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中国国防报 2021-04-01 11:07:05
A+ A-

慎终追远。每当清明时节,我们总要追思与缅怀英烈,期望与他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置身清明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与英烈对话不啻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洗礼,让人们对英雄本色有更多感悟,对英雄圣洁有更多守护,争当英雄传人有更多自觉。

读懂英雄本色

时隔55年,74岁的弟弟终于和“21岁”的哥哥“相见”了。

3月22日,在浙江舟山、江苏泰州两地各界人士的倾力帮助下,74岁的宋艮桂见到了“21岁”的哥哥宋汉林。宋艮桂老人跪在哥哥墓前泣不成声的一幕感动了无数人。

1965年,泰州籍的宋汉林参军成为驻舟山某部战士。第二年,21岁的他在国防施工中牺牲,被批准为烈士。消息传回家乡,正在干农活的母亲失声痛哭,整个人瘫坐在农田里。哥哥牺牲那年,宋艮桂跟随母亲到舟山祭奠过一次。后来,由于诸多原因,就再没去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哥哥的墓地在记忆中渐渐模糊。母亲过世前,叮嘱他一定再去“看看”哥哥。

不久前,舟山新发现12座散葬烈士墓,其中一座墓就是宋汉林的。在烈士遗骸被集中迁葬烈士陵园的那一天,宋艮桂在舟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来到舟山,参加了安葬仪式。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站在建党百年的门槛前回望,许多人热泪盈眶,从创立新中国到奋进新时代,多少人付出了鲜血乃至生命!

战争年代,一位年轻妻子与丈夫的“失约”,让她后悔了几十年。

2006年,河北晋州庄合寨村84岁老人王沧言意外收到丈夫路焕文的“阵亡通知书”,老泪纵横。57年苦苦等待和寻找,终于有了结果:她的丈夫,原来是解放太原的烈士和功臣!

1949年部队开拔太原前夕,正在河北蔚县休整的路焕文写信,盼妻儿到蔚县见一次面。那一年,王沧言27岁,孩子只有两岁。从晋州到蔚县几百里路,赶到那里部队会不会已离开?王沧言犹豫了。哪承想,那封信竟成了丈夫留下的最后的文字!

据估算,革命战争年代,牺牲英烈达2100多万人,全国有名可查和家属享受优抚待遇的烈士就有370多万人。

从王沧言后来几十年的懊悔中,我们理解她的伤,懂得她的痛。但没人知道,战争年代,有多少个“路焕文”牵挂着亲人;和平时期,有多少个“宋汉林”思念着家乡。

英雄不问出处,都是寻常儿女。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英雄有家,英雄念亲,英雄有爱。然而,当他们为理想、为信念而战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做出同样的抉择:把“家”抛在脑后,把“亲”抛在脑后,胸怀大爱,奋不顾身。

清明时节,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仰望浮雕上那位送儿子上战场的母亲,游客肃然起敬。她就是英雄母亲邓玉芬,丈夫和5个儿子全部战死沙场。人们在祭奠中追问,满门忠烈何以忘其家、忘其亲、忘其身?

家美乡美,国将不国,何以美?爹亲娘亲,国将不国,何以亲?

情爱心爱,国将不国,何以爱?身大命大,国将不国,何以大?

艾默生说:“自信是英雄的本质。”英烈们为国为民而忘家忘亲忘身的时候,一定坚信国家会更好,人民会更幸福,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守护英雄圣洁

英雄守护了我们,我们更要守护英雄。

为烈士寻亲,帮烈士“回家”,是守护;捍卫烈士荣誉,让英名不被亵渎,是守护。

她叫成本华,1938年抗日英勇就义时年仅24岁。行刑前,她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嘴角上扬微笑,让日本兵不寒而栗。2005年4月,那幅笑对刑场的照片,穿过历史的重重帷幕,重新进入公众视野,迅即刷爆网络、震撼国人,被誉为“最美抗日女英雄”。

