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日本经验+中国市场,日立力争将“智能制造”经验本土化

在9月17日~21日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期间,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以集团形式参加本次展会九大专业展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

星期一 2019.09.23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日本经验+中国市场,日立力争将“智能制造”经验本土化

第一财经       2019-09-23 18 : 50
A+ A-

在9月17日~21日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期间,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以集团形式参加本次展会九大专业展之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

日立以“智能制造”为主题,重点介绍了日立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及Lumada平台,在制造、维护、钢铁、产业机械、物流、医药等领域提供的一系列智能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展示了日立融合IT及OT技术经验,全面革新从设计、开发到生产流程、物流配送的每一步,力求将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提供给客户及社会的智能革新理念。

在日立展台,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尽管这是日立集团第二次参加中国工博会,但在展台中并不单独介绍某款具体的产品,而是展示以IT和OT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日立集团一直在积极与中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健康养老等事业的发展。如今,日立正凭借创业之初即拥有的运用控制技术优势,以及长达半世纪之久的IT技术,并融合大数据分析、AI等数字技术,在全球加速开展社会创新事业,致力解决各种社会课题。

“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

日立(中国)产业系统事业统括本部高级总经理佐佐木一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实,在去年第一次涉足工博会时,并不清楚以什么样的展品参展合适。“日立希望将智能制造的概念提供给中国市场。比如,通过图片把日本的智能制造的理念传递给中国市场。”佐佐木说道,“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把中国具体的实例介绍给参展者,尤其告诉中国客户,日立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哪些具体成果。”

在此次展会中,日立最想强调的是“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在他看来,在产业领域人的因素会产生很大影响。比如,新来的工人显然不具备熟练工掌握的机能。因此,通过系统、数据等综合解决方案,能帮助不熟练的工人做出稳定的产品。

据佐佐木介绍,日立在中国市场的一个创新,便是在钢铁领域使用物联网技术的一套解决方案。通过控制系统,日立可对这些钢厂生产线上有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监测解决,从而提升钢厂的生产效率。目前,该解决方案已运用到中国65家钢铁厂。

在日立展台,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了最新引入中国市场的铸造仿真系统(ADSTEFAN)。据展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软件系统今年6月才在中国市场正式销售,是一款高效能的设计支持CAE工具,可以分析流入铸模内的熔融金属状况以及凝固过程。由于采用了可视化分析,能在在设计初期预防铸造缺陷,缩短制作周期,降低成本。据悉,该系统在日本市场的普及率到一半以上,能将凭经验生产制作的流程固化成模拟系统。而且该系统也会年年升级。

此外,日立此次在工博会上展示的智能维保管理系统(CMMS)也吸引了不少客户。这一智能维保管理系统旨在实现维保作业的一元化管理和数据可视化,可利用iPad或者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巡检。据展台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通过先期的数据收集,使得检测规范化、自动化的同时,可以对可能的故障做出预测及诊断。据悉该系统去年已在中国大陆投入使用。

与中国市场合拍

加入日立中国2年多的时间里,让佐佐木感慨最多的便是中国市场的多样化。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面对这样一个拥有千差外别的中国市场,日立能做的,就是把日本现有成熟的制造业经验,运用到中国那些在制造业领域尚未成熟发展的企业中。

“为了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我们需要做的很多。”他说道。比如,如何让更多中国潜在的客户了解日立的技术,因此,需要深入到中国制造业一线,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较多的交流,才能知晓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利用中国客户的意见,来改进、提升日立的技术,也很重要。”他说道。

就在日立工博会展台周边,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时下在中国最为热门的5G宣传广告随处可见。对于5G发展可能对日立在制造业领域的影响,佐佐木谨慎地表示,目前还无法判断5G出现可能对制造业带来的影响。他预计,5G可能会对图形处理方面产生很大变化。日立此次展出的VISP系统一改以往在工厂车间等生产线上主要靠收集温度、压力数据等来掌握情况的情况,而是利用360度相机,从图像上通过区域的颜色差异就能读取现场情况。“图像依赖巨大的数据发展。在5G时代,图像处理的软件是不是还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还需要再讨论。”他说道。

而在中国市场方面,让佐佐木印象最深的便是,中国市场规模大、迭代速度快、价格竞争非常激烈。在他看来,由于日本市场规模较小,制造的产品数量有限;而中国市场需求规模量巨大,日本制造的产品与技术能否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努力与中国市场合拍,生产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是日立等在内的日本企业发力的方向。

责编:冯迪凡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