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5分钟撩基 | 科创板打新还要借壳?你考虑过普通持有人吗?

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仪式。 从去年11月初的宣告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开板,中国资本市场仅用时200多天就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体现了中国速度

星期五 2019.06.14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5分钟撩基 | 科创板打新还要借壳?你考虑过普通持有人吗?

第一财经       2019-06-14 09 : 51
A+ A-

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仪式。

从去年11月初的宣告到改革方案逐步清晰再到正式开板,中国资本市场仅用时200多天就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体现了中国速度。

同时,有诸多投资者希望通过打新策略来挖掘科创板企业上市后的第一桶金,而网下打新因为成功率更高被投资者所青睐,公募可以通过科创主题基金进行网下打新,而私募想要参与网下打新,就比较困难,因为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投资者管理细则》,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网下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打新,应该满足如下要求:

①已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

②具备一定的证券投资经验,依法设立并持续经营时间达到两年(含)以上,从事证券交易时间达到两年(含)以上;

③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最近12个月未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或相关自律组织的纪律处分;

④具备必要的定价能力,具有相应的研究力量、有效的估值定价模型、科学的定价决策制度和完善的合规风控制度;

⑤具备一定的资产管理实力,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在中基协备案的产品总规模最近两个季度均为10亿元(含)以上,且近三年管理的产品中至少有一只存续期两年(含)以上的产品;申请注册的私募基金产品规模应为6000万元(含)以上、已在中基协完成备案,且委托第三方托管人独立托管基金资产,其中私募基金产品规模是指基金产品资产净值;

⑥符合监管部门、协会要求的其他条件,私募基金管理人已注销登记或其产品已清盘的,推荐该投资者注册的证券公司应及时向协会申请注销其科创板网下投资者资格或科创板配售对象资格。

其中,最近两个季度产品总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要求将大多数私募基金挡在了线下打新的门外,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底,管理规模在10亿以上的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仅2056家,占比全部私募基金比例9.6%,不足一成,并且这些私募基金还不都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

所以有私募基金盯上了迷你公募基金的壳资源,想要借道公募基金打新。如果以基金规模小于一亿元人民币作为迷你基金的标准,那么截至2019年6月12日Wind数据统计,符合条件的偏股型基金共有1409只,其中有993只规模小于5000万。(除发起式外公募基金的规模若连续60日小于5000万元,将面临清盘)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如何处理迷你基金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所以如果有人想要申购迷你基金那是再好不过,毕竟申购规模越大,所能收取的管理费就越多。所以私募借道迷你基金打新可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不过公私募想要最后在借壳一事上达成一致,规模仍然是最大争议点。

对于私募来说,借壳后的规模不会特别大。

一是因为需要借壳的私募规模天然的就不会大到哪里去。

二是因为打新一般只是私募基金多种策略中的一种罢了,所以私募一般不会将所有钱都投入壳资源中,毕竟如果钱放多了,这些钱就变成了闲置资源,纯属浪费。这是私募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因为私募基金不同于公募,其资金来源通常是机构或是高净值人群,客户对资金的议价能力较强,所以如果收益不达预期,私募就有可能面临赎回。

对公募来说,规模不大的借壳犹如鸡肋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如果规模较小的借壳,对于公募来说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因为公募线下打新至少需要6000万市值,作为迷你基金来说,既要持有现金应付客户的赎回,又要保证净值稳定,所以如果私募借壳的钱太少,那操作起来根本玩不转。

谁关心过迷你基金的普通持有人?

虽然如果借壳能够成功,那么对于公私募双方都是好事,但对于迷你基金的普通持有人来说就不一定了。因为打新并不是百分百能够赚钱,虽然从A股打新策略的历史经验来看,盈利的概率较大,但是万一发生亏损,那些普通持有人的利益该置于何处?毕竟如果没有借壳一事,迷你基金还不一定会参与科创板打新。

所以对于所谓的壳资源,最先解决的并不是双方勾兑一个规模,然后握手成交,而是要让普通持有人具有知情权,给他们留下或离开的选择权利。

(绝对值 王飞)

责编:绝对值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