2012年12月25日,安徽和县成姓家族辈分最高的成乃福带领全体族人,用最隆重的礼节把成本华那幅照片迎进宗族的安息堂。传统上,外嫁的女儿是不能入祠堂的。“为国为民献身的人,入了咱祠堂,是全体族人的光荣哩!”整个家族,无人异议。那一刻,距成本华英勇就义将近75年。

他叫杨宗贵,影视剧里“杨子荣”的原型。1947年2月23日,追歼小股顽匪壮烈牺牲,时年30岁。孤胆英雄杨宗贵深入虎穴劝降了400多名土匪的真实经历被编入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杨宗贵的母亲离开人世8年多后的一天,在山东牟平嵎峡河村,杨宗贵70多岁的哥哥一路奔跑,来到娘的坟头大哭:“娘啊娘,您朝思暮想的宗贵,俺弟呀,就是戏匣子里的‘杨子荣’,咱家出了个大英雄!”从“杨子荣”到杨宗贵,烈士身世之谜,在他牺牲27年后才被解开。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从一定意义上讲,缅怀英烈也是清除杂音的有效方法。

前几年,有些人刻意抹黑英雄人物,歪曲历史,胡说什么“狼牙山五壮士细节失实”“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邱少云被烧不可能一动不动”……绝不能让英雄在网络舆论中“二次阵亡”!吉林延边退役老兵金春燮、山东高速交警总队女民警“无敌饼干姐”等人拍案而起,勇当网络时代的英烈“守护者”,赢得众多粉丝的支持。

伏契克说:“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我们说,英雄可敬,守护英雄同样可敬。

不能忘记英雄,更不容玷污英雄!

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诋毁英烈的“辣笔小球”被绳之以法,造谣诽谤英烈的网民潘某被依法刑拘追逃。

清除杂音,也是呼唤信仰。掂量“信仰”二字,“信”中有承诺,“仰”中有敬畏。只要承诺尚在,只要心存敬畏,为烈士寻亲与捍卫烈士英名,就是一种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是信念的薪火相传,更是精神的同频共振。

争当英雄传人

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

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外军公然违背双方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折返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拼力救助战友脱险,淹没在冰河中。

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

清明时节,人们缅怀英雄,也在思考何谓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耐人寻味的是,5位戍边英雄一路走来,本来就是崇尚英雄的人——

1997年,祁发宝高中毕业报名参军,凭着新兵营“军事课目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向组织申请:到高原去、到斗争一线去。

2009年,陈红军大学毕业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征兵之际突然“变卦”,最终走进了火热的军营。

肖思远烈士的父母直言儿子就是看完《士兵突击》后发誓当兵的……

哲人说:“对英雄崇拜可以造就出英雄来。”而今,这话正在英雄的部队得到验证——

那场战斗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被很多官兵自发写在了头盔里、衣服上,刻印在青春的胸膛里。

那场战斗后,陈祥榕所在连队斗志更加旺盛,服役期满的士官100%主动留队,所在团义务兵踊跃申请选取士官继续战斗。

那场战斗后,王焯冉所在团18名女兵3次请战,她们在请战书中写道:“愿同男兵一样英勇战斗,甚至流血牺牲!”

和平年代,不可能人人做英雄。威尔·罗杰斯说:“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为英雄喝彩,就是向英雄致敬!

3月16日上午,陈红军烈士的母校西北师范大学举行简短仪式,欢送9名应征入伍的学子。2021年春季,全校有79名在读大学生报名应征。

山东菏泽一小区“撤下明星广告牌,换上戍边英雄照片”,全网刷屏。网友直呼“这是最好看的广告牌”。

在全国很多地方,广告牌更换成了5位戍边英雄的照片。“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全民崇尚英雄,英雄不再孤单。英雄辈出,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中国国防报 2021年4月1日第一版)

点击查看全文

热门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