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科伦药业质押配股 销售费新高 刘革新到底缺不缺钱?

一向白马示人的 科伦药业 ,近期资本表现可谓秋意十足。2019年9月,有媒体报道,因个人资金需求,科伦药业股东刘革新又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股份质押。

星期三 2019.09.18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科伦药业质押配股 销售费新高 刘革新到底缺不缺钱?

中国经济网       2019-09-18 17 : 37
A+ A-

  一向白马示人的 科伦药业 ,近期资本表现可谓秋意十足。尤其是闪崩行情,相信让不少投资者惊出冷汗。

  问题在于,这是一次偶然的滑铁卢,还是变局的潘多拉呢?

  细观之下,除了业绩不佳,配股“圈钱”、销售费用高企、股东质押等黑天鹅因素,一起酝酿了这次利空情绪。一方面,诸多不确定性堆积,预示着科伦药业问题复杂性;一方面,研发力量的可圈可点,创新药的利好不断,又让市场看到其改变的可能性。刘革新该如何握住这个关口呢?

  近日的医药板块,热度撩人。

  华北制药 、 康龙化成 、 兴齐眼药等医药股轮番上涨,颇有你唱罢,我登台之感。甚至有舆论发出,医药股黄金时代到来的感叹。

  一片利好热闹中,也有落寞者,比如一向白马示人的科伦药业,就惨遭下跌。

  公开资料显示,科伦药业主要从事大容量注射剂(输液)、小容量注射剂(水针)、注射用无菌粉针(含分装粉针及冻干粉针)、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腹膜透析液等25种剂型药品及抗生素中间体、原料药、医药包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客观而言,近一年来,科伦药业资本表现不错。股价涨势连连,2019年8月14日,科伦药业盘中最高价33.5元,刷新近一年新高。不过此后,其就出现持续下跌行情,日线收出五连阴,累计回调幅度接近21%。

  2019年8月20日,股价更是遭遇罕见跌停,全天跌幅达9.98%,8月21日,科伦药业股价继续下滑,截至中午收盘,报收27元/股。截止9月16日收盘,其股价为28.08元。

  这样的放量闪跌,着实吓坏不少投资者。

  不过,看看其2019年半年报,也许就能理解。

  增收不增利

  8月28日,科伦药业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收89.22亿元,上涨14.50%,归母净利润7.28亿元,同比下滑5.9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为6.44亿元,同比下滑10.55%。

  不难发现,科伦药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如把时间线拉长,这种尴尬更凸显利空之态。

  2108年报显示,科伦药业营收163.52亿元,同比大涨43%,净利12.67亿元,同比大涨56.27%。而2018中报显示,营收77.92亿元,同比大涨57.68%,净利8.13亿元,同比大涨170.56%。

  对此之下,科伦药业此次的中报业绩,发展颓势尽显,尤其是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显得颇为扎眼。

  对此,渤海证券研报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伊犁川宁减税政策到期。伊犁川宁,即伊犁川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科伦药业的子公司。

  另一方面,源于价格战,应对部分小产能竞争公司。有消息称,科伦药业主要通过调低主力利润产品硫氰酸红霉素的出厂价,从年初的450元/千克下降到405元/千克。

  因此,渤海证券认为,如未来科伦药业继续下调价格,可能会进一步冲击其盈利水平。

  配股“圈钱”

  客观而言,将股价下跌原因全部归于业绩,也有偏颇之意。毕竟,“圈钱”式的配股行为,更被不少投资者反感。

  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7月8日,科伦药业发布《2019年度配股公开发行证券预案》称,本次配股拟以实施本次配股方案的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的享有配股权利的股份总数为基数确定,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1.4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

  预案称,科伦药业拟通过配股方式,募集不超20亿元资金,其中15亿元将用于偿还有息债务,另外5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对于公司配股,股东若想参与需按时间进行配股,若不想参与最好提前卖出。因为在配股完成后,股价将除权处理。

  这就意味着,如果投资者持股不配股,将面临较大损失。

  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配股虽然是上市公司常见的融资方式,但常常不被投资者看好。所谓配股,即向全体股东发行新股,有强制融资的意味。

  上述人士还表示,“诸多往期企业表明,配股经常是个‘坑’,7月份 浪潮信就因配股事件被砸至跌停,这样的‘圈钱’方式在弱市很易引起投资者‘反感’,使得股民只能砸股出货。”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科伦药业此举,虽有些杀鸡取卵,但也是无奈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据科伦药业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2018年贷款及应付款项的利息支出为6.3亿元,2017年为5.42亿元,该利息支出分别占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2%、72%。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科伦药业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20.30亿元,较期初余额增加12.14亿元。长期借款合计11.94亿元,较期初余额增加3.24亿元。

