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近15万亿保险资金运用全景图:债券投资逾5万亿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导读截至2017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配置银行存款1.9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2.42%,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2.92%;债券5.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9%,占比34.59%。低调的

星期五 2018.08.24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近15万亿保险资金运用全景图:债券投资逾5万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8-24 09 : 22
A+ A-

  近15万亿保险资金运用全景图: 债券投资逾5万亿 占比升至35%

  本报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导读

  截至2017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配置银行存款1.9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2.42%,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2.92%;债券5.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9%,占比34.59%。

  低调的保险资金“深藏身与名”。

  日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中资协”)发布《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18)》。从保险资金运用脉络看,截至2017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4.92万亿元。其中,保险公司自主投资2.53万亿元;委托业外受托管理机构3265亿元(委托公募基金公司2640亿元,委托券商及券商资管624亿元);委托保险资产管理机构12.06万亿元。

  从保险资产管理脉络看,2017年末,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一方面受托管理保险资金12.06万亿,占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的81%;另一方面管理业外资金2.65万亿,占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的19%,其中银行资金占比6%,养老金占比8%,其他资金占比5%。

  主要投资机会在固收资产

  截至2017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配置银行存款1.9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2.42%,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2.92%;债券5.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89%,占比34.5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8%,占比12.30%;其他投资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34%,占比40.19%。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48万亿元,占比9.90%;保险资产管理产品0.86万亿元,占比5.74%;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27万亿元,占比8.51%。

  与以往情况大抵相同,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稳定在70%左右,坚持了“以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为主”的原则。对此,国华人寿总裁助理章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现阶段,主要的投资机会仍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上。

  人保资产副总裁王小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标准化高资质债券是优选的‘进攻’品种。目前,一些优质非标项目相对于债券资产而言,流动性补偿充分,收益率相对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还有上浮,在辨别信用风险前提下,此类机会值得捕捉。”

  从权益类资产看,在权益市场大幅下跌后,一些公司跌出了攻防转换的机会。章俊认为,买入并持有优秀管理层领导的龙头公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是不错的投资方向。

  此外,对于备受关注的境外投资情况,截至2017年末,从投资规模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近7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500亿元),占行业总资产不到3%。保险资金稳健“南下”,截至2017年末,共有50余家保险机构和20余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香港市场开展投资业务,以港股通为主要方向,占比七成以上。

  整体而言,2017年实现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5.77%,较去年上行0.11个百分点。安信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预计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将受到股市下跌影响,稳中有降。

  专业第三方资管机构受益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管理保险资金运用的主体。在资产管理规模上,2017年,3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约15.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4%。

  从受托保险资金角度看,2017年末,3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共受托保险资金11.8万亿,占其资产管理规模的77%。

  从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角度看,截至2017年末,3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第三方业务管理规模为5.06万亿,占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的34.38%,同比增长24.02%。从企业年金管理角度看,截至2017年末,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共有21家金融机构具备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资格,其中保险机构7家 ,共管理的组合数为2239个,占比65%;管理组合资产规模6799.30亿元,占比55%。

  章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第三方业务是轻资产业务,本身不承担风险、不需要资本金,还有助于培养团队。对资产管理机构而言,管理第三方资产的规模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从人才建设情况看,2017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从业人员持续增长,专业从业人员达6700余人,较去年增长13%,平均每家机构拥有人员211人。与此同时,条线设置精细,主要业务条线中,投资管理人员约1500人、管理服务约1300人、运营支持约100人、合规风控及信评约800人、研究约600人、产品发行约400人,多部门分专业联合协作的投资管理人员架构初步形成。

  从研究体系建设情况看,专职研究人员数量显著提升,共26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有专职研究部门,占比达81%;专职从事研究工作人员约510人,较上年增速超过40%。在研究领域上,在宏观、股票、债券、基金、金融工程、产业和其他等七个研究领域中,涉及任意四个及以上的合计达到16家。

  长江养老总经理助理、首席投资官初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预期收益型产品打破刚兑趋势下,个人和团队的专业能力在全市场的评价会有回报。目前,银行已经陆续成立了资管子公司,在金融机构进入大资管竞争时代后,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这会在大资管行业竞争中获得表现机会。

  不过,也有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人士指出,虽然从业人员持续增长,但效率并未显著提高。

  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虽然目前保险资金尚未爆出“踩雷”事件,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

  在这一背景下,更加应该合理审慎使用外部评级,提升自身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证监会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日分别对大公国际实施行政监管措施与自律处分,暂停其相关评级业务一年。

  从中资协历年评级质量评价结果来看,大公国际评级质量整体呈下滑趋势,并且因重大信用评级事故、人员或机构违规等因素,被扣减的分数逐年增加。2017年度,中资协评级质量评价大公国际最终得分在10家受评机构中排名第8。

  中资协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保险业而言,除正确运用外部评级结果外,还要从自身需要出发,加强内部评级能力建设,提升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合理审慎使用外部评级,并着力防范交易对手风险。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成熟市场上,即便外部评级足够发达,金融机构也需要建立自身的评级体系,主要用于内部的风险判断、决策参考、财务报告、绩效考核等领域。外部评级机构的业务模式、监管环境、执业人员的操守等因素,如何确保评级的客观中立,是更为现实的挑战。“我们曾经做过分析,国际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分布中,多为BBB和B级,体现为双峰分布,AA等高信用等级的占比很少,但国内的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分布多为AA及AAA,占比在95%以上。因此,保险公司及投资机构不能仅仅依赖外部评级,来做出投资判断和进行风险监测,需有自身的信用风险甄别能力和投资决策参照依据。”

  周瑾强调,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的框架下,信用风险的预期损失需要反映到公司的财务减值中,并影响到当期的财务损益,而预期信用损失(ECL)则是需要基于评级来计算获得。虽然无论采用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都是会计准则可以接受的,但基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经验,两种基础计量出的减值会差异很大,其中内部评级会更为审慎,也更能准确及时的反映风险。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