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关键制造是上海发挥全国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对于上海来说,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以打造“制造、服务、购物、文化”四大品牌引领的四大生态体系

星期三 2019.07.24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关键制造是上海发挥全国引领作用的重要抓手

第一财经       2019-07-24 09 : 29
A+ A-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对于上海来说,现代产业体系就是以打造“制造、服务、购物、文化”四大品牌引领的四大生态体系。

制造和贸易一样曾是上海的立市之本,上海的制造业曾经长期引领着全国制造业的发展。上海开埠以来,在贸易兴市的同时,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不仅在面粉、棉纺织、火柴、卷烟、肥皂等轻工业方面全国领跑,而且橡胶业、毛纺织业、水泥业、电灯制造业、电器制造业、 化妆品业等产业也是欧美资本和南洋资本以制造业的形式进入中国的重地,进入20世纪30年代甚至出现了化工原料业、无线电业、电机制造业等当时也颇具先进性的高端制造产业。可以说,上海的制造集聚了人口,沉淀了我国制造业的工艺与技术,引领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解放后,大白兔奶糖、上海牌手表、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海鸥牌相机、百雀羚面霜、英雄钢笔等,一个个工业品品牌曾经是上海的代名词,体现着上海制造的技术与管理的水平。根据《上海地方志》记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设备、技术、资金的来源地,工业总产值一直占全国的1/8到1/5,利税总额占全国的1/6到1/4;除采伐采掘业以外,已基本拥有国内所有的工业门类,生产产品规格达10万多个,在全国7大类154种主要成套设备中,能制造的有130种,占84%;调往全国各地的日用消费品占全国省际调拨量的40%到60%,先后有1000多个工厂全部或部分迁往西南、西北、中南、华北等地,有40多万名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支援全国。

改革后,上海对标国际先进制造业,结合上海已有工业基础对工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1992年12月,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鼓舞下,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在上海市六次党代会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轿车、 钢铁、石油和精细化工、电子和通信、电站设备、家用电器”等为“八五”时期上海工业发展重点。

通过历史的回顾可以发现,上海制造长期以来是国家制造业进行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着力点。长期以来,上海制造以其雄厚的基础率先引进新兴产业、发展重化工业(尤其是发展高端装备)的先行者,从而以其技术溢出、产品配套、市场渠道辐射等多种方式在全国领先。

新时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上海作为全国产业体系关键节点,其发展动力早在十多年前就逐步从外资、制造、出口为核心的园区经济向财富、科技、消费、全球化为核心的总部经济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服务业在上海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金融、设计、品牌、贸易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相反上海制造业由于商务成本产生的挤占效应,原有制造业产业规模在压缩,生产规模在外迁,从而上海制造业的相对比重在下降。

这种背景下的上海制造业何去何从?上海是否还需要制造业?这些疑问曾经广为热议。伴随十九大的召开和上海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这个答案越来越明确,制造业对于上海的发展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制造业是上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没有制造业的服务业将产生服务业的“空心化”,带来服务创新力的弱化。

但是,上海需要的制造业不再是传统的或技术成熟的制造业,要让上海的制造业对上海服务业发挥支撑作用,要让上海制造业在全国制造业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要让上海制造业代表全国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合,就要求上海的制造业必须是战略新兴型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先进制造业。只有这样处于关键环节的制造业,站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的最前沿,才能激发上海总部型服务业各类业态的蓬勃发展,从而形成上海的服务标准与服务品牌,进而提升上海服务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能力。

因此新时代背景下的上海现代产业体系是以制造业为引领,以服务业为中心,以“制造、服务、消费、文化”四大品牌为抓手,以临港、虹桥、陆家嘴、外高桥等产业基地为依托的产业格局。上海制造品牌,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高端、先进和战略新兴的制造业业态。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产业政策研究专家)

责编:任绍敏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