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蜿蜒于鄂、豫、皖边的大别山,素有“将军摇篮”与“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的美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树声、李先念就是大别山“将军摇篮”的赤子,共和国的一代元勋,前者为国之大将军,后者是国之主席。他俩是老乡、老战友、老同事,并肩战斗,携手前进,相识、相交、相知47个春秋,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值此,王树声大将诞辰100周年、李先念主席诞辰96周年之际,笔者特撰此文,深表敬仰缅怀之情。
黄麻起义勇当先锋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出生于大别山西麓的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项家冲。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元老董必武当年传播革命火种最早的地区之一。王树声从小酷爱读书,受进步思想熏陶。他的亲叔伯大哥王幼安,是麻城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也是他的革命引路人。1926年春,王树声是乘马岗加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他发动本家的兄弟姐妹十,余人,随后又向亲朋好友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启发动员他们投身革命。到1926年底,乘马岗地区共产党员发展到300余人,王树声任中共麻城县委委员、麻城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部长。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具体决定在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省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11月13日,继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大别山区的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地农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王树声带领麻城农民自卫军参加起义。
与时同时,出生于黄安县高桥区九龙冲李家大屋年仅18岁的李先念,也率领高桥区农民自卫军,于七里坪集结,准备攻打黄安县城。
黄安、麻城两地的农民武装并肩作战,于14日凌晨顺利地攻克了黄安县城,活捉了伪县长贺守忠等贪官污吏,土地革命的红旗第一次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城头。
11月18日,在黄安县城召开的祝捷大会上,宣布成立黄安农民政府,参加黄麻起义的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王树声被任命为鄂东军第二路军的分队长,正式成为鄂豫皖红军的一名基层指挥员。
李先念生于1909年6月23日,比王树声小五岁。两人都率队参加黄麻起义,争当革命先锋。虽然此时他们未曾谋面,但彼此却早巳心心相印。
四方面军年轻将才
黄麻起义的胜利极大地震撼了敌人,国民党反动派慌忙调遣大部队疯狂反扑,解放仅21天的黄安县城重陷敌手。工农革命军突出重围,向黄陂境内的木兰山转移,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王树声等率少部继续在麻城北乡坚持斗争。1928年春,他和战友们转至外线寻找主力部队。7月,工农革命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全师分编四个大队,王树声任第一大队党代表。1930年4月,遵照党中央指示,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王树声任第一师第一团团长。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王树声任第十师第三十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