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LPR改革解读精选:利率市场化的进步,中小行的考验,优质小微企业受益

8月17日,央行宣布全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于8月20日(周二)首次发布。往后每月20日上午9:30,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都会根据18家银行的报价,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计算得出LPR并公布

星期一 2019.08.19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LPR改革解读精选:利率市场化的进步,中小行的考验,优质小微企业受益

第一财经       2019-08-19 09 : 29
A+ A-

8月17日,央行宣布全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于8月20日(周二)首次发布。往后每月20日上午9:30,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都会根据18家银行的报价,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计算得出LPR并公布。按照央行要求,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不得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

1、新LPR“新”在哪里?

与原有的LPR相比,新的LPR在报价方式、期限品种、报价行、报价频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从原有的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改为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是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更加明显;

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

在原有10家全国性报价行的基础上,新增民生、花旗、上海农商、微众、网商等8家城农商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提升报价的代表性;

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

2、LPR改革目的是什么?

央行表示,目前,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仍然存在,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和完善LPR形成机制,主要是为了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3、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LPR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定价方式后,由LPR引导贷款利率,传导路径由原先的“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利率”转变为“货币政策利率-LPR-贷款利率”,增加了货币政策利率直接影响贷款利率的渠道,有助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

4、LPR利率会是到多少?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认为,对于1年期,我们判断35-50BP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当前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3.3%,一年期LPR为4.31%,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意味着LPR下调空间约100bps。报价过程中中小银行利率下行幅度将大于大行利率下行幅度,由于原中小银行贷款利率可能高于贷款基准,因此18家报价行LPR加权之后的结果可能在4.0%-4.3%之间。

5、以MLF作为报价基础,是如何考虑的?

盛松成认为,以MLF作为LPR的锚定基准利率,短期能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但MLF自身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MLF本身存在机制扭曲,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而银行获取MLF利率为3.3%,间接提高了银行经营成本。未来长期趋势,仍然要通过降准置换MLF,降低银行融资成本,进而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其次,MLF的交易对手方主要是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不在名单的中小银行很难参考MLF利率,为定价带来难度,未来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交易商范围值得探讨。再次,当前MLF最长期限只有1年,即使TMLF也仅三年,与5年期LPR存在一定期限错配。因此,使用MLF作为报价基础或许只是短期权衡,而非长期选择。

6、利率并轨的下一步是什么?

熊园认为,LPR改革只是利率并轨的开端,当前贷款利率盯住LPR,LPR参考MLF定价为调整贷款利率的第一步,最终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有望取消。借鉴海外经验,最为市场化的调整应该是LPR更多参考DR007、R007来报价,或是取消LPR,贷款利率直接参考DR007、Shibor等确定。此外,为避免存款大战,存款基准利率短期内难调整。但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应是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并且实质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

7、谁最受益于LPR改革?

盛松成分析称,由于银行将根据企业经营的风险情况,自主决定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加点幅度,当前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压力,银行风险偏好整体下降,因此,资质较优的小微企业才能更受利于改革。

8、对银行影响几何?

熊园表示,LPR改革后,银行面临资产负债管理,特别是资产端的挑战。双轨制时期人为压低存款利率,且存贷利差存在一定的刚性,这就意味着只要银行能扩大存贷款规模,则可以取得可观的利润,银行更注重“规模管理”。而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利差自然缩窄,银行为了维持利差将适度提升风险偏好,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也需提升。比如,在资产端采取提高杠杆、拉长久期、扩大表外业务或多向小微企业贷款等方式增厚收益,那么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也需提升。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LPR新机制实施后,商业银行存贷款息差收窄,其影响将会分化。资产端拥有更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相对高收益资产的商业银行将在新的LPR报价中受益,同时也会推动商业银行下沉信用资质,提高风险监测和定价能力。此外,过去几年依靠同业负债进行资产规模扩张,负债端成本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对较高的商业银行在新的LPR报价中也将受冲击影响小。

此外,受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波动增加,这样不排除部分商业银行集中配置中短期资产,中长期贷款和资产配置比重下降,银行利率风险将面临较大考验。

9、中小行将面临哪些挑战?

熊园认为,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受制于公开市场操作的对手方要求,现在中小银行和大行之间尚存在流动性分层现象。中小银行风险事件之后,其流动性保持充裕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中小银行将成为首批牺牲风险偏好的群体,那么将直接不利于中小银行的经营和弱势小微企业的贷款。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亦表示,在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风险筛选与定价能力不强的中小行需要控制信用风险,但如今利率市场化政策在倒逼银行提升风险偏好,压低贷款利率,中小行可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责编:于舰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