  依上述财务状况看,债务及利息支出确实给科伦药业带来沉重压力。相比外在吃相,融资更迫在眉睫,配股似乎也成不得不做的事。

  巨额销售费

  只是,这种慌不择食的缺钱之相,又与其销售费的连年上涨形成强反差。

  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科伦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87亿元、10.49亿元、10.28亿元、12.54亿元、30.74亿元和59.87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2.98%、10.65%、13.24%、14.64%、23.88%和36.61%。

  并且,据2018年年报显示,科伦药业拥有808个销售人员,平均每人每年要花销售费用741万元,开发维护市场要花675万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科伦药业的巨额销售费再刷眼球,合计为32.41亿元,同比增长25.83%,销售费用率已达36.33%。其中,市场开发及维护费达29.20亿元,市场管理费达1.18亿元,运输费达1.95亿元。

  一手配股融资,一手大手花钱,科伦药业这是再演哪出?巨额销售费用和高企销售费用率,显然刺痛了多方神经。

  对此,一位从事医药销售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药企销售费保持在10%到20%之间,属于合理水平。如果费用增长较快或占比较高,则可能存在通过销售费用中广告费、会务费、咨询费、学术推广费等,“洗出”现金兑付回扣的行为。

  对此质疑,科伦药业曾表示,公司采用的是总经销商和总代理商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可有效规避商业贿赂。从行业来讲,输液行业同质化的竞争非常激烈,价格都非常低,一般情况也没有商业贿赂可操作空间,所以医药行业反商业贿赂行动对公司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这样的回应,言之凿凿,堪称正能量。只是,实际表现又如何呢?

  尴尬的是,这位自称与商业贿赂“绝缘”的医药大企,在销售费上涨同时,还出现了多起商业贿赂事件。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在2014年10月曝光案情中,2011年至2013年,时任福建龙岩连城县四堡乡卫生院院长的黄某,按1.5元/袋的回扣标准,非法收受科伦医药代表吴某贿送的科伦药业生产的左氧氟沙星药品,回扣金额共计6150元。

  在2015年3月曝光的起诉书中,2013年年底,被告人任某在浙江余姚市担任相关职务,其利用职务之便,帮助个体药商刘某代理科伦药业的大输液,进入余姚市中医医院,从中收受刘某5万元人民币。

  在2016年3月刑事判决书中,2010年至2012年5月,福建龙岩庙前镇卫生院在采购科伦药业生产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过程中,时任连城县庙前镇卫生院院长的俞某,按照1元/袋的标准,非法收受吴某贿送的药品回扣。

  以此来看,科伦药业的上述发言颇有打脸之嫌。毕竟,销售费用高企是一些药企的通病,可如果涉及到商业贿赂,就没那么简单了。

  姑且抛开贿赂质疑,持续上涨的巨额销售费,真得有必要吗?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是否有何益处?如果有,为何会出现发展颓势,为何股价会持续震荡?

  质押减持

  这些灵魂拷问,值得科伦药业深思。一定意义上说,这个关键问题取舍,影响了企业发展方向和健康度,更影响各方信心。这从其股东质押减持中,可见端倪。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科伦药业有3家主要股东进行了股份质押。第一大股东刘革新质押了1.88亿股,第二大股东潘慧质押了1.03亿股,第五大股东程志鹏质押580万股。合计质押2.97亿股,占总股份20.61%。

  此外,2019年9月,有媒体报道,因个人资金需求,科伦药业股东刘革新又向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股份质押。

  本次质押股份达2520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6.65%,质押期限为2019年9月3日至2020年9月3日。

  截至上述股权质押公告披露日,刘革新持有科伦药业379,128,28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6.33%,其中累计质押165,180,0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1.47%。刘革新的一致行动人刘思川、王欢合计直接持有科伦药业7,047,186股,此外刘思川作为委托人通过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创赢投资1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拥有公司股份的权益为22,650,600股,截至2019年9月3日,刘思川和王欢均未质押其所持本公司股份。

  同时,公司第二大股东潘慧持有科伦药业152,180,946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0.57%,其中累计质押91,879,998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6.38%。

