰饱餐,不愿再度深入大漠进行艰苦的远征,实则深层次原因是拓跋鲜卑同出代北,了解草原部族的特点,军事打击再强大也不能彻底扫灭草原部落,假以时日终究会复起。所以杀不杀大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击毁其部落聚居区,使其长时间内无法恢复元气。

这一策略完整地遗传至东西二魏和北周北齐,你不来攻我,我亦不攻你,但坚决不放草原部族过长城。杨坚代周建隋,有形的制度和无形的理念,基本都绍承周齐二国,对待突厥自然无须大惊小怪,只要突厥不越过传统控制线南下,就没必要大起倾国之兵去讨伐。隋文帝甚至没把突厥当正经敌人看待,建国之后,立即下诏停止北周时代的和亲和赠物政策。虽然没有像北魏对柔然一样赐人以蠕蠕之侮辱名号,但天朝上国的傲慢与偏见显露无遗。沙钵略可汗之所以骤然兴举大兵南伐,隋文帝诏绝往来就是直接导火索。

那么现在难题摆到案头,突厥深入国境,不仅穿过传统分界线,还深入到隋朝根本之地,隋文帝再好整以暇,也须解决燃眉之急,怎么化解突厥的攻势呢?

军事上隋朝做得并不积极。沙钵略大军在西北得手,连败隋朝数路大军,西北重镇兰州几乎被突厥打破,隋文帝却并没有立即调大兵屯守帝国北疆。盖因当时隋文帝奉行重南轻北政策,对付南陈是头等大事,驻扎在南方的军队肯定不能往北调,但只靠北方原有军队又不足以击败突厥军。怎么办呢?隋文帝想出一条釜底抽薪之策。

离强合弱,釜底抽薪

隋文帝对鲜卑及诸胡的发展、壮大以及内部体制有感性认知。北周帝国有八柱国之说,其历史源流来自当年宇文泰起家时,诸部鲜卑首领各带本部兵马加入宇文氏阵营,部落分野的痕迹到宇文泰去世前才勉强扫除干净。

影视剧中,“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嫁女,其余人皆来庆祝。来源/电视剧《独孤天下》截图

影视剧中,“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嫁女,其余人皆来庆祝。来源/电视剧《独孤天下》截图

突厥之崛起与鲜卑并无本质区别,崛起后仍是部落联盟体制,突厥大可汗之下有数个统辖一方的小可汗,小可汗表面上需要臣服大可汗,私底下对本部落有绝对控制权。隋文帝的釜底抽薪之策,就是打在这个关节点上。

当时突厥各部联兵虽能号称四十万,但内部部落丛杂,莫说不是铁板一块,连木板一块都称不上。突厥可汗继承比较原始,一般采取兄终弟及制,很少实行父死子继,以保证部落时时有成年、强壮、有力的首领。上一代兄弟轮流担任可汗后,再由下一代最年长的儿子继承汗位。这个制度虽说有利于部落稳定,但关键点在于两代之间总会有权力传承,总会有继承矛盾。

稍有历史经验者都会联想到春秋时吴国诸樊三兄弟相继(老四季札拒绝接受王位),老一代全部谢世后,老三的儿子公子僚父死子立,引起老大之子公子光不满,最后爆发了那场著名的专诸刺王僚。

突厥沙钵略可汗同样面临这样的矛盾。他的上代可汗他钵死后,他钵的几位子侄爆发夺位之争,虽未发生流血事件,但几位有实力的部落酋长闹得相当不愉快,沙钵略争来汗位后,不得不封其几位堂兄弟为诸部小可汗以平息怨怒。尤其是同辈中最年长的阿波可汗,对沙钵略敌意甚大,为后来突厥分裂埋下了祸根。

除此之外,突厥还有一个陈年老问题。早在他钵可汗时代,其弟达头可汗就已成为突厥西面部落的首领,面子上听从突厥大可汗的命令,实则分庭抗礼各霸一方。

这些情况,全都被隋文帝手下一位能人摸得一清二楚。此人乃是鲜卑人,名叫长孙晟,唐朝名臣长孙无忌之父,唐太宗的岳丈。

长孙晟在北周时就已出使突厥,北周嫁千金公主与突厥,长孙晟是和亲队伍的一员。此人的外交、间谍技能仿佛天授,他本以武将身份入突厥,意在以其骁武之资向突厥人夸耀北周武力。谁知一去之后自带光环,以一箭射落双雕的本事,引得突厥自大可汗沙钵略以下诸多贵族喜爱,草原诸贵纷纷与之结交,长孙晟便留了心,细细观察诸可汗的关系,侦察其山川险易。长孙晟在突厥居留一年之间,把突厥诸部关系基本摸清,回国后向隋文帝提出了著名的“离强合弱”之策。

此时正逢沙钵略率诸部大举入塞,隋文帝便采纳长孙晟之谋,在军事反击的同时,展开了对突厥诸部的政治攻势。

离强合弱的首要目标是达头可汗,达头可汗的西面突厥实力强大,只不过囿于长庶位次,始终居于东面大可汗之下。隋文帝洞悉达头的野心,派太仆元晖出伊吾,到达头可汗王帐赐予他狼头大纛,对其十分尊重。后来突厥诸部使者到长安去,隋朝故意把达头可汗的使者置于沙钵略可汗的前面,挑拨两部之间的关系。

