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日本公共养老金危机隐现:2050年后养老金替代率或跌破40%

在日本参议院选举后的一个月,养老金再次成为日本社会的焦点话题。 当地时间27日,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社会的公共养老福利正在不断缩水。因此,安倍政府正考虑在日本社会发起一轮新的关于养老福利改革的大辩论

星期四 2019.08.29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日本公共养老金危机隐现:2050年后养老金替代率或跌破40%

第一财经       2019-08-29 17 : 06
A+ A-

在日本参议院选举后的一个月,养老金再次成为日本社会的焦点话题。

当地时间27日,日本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社会的公共养老福利正在不断缩水。因此,安倍政府正考虑在日本社会发起一轮新的关于养老福利改革的大辩论。

日本政府每5年发布一次的养老金预估报告显示,政府估计未来每对日本夫妻每月的养老金替代率将不断下滑。目前,日本政府预估的养老金替代率为61.7%,每对夫妻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平均数额在22万日元(约合1.49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根据日媒对企业界的调查,这一数额仅维持在15万日元(约合1.01万元人民币)左右。

养老金替代率不断走低

所谓“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养老金替代率,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

在报告中,日本政府提出了六种基于不同情景的估计,包括高经济增长情况和基线情况。报告还考虑了一些新涌现的情况,比如兼职人员群体,以及那些积极响应延迟退休的群体。报告认为,到2040年左右,日本的养老金替代率将下滑至51%~52%,10年之后,也就是2050年左右,将进一步下滑至45%。

而最悲观的预判便是,政府未能有效扭转当前日本经济滞胀的情况,同时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加剧,在这种情境下,2050年之后,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PIF)会耗尽,辅之经济温和萎缩、劳动力市场停滞不前,那么日本的养老金替代率会跌破40%。

此前,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的规定显示,建议各国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维持在55%上下。目前,78%的国家超过60%,低于40%的只有海地(33%),而替代率在40%的也仅有6个国家,日本政府此前承诺将保持养老金与工资的平均比率不低于50%。

安倍“故意”推迟发布?

世界银行2019年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意大利和德国分别以23%和21%,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同时,根据联合国人口与社会署人口数据显示,到2050年,日本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增加至42.5%,到2100年减少至40.9%,然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将从15.1%上升至18.5%。

而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版《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更是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日本是全世界劳动年龄人口与65岁以上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即每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只有1.8个25岁至64岁的人来支持。相比而言,欧洲和北美地区的这一比例为3.0,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这一比例则为11.7。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日本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平均每100名求职者有161个工作机会,创1973年以来最高比例记录,凸显了其因社会老龄化所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因此,当支付养老金的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而提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口越来越多时,日本当前“现收现付”的养老金计划的可持续性引发担忧。

所谓“现收现付”的养老金计划,是指公共养老金采用“下一代养上一代”模式,政府会事先评估几年内可能支付的养老保险费总额,并以此制定投保人应缴纳的保险费率以及相关制度。日本政府每隔5年进行一次交费率核算,如果预测的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与实际状况不符,就要调整缴费率。目前,日本公共养老金的来源为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财政的转移支付和养老金的投资收益。

日本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专家西泽和彦(Kazuhiko Nishizawa)表示:“在日本,养老金福利和负担的调整一直滞后,而养老金体系的改革却没有受到影响。”

在日本政坛,养老金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预估是在7月参议院投票后才公布,这也在日本社会引发了一些猜测,认为安倍是出于选票的考虑,“故意”推迟了发布时间。

就在今年6月,日本财务省下属的金融厅就因一份关于养老金的调查报告陷入舆论漩涡。当时,报告指出,一对夫妻如果在退休后还能再活30年,他们需要自备近2000万日元(约合135.33万元人民币)的资产,这一结果随即引发了日本民众对公共养老金可持续性的质疑。

责编:盛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