  对于刘革新的质押行为,科伦药业表示,刘革新资信情况良好,具有相应的偿还能力,其质押股份目前不存在平仓风险,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本次新增质押行为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另一方面,科伦药业的高管亲戚也不断进行减持,这种将科伦药业当作“取款机”的行为,也受到诟病。

  相关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刘革新妹妹刘亚蜀就被质疑“顶风”减持,且最终实现清仓套现。

  刘革新兄长刘绥华也在大笔减持,从2017年开始,其套现超过19亿元。

  对于上述亲戚的减持行为,科伦药业表示:“公司存在实际控制人的部分亲戚减持股份,该等人员均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因此该等人员的减持行为是对其自身财产的安排。”

  此外,公司第四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3186.59万股,减持712.04万股,持股比例从2.71%下降到2.21%;第五大股东程志鹏持有2739.32万股,减持58.75万股,持股比例从1.94%下降到1.9%;第六大股东浙江宁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宁聚量化稳盈5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1935.57万股,减持202.43万股,持股比例从1.48%下降到1.34%。

  此外,2019年7月23日晚间,科伦药业发布《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暨董事、总经理减持通过信托计划持有公司股份的公告》称,公司实控人刘革新的一致行动人暨董事、总经理刘思川当日以大宗交易方式通过创赢投资10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减持1.31%股份,成交净额5.25亿元(扣除交易费、税费),成交价格为27.96元/股。受让方为中国境内一家公募基金。

  专家表示,股权质押是股东一种正常的融资行为,但其中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可能暴露股东本身的财务问题;影响公司的形象和生产经营,进而影响股价;还会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性或实际控制人的变更等。

  另外,股东减持产生的影响更明显。一直以来,市场有一种声音认为,主要股东及公司高管的减持,是纯粹套现行为。可能是因公司缺钱用减持补漏洞,还可能是因对公司未来不看好,不管哪一种,都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而违规减持,更是对投资者、市场规则的践踏,一直被监管层严格打击。

  破局机会

  如何营造更健康、持续的发展空间,其中取舍,值得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深思。

  有媒体报道,在新疆伊犁的川宁项目施工期间,刘革新在新疆度过三个春节,敬业之深,值得钦佩。

  其子刘思川也曾这样评价他,“与团队同甘共苦、做事情一马当先、对大局和行业有着超强的判断力。”

  如今,早过退休年龄的刘革新依然奔跑在第一线。只是,埋头苦干并不是成功的唯一要素,刘革新领导下的科伦药业还有不少隐患。

  早在2012年,刘革新就制定了“三发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了百亿投资计划,进而谋求企业升级转型。近几年,又巨资打造川宁庞大的抗生素项目,在新药研发上也是频频发力。

  可多年过去,科伦药业的涅槃重生依然在路上:业绩不稳、股价闪崩、盈利能力不足、销售费用高企、“圈钱”嫌疑、频频质押、减持等问题让其尽显被动之态。

  值得强调的是,有媒体指出,其斥资65亿元的川宁项目表现不尽人意。前期受环保等压力迟迟未满产,去年中旬满产后又面临竞争加剧、不惜调低价格的困局。

  如何处理这些关键问题,修复各方信心,考验着刘革新的大智慧。

  值得庆幸的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科伦药业泥潭背后可能也潜藏广阔平原。医改为药企带来严肃挑战,但机会也是巨大的。监管加强、持续洗牌中,优质资源必然向龙头企业汇聚。

  值得强调的是,与其他药企轻研发相比,科伦药业的表现可圈可点。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末,科伦药业的研发投入6.66亿元,同比增长32.51%。虽然原料药业务表现不佳,其创新药业务却已初具成效。

  报告期内,科伦药业获得12个生产批文,涉及7个品种,其中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3个,获得新药证书1个;仿制药物申报生产6项,首仿申报1项;申报一致性评价18项,首家申报5项;15 项创新药临床研究正在开展,其中,KL-A167进入关键临床Ⅱ期,KL-A166注射液在中美同步进行I期临床研究。

  值得强调的是,8月20日医保目录重新修订。8月26日新版《药品管理法》获批通过。前者有利创新药、仿制药发展。后者鼓励药品研制创新,优化药品审批审评流程。

  可以说,创新药已处于行业风口期,这从近期石药集团、 华海药业等创新药龙头的持续受捧中可见端倪。

  以此来观,科伦药业还是有破局机会的。

  慢慢长路,上下求索。科伦药业亦或刘革新如何表现,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