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韩国半导体往事:遭美日封杀后跻身世界一流

随着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以及火遍网络的海思半导体的公开信,使芯片技术的国产化,再次成为大众的焦点,而韩国由于曾遭受来自美国、日本等先发者的追击,并从零基础成为全球行业内的第一梯队

星期四 2019.05.23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韩国半导体往事:遭美日封杀后跻身世界一流

第一财经       2019-05-23 09 : 35
A+ A-

随着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把华为列入“实体名单”,以及火遍网络的海思半导体的公开信,使芯片技术的国产化,再次成为大众的焦点,而韩国由于曾遭受来自美国、日本等先发者的追击,并从零基础成为全球行业内的第一梯队,韩国经验受到国内业界的广泛关注。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KSIA)成立于韩国正在实施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的1991年,是涵盖设备、材料、代工、零部件等半导体行业全领域的行业协会,目前 拥有包括三星电子、SK海力士在内的近百家产业链内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国别芯片产业组织之一。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亲赴韩国,与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常务理事、芯片设备企业周星工程株式会社(036930.KOSDAQ)CEO黄喆周进行交谈,作为韩国的“第一代”半导体企业家之一,黄喆周说,韩国在半导体芯片产业经历了曲折发展,每一个后发者都将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韩国在半导体产品的发展进程中,也有被发达国家封锁的经历。

上世纪70年代,三星在韩国首次提出将开发芯片,并期望通过引入美国镁光、日本三菱等企业的技术,但当时日本三菱得知三星将开发芯片产业时,该公司CEO直接表态“对于GDP水平较低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并不适合”,日美两国对于三星并不配合,甚至美方一度宣布将向韩国生产的半导体施加反倾销关税,并限制韩国芯片对外出口;而施加反倾销关税以后,每生产一片芯片,三星甚至需要倒贴1美元,而直到三星第一代创始人李秉哲去世,三星电子的半导体事业部还处在3亿美元的亏损。

韩国一位业内人士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日、美是最早做芯片的两个国家,基本垄断了整个市场,当时三大存储器制造商是美国镁光、日本三菱、日本夏普。

当时三星希望借鉴夏普,但是夏普方面连工厂的面积等基本数据都拒绝提供,三星的研究员们只能通过自己的脑子记住某些细节,比如有一位研究员通过自己的手指间距离、身高及步伐数,计算工厂的大概面积及其他参数,(例如)工厂生产线宽为30步、长为222步。曾在三星半导体工作多年的知情人士向笔者回忆。“不过,这些数据,对于建设一个高科技的工厂,显然是不够用的,我们也不可能依靠海外的力量,做弯道超车”。

经过不断的努力,截至2018年底,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两大韩系制造商在2018年存储类半导体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74.6%。

黄喆周的企业是一家主要生产用于制造半导体产品的智能设备的工程企业,现阶段主要生产用于制造芯片所需的CVD薄膜设备(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这种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半导体薄膜,是支撑化学气相淀积工艺的重要一环,供货量仅次于美国制造商,占据全球前三名的位置,而全球目前可以供应该类设备的企业尚不足10家。

作为向LG、SK海力士等主要半导体企业供应核心设备的上游供应商,他认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韩国的半导体的生产设备主要由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导致虽然生产出芯片产品,但由于源头技术受制于外方,在成本控制力方面大打折扣,因此通过自身突破这种科创壁垒,有利于韩国产业未来提高成本控制力,并在技术发展的过程拥有自主权。

目前,黄喆周所在的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联合三星、SK海力士等大型企业,为配合韩国政府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扶持计划,三星电子将出资30万亿韩元, 培育非存储类系统半导体产业,并以2030年前在全球占领领先地位作为目标,而这也是黄喆周一向主张的内容,他认为少部分大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成为一个吸引本土人才和资源的“无底洞”,并会选择一条较为平坦的“舒适区”进行投资,而这个舒适区在陷入胶着阶段以后,必将影响产业大局的发展。

因此,在本轮发展提纲中,三星电子将针对LG等其他竞争企业及中小企业开放生态链,并邀请本土企业作为设计及研发方参与;而作为首个具体措施,三星电子或将代工厂向LG集团旗下的Siliconworks所研发的高性能半导体设备进行开放,而此前韩国本土的中小企业则主要向TSMC等境外企业进行代工;去年5月,三星电子将其代工业务从系统原有部门中分拆出来,另外设立事业部;根据WSTS的另外一份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代工市场的占有率,台资TSMC占据第一名,达到48.1%,三星电子紧随其后,为19.1%。

对于目前中美贸易争端过程中的技术争议,黄喆周表示,中国近年来技术的增长有目共睹,“我还记得,我刚刚和中国客户打交道,是在2000年代初,当时中国企业在制造芯片的工艺层面,和韩国首发企业,至少相距5代,甚至更多;但目前这个差距,已经缩小至2~3代,双方也有了更多的合作基础。”

黄喆周认为,在韩国本土大企业打造闭环式的生态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加入,使韩国的中小型半导体企业,在获得研发动力的同时,凭借走进巨大的中国市场,获得与全球顶尖企业较量的机遇,“而这种机遇,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韩国大信证券的分析师李秀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虽然中国企业用韩国产品替代美国产品,将会使韩国半导体产业短暂受益,但若无法构建起双方稳固的合作关系及产业链条,那么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墙所引发的负面效果,仍将远远高于正面效果,而黄喆周则提出,两国行业间的合作,可以从人才的培育开始起步。

黄喆周认为,在本次半导体产业协会和韩国政府共同推出的措施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为此提出企业和顶尖高校共建“半导体学科”,而韩国目前的出生率不断下降,理工专业的人才供给缺乏,如果能够引入中国顶尖大学的人才,再结合韩国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半导体研发能力和实战经验,必将能够打造一条可靠且牢固的产业链升级,并造福两国半导体行业的未来成长。

责编:胡军华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