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千里归途 | 秦岭艰险养蜂路:她怎么成了“疯婆娘”?

千里归途|秦岭艰险养蜂路:她怎么成了“疯婆娘”? 编者按: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央战略层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令青山绿水间焕发勃勃生机

星期一 2019.04.01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千里归途 | 秦岭艰险养蜂路:她怎么成了“疯婆娘”?

第一财经       2019-04-01 09 : 31
A+ A-

千里归途|秦岭艰险养蜂路:她怎么成了“疯婆娘”?

编者按:新的历史时期,乡村振兴上升到中央战略层面。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令青山绿水间焕发勃勃生机。第一财经携手碧桂园,在全国多地乡村走访,记录下那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人。他们的归来,令乡村繁华再现。

渭河谷地和汉水盆地之间,屏风般的秦岭自西向东卧伏。这座著名的山脉分界南北,阻断了古人望向南方的目光,关中称秦岭为“南山”、“终南山”,名副其实,诗意的想象被延伸,而向南的脚步踯躅。

秦岭的南坡舒缓而绵长,翠色的山林从山顶流淌到谷底,淹没褐色的岩石。山水相映,村庄显得隐秘又闲适。周世红的梨子园养蜂专业合作社坐落在一片缓坡上,面向一排平房,百来只绿色蜂箱次第向山上铺开。清明过后,山花争相怒放,就到了宁陕养蜂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时节:春季繁蜂。

一早,技术员廖开兵拿着工具开始清理蜂场,扫落叶,检查蜂箱,喂食花粉。他娴熟地摆弄几个箱子,角度微有差异,“不能摆得太整齐,蜜蜂需要有参照物,像人认路。”在他看来,秦岭的中华蜜蜂(俗称“中蜂”)是很有灵性的小生灵,勤劳而感恩,也会认人,知道是谁帮它们清理蜂巢。

廖开兵在新场镇杉树坪村守着几分田地和爷爷传下来的蜂箱,专职养蜂已有20多年。2015年夏天,周世红打听到廖开兵,说服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梨子园合作社,加上回收蜂蜜入股分红,2016年他收入达到6.7万元,2017年得到分红7万元。年过四十的廖开兵,终于在镇上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

背靠前景广阔的养生保健市场,梨子园合作社如今和周边的30多个养蜂大户达成合作,并吸纳72户贫困家庭,做到统一回收、包装、销售,解决蜂农的后顾之忧,“他们只要安安心心在山里养好蜂就行了”。秦岭养蜂历史悠久,交通不便、自给自足的年代,家家户户自酿几桶清甜的蜂蜜,让大山里的平凡日子透着丝丝甜味,是相传千年的自然馈赠。

这些秦岭原生态的高品质蜂蜜,经过标准化加工,以“疯婆娘”品牌远销北上广等地。“疯婆娘”也是周世红的个人标签。创业第八年,她从不被理解的“疯婆娘”蜕变为独当一面的女企业家。地缘上宁陕接近四川,周世红觉得自己本色可能更像“川妹子”,果断而坚韧。“我给自己代言,绝对没问题。”她告诉第一财经。

蜂蜜甜,养蜂苦

进入3月,一连下了几天雨,飘了一场雪,让周世红心里直泛苦。低温徘徊,让怕冷、怕湿的蜜蜂始终开不了工。“现在四季不分明,蜜蜂休整时间长,影响产蜜。”她叹气道。

趁着工人年后还未开工,她打算抽空去汉中请教养蜂大户易天明。从宁陕县城城关镇出发,车行约一小时,第一财经随她一同来到一处废弃多年的液化气站。平原入春早,成片的油菜花骄傲地占满田间地头,吸引成群结队的蜜蜂四处采食。它们怀抱芝麻大小的金色花粉,有序地进出蜂房,勤劳不倦。

“蜜蜂顺着风飞,走路慢一点,人就不会被蜇。”老易拿出几个头罩。他和妻子养蜂25年,今年设了9个基地共1000箱蜂,这是其中一个。蜂场里一派忙碌景象,嗡嗡声不断,老易和工人交替着检查蜂群,确保安稳度过春季繁殖期。他说,养蜂其实并不难,主要是做好四季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这1000箱蜂,不会治病,两个月就全军覆没,传染性很强。”他毫不夸张地说。

两年前的这个季节,正是因为蜂病,周世红的养蜂事业一度陷入绝境。那年,过完冬的蜜蜂离巢后,找不到回家的路,蜂箱前开始堆满成片的尸体。不过几天,她和廖开兵眼看着蜜蜂整箱整箱地死去,束手无策。

