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深投控对标淡马锡方案已印发, 深圳国企改革加速

深圳国企将在体制机制上迎来更多的调整。 31日,市场消息称,深圳国企改革包括“双百行动”在内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和行动正在积极推进落实

星期一 2019.04.01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深投控对标淡马锡方案已印发, 深圳国企改革加速

第一财经       2019-04-01 09 : 27
A+ A-

深圳国企将在体制机制上迎来更多的调整。

31日,市场消息称,深圳国企改革包括“双百行动”在内的一系列具体举措和行动正在积极推进落实。深圳市政府已经印发深投控对标淡马锡、打造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实施方案;422家市属二级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精准完成,16家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立项。

当地市场观察人士称,深圳此次的改革是为全国的探索迈出了先试先行的一步,接下来深圳国企在管理、用人和薪酬等体制机制上都将有更多的改变,在混改上也可能会出现更多具体的举措。

核心内容是破除原有体制机制的障碍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是指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全面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要求,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目前,深圳有5家入选国家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分别是深圳市深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粮控股”,股票代码000019)、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

其中,深粮控股是最近更名的企业。2017年8月,深圳市国资委启动了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与上市公司深圳市深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工作。在经过一年多的资产重组后,深粮集团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深深宝,成为“地方粮食企业整体上市第一股”,上市公司更名为深粮控股。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研究员张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深圳国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次方案的发布进一步体现了深圳在国企改革里先锋的作用。“关于对标淡马锡的方案,全国各地都有这个想法,但具体应该怎么做,各地都在探索,目前很少有看到明确的实施方案或实施结果。深圳此次的改革是为全国的探索迈出了先试先行的一步。”

张祥所在的团队曾经参与制定上述实施方案。他介绍,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破除原有体制机制的一些障碍,进行更多的调整。“其实早在2017年左右,我们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个实施方案,还专门去新加坡做了调研。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要把深投控打造成深圳国资的淡马锡。淡马锡的逻辑是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运行的理念和体制机制要和市场化挂钩,要和市场化投资公司竞争,这就要求现有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要与市场化匹配,在用人和薪酬等机制上都要做相应的配套调整。”

张祥补充道:“16家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立项,意味着这些企业已经有比较明确的混改方案,接下来会有更多具体的操作。”

国企改革成绩斐然

深圳市属国资早在1994年就开始推动公司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最近几年,当地国企改革更是动作频频。

2014年10月,深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深圳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方案》发布,提出4大改革任务和18项重点举措,打造深圳“2+N”监管运营新体制,推进85%以上国有资本集聚到“一体两翼”产业体系,将混合所有制比重由75%提升至85%。

2016年12月,深圳市国资委对外公布,深圳已经制定了“1+1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系列制度文件,以进一步加速深圳国资改革进程。其中,“1”即《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发展的实施方案》,“12”即12项配套制度。

2017年,当地国企改革继续深化,并被深圳国资委定义为“资源整合年”,旨在推进内部资源重组和外部资源并购,打造实体经济、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培育更多优势企业集团。

2018年,深圳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获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市属国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增效益。在积极探索国企综合改革的推动下,2018年深圳国资国企质量效益再创历史新高:2018年市、区两级国企总资产达3.3万亿元,其中市属企业规模效益突破“三大关口”,总资产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3.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9.2%;净资产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3.7%;利润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74亿元,同比增长16.4%。

张祥分析:“此前,深圳国有企业在效益上全国领先,但是规模较小。2017 和2018年深圳国资在混改上进行了很多大动作,比如说深投控参股收购了好几家公司,都是大手笔的投资。”

在资本运作上,深圳国企正在做强做优做大上市公司“深圳国资系”,市属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已经增至26家,资产证券化率上升至54.7%。

责编:黄宾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