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比卖茅台赚钱?部分口腔企业毛利93% 资本入局抢市场

记者发现,部分口腔医疗企业的销售毛利率高达93%以上,甚至突破了贵州茅台的白酒生意毛利。而在一级市场中,由于轻资产扩张的便利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投资机构也纷纷为其站台。

星期三 2019.09.25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比卖茅台赚钱?部分口腔企业毛利93% 资本入局抢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9-25 09 : 20
A+ A-

原标题:

比卖茅台还赚钱!部分口腔企业毛利达93% 资本入局争抢千亿市场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医药板块近期屡次站上A股涨幅排行榜,除了部分仿制药企在业绩转暖下底部反弹,口腔医疗行业所属公司也凭借着高毛利带动下的成长预期重塑估值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部分企业的销售毛利率高达93%以上,甚至突破了贵州茅台的白酒生意毛利。而在一级市场中,由于轻资产扩张的便利性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投资机构也纷纷为其站台。

不过,专业人才匮乏和高端辅材国产化率低等短板犹存。有专家指出,资本或应加大相关方向投入,才能更好地将这项高标准技术服务在全国普及。

口腔医疗市场已达850亿元

医药板块在沉寂了近半年后,近期屡屡充当救市角色,9月24日又同食品等防御题材位居涨幅榜前列。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带量采购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仿制药的生意自去年开始就不太好做。好在行业调整过后,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不少公司亮出了惊艳财报,股价也一飞冲天,最典型的恒瑞医药年初至今已上涨88.06%。

如果说支撑恒瑞医药上涨的逻辑是,靠类似投入巨资研发创新药适应政策调控下的新一轮市场资源调配,市场中的另一撮医药先锋走的却是另一条路。

记者发现,在所有医药板块中,口腔种植牙行业中的个股也表现强劲,不少公司股价也走出高增态势。只不过,相比于别家突围同质化竞争后的量价齐升,口腔种植牙行业诸雄们却能靠“暴利”养活自己。

以正海生物为例,该公司致力于口腔修复膜、生物膜等软组织修复材料以及骨修复材料等硬组织修复材料生产。2019年中报显示,其总营收为1.33亿元,实际营业利润为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09%、26.30%。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销售毛利率在今年中报披露为92.44%,虽然相比2018年年报时的93.90%略有下降,但需要指出的是,一直以成长性高增为价值标杆的贵州茅台时至今日其销售毛利率也在92%之下。今年中报披露的数据显示,贵州茅台销售毛利率为91.57%。

可见,赶上消费升级的时代,国内仍不乏赚钱效应大过卖茅台酒的生意,围绕口腔健康的牙科生意便是其中之一。有分析指出,这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行业,且容易复制和扩张,而支撑这一切的是目前国内饥渴的供需失衡。

招商证券分析指出,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不足1%,口腔疾病的整体发病率达到90%以上,口腔市场患病率高、就诊率低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据统计,中国口腔医疗市场已经达到850亿元(2018年7月),在过去10年的复合增速达到18%左右。

另据测算,国内潜在的种植牙市场存量空间已经达到4000亿元。而像正海生物所主营的口腔修复膜,理论上每颗种植牙都需使用一张口腔修复膜和一份骨修复材料,如此带来的产业链红利可见一斑。

除了正海生物,A股市场中还有通策医疗和国瓷材料等公司涉足口腔健康。前者主要是运营口腔医院,其模式已面向全国快速扩张;后者则通过外延并购进入了义齿产业链上游,公司的利润和毛利率水平均呈现较强的成长特性,很多公募基金已对相关个股抱团持有。

行业发展面临不少制约因素

事实上,修复材料仅仅是口腔健康领域下牙科生意的一个小分支。放眼整个产业链,其实是一门以种植牙手术为基础,多元配套资源整合服务的产业生态。但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商业前景仍有待挖掘,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也有不少。

据医谷网统计,截至2018年,中国市场植牙渗透率远低于大多数国家——欧美国家、巴西和阿根廷等渗透率大约在100颗/万人,日本约为46颗/万人;而中国仅有7颗/万人。有分析指出,植牙渗透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植牙价格,而相比于其他国家人均在植牙领域的消费占比,中国目前仍有差距。

南粤经济研究院专家周甸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的专业诊所在一线城市的推广较为盛行,而国内非一线城市的潜在机遇仍有较大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居民消费能力的增长、有种植牙经验的合格牙医数量增加以及学术推广力度的提高,我国种植牙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据招商证券研究统计,2011年我国年种植牙颗数仅为12万颗左右,2013年已增长至30万颗,2016年已超过百万颗,2017年接近200万颗。综合统计显示,2011~201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6%,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种植牙市场之一。

基于此,时下对牙科诊所以及综合口腔理疗服务机构的资本关注也在如火如荼展开。2019年8月,ZUGA医疗宣布,已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融资。本轮领投方为四川省健康养老基金,跟投方为川创投、上海创瑞以及盛鼎投资,拟开展智能数字化口腔健康拓展。

此外,记者在相关同业机构的过往融资经历中看到,很多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获得融资,亦有不少企业融资轮次到达D轮,盘踞数亿资本。如成立于2011年9月的国雅口腔,次年就获得来自华睿投资的2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瑞蕾齿科也在2017年成立后不久获得博行资本的15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此外,像瑞尔齿科,早在1999年3月就成立,时至今日,已获得包括高盛集团、高瓴资本、启明创投在内的十余家明星创投机构投资,2017年8月完成D轮9000万美元融资,所有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

对于资本的热忱,专家表示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周甸斌告诉记者,轻资产复制且门槛低是主要因素,“但门槛低不代表技术落后,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带动下的生产资料配置难度不大”。他指出,口腔诊所或专业的牙科理疗机构并不需要特别多的人加入,“一名专业医师和一名护士就可以开店,相比于其他医疗诊断机构涉及交叉领域多的情况,牙科诊所的复制比较容易。”

同时,从业人员的数量偏低或会造成短期内行业运行不畅。周甸斌表示,目前专业院校开设的牙医专业仍不占多数,且专业人才专职从事个体经营的现象仍不多见。“很多机构的医生其实都是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兼职,而要想满足部分机构的连锁化扩张,专业人才体系的扩充势在必行。”

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彭澎坦言,在“一分钱一分货”的前提下,如何消除患者与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解决目前部分价高难及的关键。“面对来势汹汹的外国辅材,如果一味抬高价格,就会造成供需双方的损失,亦不利于前期资本对相关产业的投资期许。”在他看来,提高辅材的进口替代量或是打开口腔医疗在国内普遍推广的思路之一。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