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专访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与核心企业共当“群主”,解渴三四级供应商

距离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提出已三年有余,带着前三年的成果与积累,普惠金融迎来了2019攻坚之年。如何做到既“普”又“惠”,是银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看来,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响应政府和监管号召,又是契合银行自身转型之举

星期一 2019.06.03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专访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与核心企业共当“群主”,解渴三四级供应商

第一财经       2019-06-03 09 : 30
A+ A-

距离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提出已三年有余,带着前三年的成果与积累,普惠金融迎来了2019攻坚之年。如何做到既“普”又“惠”,是银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上海银行行长胡友联看来,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响应政府和监管号召,又是契合银行自身转型之举。胡友联履任上海银行行长一职时,正值2016年初,彼时城商行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转型时期,普惠金融发展规划亦刚刚出台。

如今,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接点,胡友联任行长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与第一财经共同探讨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普惠金融的发展之道。

普惠需要商业可持续

生长于江苏的胡友联在吴越文化的浸润下,为人谦和,坦诚务实。当提及普惠金融时,他略微思索了几秒后坦言道:“应该说,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提的正是时候。晚了不行,太早也不行,社会认知程度还不够,征信体系也不完善。”

他认为,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最重要的是商业可持续性。“这不仅是因为银行本身的商业属性,更重要的是,只有自身能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更长时间、更高效率、更具实力地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只有相关各方形成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普惠金融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经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操作难度大是横亘于眼前的“三座大山”。胡友联直言,目前三个痛点已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解决痛点要对症施治,有三个要素不可或缺:一是强化战略引领,做好体制建立和组织推动;二是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三是加强科技应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

在战略上,上海银行将普惠金融作为新一轮三年(2018-2020)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在城商行中率先成立全行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总行层面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分行层面设立普惠金融部,网点层面探索建设普惠金融专营、直营团队,形成自上而下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同时,优化考核机制,加大普惠金融贷款的考核权重,在机构KPI、条线KPI中设置普惠金融指标,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优惠价格,对新发放的普惠金融贷款FTP给予补贴等,激发基层员工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积极性。

比如,为建立“敢贷、愿贷和能贷”的长效机制,上海银行设置普惠贷款不良容忍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普惠金融贷款,在内部仅按50%计入分行不良贷款。据胡友联透露,虽然该行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于总体不良率约1倍,但这一机制为普惠贷款的稳步推进提供了良好的缓冲。

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供应链金融、普惠标准化快贷产品、多层次银担合作是上海银行的发力重心。同时,该行通过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比如推出在线直销银行业务,围绕消费、教育等多种场景提供针对性服务,打造互联网生态圈,目前客户已超2000万,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胡友联形象的比喻道:“过去客户经理做中小企业的信贷工作,大多是扛着鱼竿子钓鱼,而现在有了全行的体系支撑,方式是用网捕鱼,效率更高。”

银行与核心企业共当“群主”

在胡友联看来,供应链金融是推进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供应链金融这一模式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延伸并覆盖整个供应链,拓展批量化服务,实现信用共享和增值,有力地拓展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

眼下,各家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不尽相同,而上海银行的“秘密武器”在于合作共赢。胡友联说,上海银行倾向与核心企业建立个性化的“小”生态圈,以达到助力主业、数据共享、服务专业。

就金融而言,在这一个个生态圈中,银行与核心企业共同担当“群主”的角色,核心企业提供基于产业链平台的资金和交易数据信息,银行则提供客户的征信信息,并汇聚司法税务信息和工商信息等。双方利用数据资源共同建立一套完整的风控和服务系统,并进一步实现批量审批、在线审批和动态贷后管理,确保风控的同时减少人工干预。

比如,上海银行今年以来着力推进的国药供应链合资公司方案,将数据、信息和资金全部导入到合资公司中,既保护了核心企业的数据安全,又为链条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申请渠道,最后将合资公司获取的利润与核心企业进行共享。

在供应链金融中,上海银行还引入了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企业信用的可拆分、可组合支付,从而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延展到二级、三级、四级供应商,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题,上游供应商也可进行债权贴现以获取资金。

“其实供应链中,一级供应商的银行融资需求可能并不特别大,真正需要融资的是三级、四级供应商,他们的处境较为艰难。”胡友联强调。据悉,上海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已推出“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计划到2020年实现供应链金融信贷投放1000亿元。

拥抱金融科技,打造特色银行

胡友联表示,城商行发展普惠金融应当聚焦科技转型,即从由原来依靠线下和人工的模式,转为线下与线上并重、依靠金融科技和场景构建。

在具体推进上,包括针对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优化抵质押担保方式等,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服务于普惠金融。同时,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与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合作,借助其平台和业务场景,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辐射范围,并不断延伸业务链条,提升客户黏性。

胡友联称,如果说供应链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手段,那么金融科技就是打开普惠金融之门的钥匙。“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让实现普惠金融在当下更具可行性。”

就破解普惠金融中存在的难题而言,金融科技可重新勾勒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将整个生态体系中的经营行为数据变成“可评价的信用”和“可流通的资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科技还改善了客户体验,”胡友联称, 依托线上化操作,客户办理业务流程将更加便捷,同时也降低银行的操作成本。

对于金融科技的重要性,胡友联这样描述道:“基于金融科技的应用程度,最终决定一个银行的命运。”不过他也提到,“金融科技”很难清晰定义,边界不甚清晰,比如目前金融科技方向是银行业务的科技化,还是新科技催生新的金融业态?这需要银行与科技公司推进合作、共同解决。

胡友联还提及,城商行发展普惠金融还应聚焦特色化,即从原来同质化竞争转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

“与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的网点数量、经营区域的覆盖面有限,但在客户结构、区域品牌效应、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灵活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他分析。

不管是发展普惠金融还是金融科技,银行都应找到自身特色。“国内不缺有规模的银行,但缺少有特色的银行,上海银行要成为一家特色鲜明的银行。”胡友联强调。

责编: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力。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