因为病菌感染,200多个蜂箱被全部销毁,以一箱蜂1000元成本计算,打拼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这个要强的90后女孩泄了气。“那是吊命的钱”,她一度想要放弃,把地卖了,还上欠款,回去打工也好,只要离开这个令人伤心的行业。

那段时间,她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两个星期不出门,不知道怎么面对外界的声音。眼看4月繁蜂迫在眉睫,再过两个月就要取蜜了,她的蜂场还是空空如也。最后,是家人的支持让她鼓起干劲,在信用合作社贷了20万元,打算从头再来。幸运的是,她通过政府引荐,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下称“蜜蜂所”)建立了联系。她把死去的蜂寄去北京化验,检测显示得了断翅病和麻痹病的混合疾病。

“我们祖祖辈辈养蜂的人也没见过这种病。可能原来也有,但咱不知道是什么病。”这时,她才想起,上一年秋季多雨,足足下了两个月,影响了繁蜂,没有强壮的新蜂代替老蜂,种群退化,“大群变小群,小群最后就没有了。”

去年8月,蜜蜂所正式在梨子园合作社设立研究站,每年蜂病高发期,专家们会下到秦岭山区,考察高山养蜂业,指导蜂农工作。周世红介绍,蜜蜂研究所目前正在研究“秦岭一号蜂王(暂定名)”,这是秦岭原生的一种优种蜜蜂,蜂群工作能力和抗病能力都比普通中蜂强。周世红养蜂以来,一共招到过两只这种野生蜂王,“比普通蜜蜂大一粒米,颜色比较黄,腿肚粗长,看上去非常强壮,培育后代也厉害”。

今年蜜蜂所将全面推进宁陕蜂产业发展规划,周世红和同行都希望,能借助这一契机,真正帮助宁陕蜂蜜提升品质,将地区品牌做大做强,也让蜂农得到实实惠惠的好处。目前,梨子园合作社有社员263人,带动贫困户72户。“一人吃饱不算饱,大家都吃饱了才算饱。”

企业帮扶下的产业优化

相传远古时期,炎帝母亲女登跟随部落来到渭河北岸后,便在秦岭山脚下的槐原村住了下来,这里水草丰美,槐树遍野,于是她驯养蜜蜂,传于后世。

秦岭流行的土法养蜂,是将粗壮的树段掏空,做成“棒棒桶”,抹上蜂蜡放入岩洞,一边念念有词,“蜂王上,蜂王上!”成功招蜂后,将土蜂箱背下山,放在堂前屋后,不需要特别打理,每年都能收获品质不错的土蜂蜜。

周世红小时候,勤劳能干的父亲种中草药谋生,如天麻、姜黄、山茱萸,闲时养蜂,一年到头,总能给姐弟俩割上一桶蜜,混着捣碎的巢皮吃,有滋有味比糖果还要馥郁。创业后,第一次养蜂,头一回割蜜,她欣喜地发现,自己生产的蜂蜜和父亲的几乎是一个味道。

这一口蜜,是久违的幸福味道。2009年,父亲因食道癌过世,留下刚初中毕业的周世红和读四年级的弟弟。母亲是聋哑人无法养家,成绩不错的周世红毅然决定辍学,挑起家庭重担,在县城租了房,供弟弟读书。一开始,她在宾馆打工,一个月挣680元,薪水微薄一年到头没攒下钱。

生活的重压,让周家姐弟没有半分喘息的机会。2011年,周世红在央视一档农业节目看到女农民养蜂致富的故事,给了疲于奔命的她启发,她买了10箱蜂开始学习养蜂技术。2013年,她用家乡梨子沟的名字注册了养蜂合作社,这是她养蜂事业的起点,也是梦开始的地方。“学校的知识是有止境的,但社会这一门课是永远学不完的。”

在生活中磨砺,又坚强地回到现实,相似的生活经历,让梨子园合作社的263名社员走到了一起。经过多年发展,这个从四亩地镇严家坪村走出的养蜂合作社,如今扩展到了5个标准养蜂基地,拥有蜂群1200余箱,年销售生态蜜3万斤以上,销售额近300万元。

本质上,蜂蜜作为农产品不可避免受到气候环境和市场需求影响,无论是养蜂大户还是合作社,生产端都相对成熟,最大的难题始终在销售端。如何拓展出稳定的销路,是考验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去年5月,宁陕成为碧桂园集团帮扶的全国14县之一。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基础设施薄弱,截至2018年仍有贫困人口3847户9028人。扶贫组在走访中发现,小规模养蜂是相对适合向贫困户推广的脱贫产业,也符合当地人的生活节奏。

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被称为“秦岭之心”,森林覆盖率高达90.2%,县内有大量椴树、漆树、五倍子、板栗等优质蜜源植物,是蜜蜂的天然栖息地。据蜜蜂所专家测算载蜂量至少10万箱,年产优质蜂蜜至少1000吨,产值可以超过1亿元。