沙钵略可汗本来就对西部突厥很是忌惮,现在又见隋朝如此接待,便暗暗疑心达头可汗有异谋。

山川虽异,人心却同。世上的英雄好汉,都不怕敌人凶狠难缠,却都害怕一家人之间有了异心。越是父子兄弟,有时越要操着一份儿心。

当开皇二年突厥大军屡破隋军之时,达头可汗就犯了嘀咕。突厥诸部,若论单个实力,达头谁也不怵。西北战线获胜,都是达头出力居多。但如果继续打下去,达头又能得到什么?论法统,沙钵略才是草原共主。西面突厥牺牲自己的实力和隋军硬拼,岂不是为他人作嫁衣?

再加上隋朝的各种挑拨,西域于阗、波斯、揖怛三国集体反叛,西面突厥后院起火。达头可汗立即决定退兵。西线大军一撤,沙钵略失去侧翼掩护,再进攻便有些力不从心。

长孙晟觉得这样还不够过瘾,又劝说沙钵略的儿子染干,沙钵略之汗位可能并不会传于他,若是按兄弟相承,那么有处罗候英雄无敌,若是按父子相传,雍虞闾又比染干亲近,为何还要这么实心眼地为别人打天下呢?

如今草原上遗留的突厥人石像雕塑“小洪纳海石人”。来源/纪录片《消失的古国——伊犁河畔》截图

如今草原上遗留的突厥人石像雕塑“小洪纳海石人”。来源/纪录片《消失的古国——伊犁河畔》截图

利益面前无父子,何况染干对父亲的亲疏安排一贯不满。于是照长孙晟的教唆骗了亲爹沙钵略,假称北方的铁勒欲进犯北部突厥牙帐,引兵还救老巢。同时沙钵略部内薄孤、东纥罗两个小部落也发生了叛乱,沙钵略孤掌难鸣,又急又恼,悻悻然撤兵。

于是,开皇二年年底,突厥南侵之战进行到关键时刻,竟因为政治原因,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故技重施,制服沙钵略

开皇三年,隋文帝趁突厥诸部自相猜疑之机,发动数路大军向突厥发动了猛烈反击,一举消灭盘踞在营、平诸州的北齐余孽高宝宁,斩断了突厥左臂。

战争过程无足论,出彩的依然是离强合弱。

长孙晟受隋文帝之命,在离间东西两面突厥上又狠狠烧了把火。这把火烧得很巧妙,长孙晟没有直接挑起沙钵略与达头可汗的矛盾,而是选中了阿波可汗。阿波一直以大可汗的正统继承人自居,不服沙钵略可汗。

隋军大举反击时,阿波可汗所部被隋将窦荣定、史万岁连连摧败,进退两难之际,长孙晟遣使劝说阿波可汗,不要再为沙钵略卖命,不如西投达头可汗与之联合,再来找沙钵略争夺大可汗之位。

这一番建议入情入理,换了谁也只能这样操作,阿波可汗便率本部人马投靠达头可汗,不久便在达头可汗唆使下率兵进攻沙钵略本部。沙钵略可汗当时在白道川被隋军击败,受了重伤,正没好气,于是率兵夺了阿波的部落,杀了阿波之母。

在此之前,突厥诸部虽说面和心不和,但矛盾没有公开化,诸部没有到动刀枪的地步。此时杀戒一开,东西两面突厥从此开始互相攻杀,强大的突厥汗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

突厥的分裂。来源/纪录片《消失的古国——伊犁河畔》截图

突厥的分裂。来源/纪录片《消失的古国——伊犁河畔》截图

沙钵略实力大削,既无力击退西突厥的挑战,又担心东方契丹等部落反叛,处境十分不利。同时,西部突厥达头可汗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击败沙钵略,双方一边对峙,一边争相向隋朝遣使请和,要求隋朝出兵援助。

隋文帝运筹数年,要的就是这个二虎相争的局面,当即停止了军事进攻,大概考虑到过于峻急的进攻,会使突厥诸汗在压力下重新团结,而适度放松军事压迫,让突厥诸汗有一定空间自相残杀,更符合隋朝的战略需要。

隋朝与东部突厥的关系急剧升温。此前嫁入突厥的北周千金公主,主动提出改姓为杨,认杨坚为父。沙钵略则送儿子入长安为质,把堂妹嫁给隋朝重臣虞庆则,隋文帝照单全收。

沙钵略如此卑躬屈膝是有条件的,隋文帝自然明白。阿波可汗加入西突厥后,达头可汗势力更加强大,东突厥已不足以与其对抗,称臣、和亲就是请求隋军拉兄弟一把,解除西突厥的威胁。隋文帝下令大军北出,与沙钵略联合反攻西突厥,阿波可汗不久即被击溃。

