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钩沉 记忆 老图 杂谈 滚动

按照共产主义理想 创造一个新社会——《共产党宣言》最早中译本

学习时报 2021-11-23 10:42:12
A+ A-

《共产党宣言》(红)

《共产党宣言》(蓝)

《共产党宣言》(内页)

《国民》

《每周评论》

《每周评论》

《社会主义研究》

《新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迅速向全世界传播。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翻译成中文,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印行。如今,它静静地展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向世人述说着它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间的百年往事。

清末民初,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已经零星地介绍到国内。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李大钊、李汉俊等一批进步知识分子都引用或介绍过《共产党宣言》。《每周评论》《新青年》《国民》《新潮》等刊物,也开始登载《共产党宣言》的摘译。马克思主义的大潮在中华大地上滚滚而来,零星、片段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知识界的需要。

1920年初,上海《星期评论》社邀请陈望道试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1891年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县分水塘村,1915年初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陈望道结识了日本早期著名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6月,陈望道启程回国,8月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11月,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施存统在《浙江新潮》第2号发表《非孝》,引发浙江“一师风潮”,陈望道坚定反对浙江省教育厅查办学生、教师和校长的决定。

1920年4月初,在浙江“一师风潮”结束后,陈望道辞去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教职,开始翻译《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了日本《社会主义研究》创刊号,其封面为红色,印有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内的著名论断:“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登载的主要篇目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出版时间为1906年3月15日。研究表明,这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所依据的主要底本。

陈望道的翻译工作是在分水塘村自家的柴屋里进行的。4月下旬,全部译稿完成。陈望道后来讲,费了平常译书五倍的功夫,才把全文译了出来。按照原计划,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星期评论》分期刊登。但是,1920年6月6日,《星期评论》因当局禁止停刊,《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只能另择出版机构。为使《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尽早面世,陈独秀决定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一种,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发行。6月底,李汉俊和陈独秀分别校对了陈望道的译稿。8月初,《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初版印行1000册。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的1920年8月版的《共产党宣言》(红本),收藏于国家图书馆,1975年1月由陈望道本人鉴定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该书56页,32开,竖排平装,用5号铅字排印,报纸印造。封面红印马克思半身肖像,肖像下面自右向左书写“马格斯”三字;由于疏漏,封面书名被错印为“共党产宣言”。在封面上用小字标注“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字样,下面标注“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等字样。该书封面右侧署有毛笔题字:“兴民中学图书馆惠存罗易乾赠十、八、十三。”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初版发行之后,很快销售一空。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同时也为了纠正初版本书名将“共产党”印成“共党产”的错误,9月《共产党宣言》再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的1920年9月版的《共产党宣言》(蓝本),再版本除了将书名更正为《共产党宣言》、封面为蓝印马克思半身肖像以及更改出版时间外,其余均与初版本相同。到1926年5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已经再版17次。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译本,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陈独秀等人为出版《共产党宣言》做最后准备之时,毛泽东由北京来到上海。除去《共产党宣言》,陈独秀准备同时出版恽代英翻译的《阶级斗争》、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李汉俊翻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讲:“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毛泽东又强调:“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

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通过阅读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终身信仰。刘少奇回忆说:“那时我还没有参加共产党,我在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邓小平是在巴黎勤工俭学期间接触到《共产党宣言》的。正是由于受到了《共产党宣言》的熏陶,他选择了加入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他深情地说:我的入门老师就是《共产党宣言》。彭德怀对斯诺讲:以前我只是对社会不满,看不到有什么进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源泉。1939年底,毛泽东曾经对人讲:“《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1942年11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指出:高级干部要准备读书,从《共产党宣言》读起。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上,特别提出要读五本马列著作,为首的即是《共产党宣言》。1949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共产党宣言》作为干部必读的十二本马列著作之一。

周恩来对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有深厚的感情。周恩来1949年出席第一次文代会时,特地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1975年1月,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向年逾八旬的陈望道询问,《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首印本是否找到?还说:这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译本的诞生,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书写了中华民族由沉沦到奋起、由独立到富强的壮丽篇章。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以自己的壮举,进一步证明《共产党宣言》阐释的基本原理的科学性、真理性和预见性。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今天,《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译本静静地陈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柜里,讲述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诉说着中华民族百年的光荣和梦想。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供稿)

责任编辑:李劲 CK005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