碧桂园宁陕扶贫组负责人孙珍猛认为,让秦岭的原生态蜂蜜走出大山,与将饮用水运出水源地,有相似之处。“如果没有销售渠道,那么它可能存在‘堰塞’,也可能打击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去年年中,扶贫组与梨子园合作社达成帮扶协议,按照回购约定,合作社将基地和农户的农产品卖给碧桂园,再由碧桂园通过旗下碧乡、凤凰优选等渠道销售,将秦岭的原生态产品不断引入市场。

“短期内贫困户有了信心去养殖,长远来看,对产业而言也是基本保障,是蜂农长效的一个资金来源。”孙珍猛表示。

让农民变股民

新世纪之初,有7条国道和省级公路翻越秦岭,由西向东,连绵的山岭被打通。2007年,连接西安和成都的高速公路通车,这是第一条征服秦岭的高速公路,从此天堑彻底变坦途。

依托道路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2016年廖开兵在杉树坪村的老家通上了自来水。那是一座典型的陕南山区夯土建筑,住着廖家兄弟三人和74岁的老母亲。廖开兵的房间在最西侧,偏湿冷,不大的空间内摆放着不少养蜂工具,“这是我买的龚凫羌和宁守容改良的新式蜂箱,等天气暖和了就能用上。”他向第一财经记者展示。

廖家三代养蜂,廖开兵的爷爷在20多年前,率先在村里借鉴西蜂的养殖方法改良传统秦岭中蜂养殖。廖开兵因为四五岁时一次意外而视力受损,看不到100米开外,初中毕业后他就断断续续在外打工,农忙时候跟着爷爷在家养蜂,“我兄弟几个都不怎么养蜂,都怕,我看着舒服,我就喜欢养蜜蜂。”

廖开兵喜欢钻研养蜂技术,他到处讨教养蜂专家,微信加了几百个蜂友群,所以当周世红三顾茅庐,邀请他入股梨子园合作社的时候,最令他心动的一条是能结识一些养蜂专家、教授,让自己的技术更精进。

“我还看中,和她合作,我的蜂蜜相当于找了一个最大的销售平台,减少平常的零散零卖,那有点耽误时间。”廖开斌最早卖蜂蜜的时候,叫上亲戚朋友一起吆喝,一两年才卖得完囤货。

周世红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也发现,每个家庭的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多渠道参与才能带动脱贫意愿,为此她参照“园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向农户推广。像廖开兵这样的养蜂达人可以技术入股,同时他家的蜂场作为共建基地分红;没有养蜂基础的则可以土地入股,折合下来每亩每年五六百元,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180亩,共支付流转金和收益分红13.15万元;还有资金入股,合作社将农业部门投入的产业扶贫资金20万元,折股量化到20户贫困户名下,按6%年收益进行每户600元的保底分红,持续5年。四种模式灵活互补,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018年起,碧桂园正式进入9省14县全面推进扶贫阶段,积极打造新农村、新农业、新农人。周世红是碧桂园在宁陕重点扶持的致富带头人。“碧桂园是我们在产品销售中的贵人,原来我们的蜂蜜有时候会滞销,遇到碧桂园以后,产品销售特别好,也上了凤凰优选和碧乡的平台,这样就解决了我们整个宁陕蜂蜜的销售难题。”廖开兵说,有外出打工的老乡告诉他,在广东的凤凰优选店看到宁陕蜂蜜,让他备感亲切,因为这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宁陕。

2019年是宁陕脱贫攻坚的关键年,预计退出5个村,脱贫5025人,实现整县摘帽。碧桂园专职扶贫组进驻宁陕的近一年中,通过对核桃油、蜂蜜、香菇、木耳、白灵菇、姬松茸、矿泉水采购消费,帮助宁陕销售了约90余万元产品,带动贫困户约675户。

周世红也认为,现在企业做农业,不能光有做农业的思维,必须要开发多元化的产品。成立6年以来,梨子园合作社的蜂箱不断向山顶推进,又先后涉足中草药、大鲵、猕猴桃等种养殖产业,马上,一栋2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乐夯土房将拔地而起,成为周世红蜂文化休闲娱乐商业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秦岭南坡的众多山间河谷中,来回往复、盘旋蜿蜒的公路,让信息和资源得以流通,也带来一个个关于希望的故事。

档案:

宁陕地处秦岭中段南麓,被称为“秦岭之心”,森林覆盖率高达90.2%,是国家级的贫困县。2018年5月碧桂园集团豫宁陕县达成扶贫合作协议,对3847户9028人贫困人口进行摸底研判,探索推进包括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及其他创新形式在内的“4+X”扶贫模式。

责编:李刚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