隋军亲自出手掳获阿波可汗的部众,将人口、牲口全都送给沙钵略,沙钵略感佩莫名。为了维持紧密关系,沙钵略低下了高傲的头颅,规规矩矩地做起了隋朝的羁縻藩属,以女婿之名上表称臣称子,与隋文帝俨然一副子孝父慈之像。随后,沙钵略率众南迁于白道川,在大漠南境定居下来。

后来双方交往更加深入,突厥王子入长安朝见成了常态,隋朝使者也动辄到白道川向沙钵略赐以礼物,沙钵略当惯了臣、子,索性连那点一方之主的面子也不要了隋使但来,他就跪拜受赐。这种亲密亲系一直持续到开皇七年,沙钵略病死。

隋文帝人亡政熄

沙钵略死后,东突厥形势发生微妙变化。

开皇七年沙钵略去世后,东部突厥的新可汗选谁,又陷入了两难。沙钵略认为其子雍虞闾年纪小威望浅,不足以挑起与西部突厥对抗的大任,遗命立其弟处罗侯为可汗。处罗侯继续坚持联隋抗西突厥的策略,对上窜下跳的阿波可汗穷追猛打,终于将阿波可汗主力彻底击溃,将阿波包围于一处山谷之中。

处罗侯英勇善战,但是有点草原人特有的实诚毛病,围住阿波后不敢擅杀,上表长安请示隋文帝。隋文帝回书,毕竟是你们自家兄弟,还是不要杀了。结果纵虎归山,弄得东西突厥连兵不断,处罗侯在一次作战中负伤去世。

沙钵略之子雍虞闾继承汗位,是为都蓝可汗。这位可汗不像叔父那么实在,嗅出了隋文帝的险恶用心。千金公主也不停撺掇,说隋朝嘴上说得大义凛然,其实就是留着阿波可汗让东突厥无法安生。

都蓝可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不做二不休推翻了父亲的政策,公然与西突厥罢兵言和,与达头联合发兵,南攻隋朝。

这时候隋文帝离强合弱的好处体现出来了。隋军虽然没有搞什么犁庭扫穴式的打击,但东突厥连年征战,血慢慢地放,元气消耗甚重,已不复沙钵略鼎盛时的实力。再加上长孙晟一直坚持不懈地实行离强合弱,在东突厥内部又扶植起突利小可汗与都蓝可汗对抗,都蓝要与隋朝决战,真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开皇十三年,东西突厥联兵南下,此时隋朝灭陈已久,大兵尽数调到北方。东突厥人心厌战,在隋军强大威势下发生内乱,都蓝可汗乱兵中被杀。西突厥达头可汗也被隋军击败。

那位一直被隋朝拉拢的突利可汗,则直接被长孙晟带到长安,隋文帝亲赐其名为启民可汗,将流落离散的东突厥部众交给启民可汗。

达头可汗趁乱自称东西突厥大可汗,但经多年内战亦实力中衰,在隋军接连打击之下星落云散,达头可汗逃入吐谷浑部落中不知所终。

离强合弱之策实行了二十多年,展现了隋文帝君臣高超的政治水平,启民可汗入塞标志着中原王朝取得了对突厥的压倒性优势。

但这就完了吗?并不。东突厥依然保持着独立部族力量,并没有完全消化成中原王朝的郡县。启民可汗时代一度向隋朝提出变易服饰,与汉人一同。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真的做成了,隋文帝的成就将不止结束南北朝乱世,甚至将超过了苻坚、元宏、宇文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融合的功臣。

惜乎天不假年,隋文帝与最懂突厥政策的长孙晟逝世后,这一历史可能性被隋炀帝打断了。隋炀帝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拒绝了启民可汗的请求,仍旧容留突厥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存在于隋朝北方。

在隋炀帝的刻意忽略之下,东突厥慢慢恢复了元气,并且前所未有地结束了诸汗并立的局面,启民可汗死后,其子始毕可汗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唯我独尊的地位。隋炀帝手下大臣裴矩察觉到始毕可汗的崛起有些不对劲,企图重拾长孙晟的离强合弱之策,专门挑着小可汗扶植,又是嫁公主又是私下结交,但隋朝人惊讶地发现,小可汗们全都不吃这一套了。一来是二十年来隋朝损招使尽,突厥人都学聪明了。二来始毕可汗实力占据压倒性优势,哪家小可汗也不敢捋虎须。

此时,隋炀帝因连续征伐高句丽,虚耗国力,已经伤筋动骨,已经无力再管突厥的事了,对突厥的离心问题只好装作看不见。

终于在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始毕可汗隐忍多年不想再忍,趁炀帝北巡雁门之时,突然发兵数十万包围了炀帝,差点生擒皇帝老儿。

影视剧中,隋炀帝被困雁门。来源/电视剧《新隋唐风云》截图

影视剧中,隋炀帝被困雁门。来源/电视剧《新隋唐风云》截图

经此一役,隋和突厥的关系彻底破裂,在隋朝其后为数不多的几年寿命中,隋炀帝既无法拿出合理的政策协调处理突厥问题,也再无力量对突厥进行武力打击,只能任由突厥在塞外横行。历史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隋朝刚建立时的样子。

历史,何其荒诞,又何其宿命。

作者 | 陈峰韬

责任编辑:陈玲玲 ZB022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