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 酒业 证券 产经 房产 银行 保险 科技 消费 证券

“茶喝不炒”:别了,批发的“大师”

这加重了茶叶市场的乱象。【详细】 “大师茶”“山场茶”泛滥,背后的市场逻辑跟假“阳澄湖大闸蟹”泛滥以及前几年的“大师陶瓷”泛滥一样,都只是借着旗号,让普通茶能卖上一个好价钱,从而获取暴利。不管是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是维护市场秩序,都必须让泛滥的“大师茶”跌....

星期四 2019.04.11
长按二维码 阅读全文
×
Loading...

“茶喝不炒”:别了,批发的“大师”

中国经济网       2019-04-11 09 : 22
A+ A-

  新闻背景:

  近年来武夷岩茶价格持续攀升,各种贴着“大师”“山场”标签的岩茶充斥市场,价格从1斤几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新华视点”记者近日在福建福州、泉州、武夷山等地调查发现,五花八门的“山场茶”“大师茶”,其实不少是外地茶、普通茶包装而成。(4月8日新华网)

  泛滥的“大师茶”该跌下神坛了

  要炒出好茶的确需要凭借炒茶师傅的技艺。因此,“艺高价高”可以有,但玩起唬人的天价,那就过头了。如今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这些“奢侈品茶叶”,却是以标签、概念“炒”出来的。对此乱象不能不警惕。何况把杂七杂八的茶叶也“包装”为岩茶,本身就是欺诈行为。一些地方,资深炒茶师越来越少,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但是某些不良商家,正在批量生产各种大师:从1斤六七千元的小罐岩茶,到1斤一二十万元的精品茶,形形色色的“大师”签名印在茶叶包装上。【详细】

  许多消费者在意的不是茶的真正品质,而是“大师”这一符号。“大师”象征了风雅、文化,在消费者眼里,拥有这样的物品,等于标榜了自己不俗的身份。这种符号化消费,与其说是对传统茶文化的热忱,倒不如说是对身份、地位的追求与认同。报道中也提到,少数领导干部坦然接受、消费天价茶,形成了攀比、效仿效应。这加重了茶叶市场的乱象。【详细】

  “大师茶”“山场茶”泛滥,背后的市场逻辑跟假“阳澄湖大闸蟹”泛滥以及前几年的“大师陶瓷”泛滥一样,都只是借着旗号,让普通茶能卖上一个好价钱,从而获取暴利。不管是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是维护市场秩序,都必须让泛滥的“大师茶”跌下神坛,将假冒的“山场茶”“大师茶”清理出茶叶市场,避免武夷岩茶重蹈安溪铁观音覆辙。【详细】

  别让炒茶毁掉茶叶市场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市场定价,商家开什么价格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价格太高,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这话好像有些道理,实则不然。一方面,商家定价不合理,涉及商业不诚信的行为。试想,原来武夷岩茶的价格不过几百块钱一斤,为什么短时间内飙涨到数千元乃至于数十万元,其合理性何在?这说明,武夷岩茶定价并非纯粹受市场供求影响,而是人为炒作因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另一方面,畸高定价给商家浑水摸鱼、牟取暴利制造了灰色地带。

  更重要的是,炒作武夷岩茶的做法不仅坑害消费者,而且将对当地茶叶市场构成长久伤害。类似手法,我们早就从普洱茶、铁观音、老白茶等茶叶的天价炒作案例中领略过了,哪怕是把某款茶叶吹上了天,最终牛皮一定会吹破,而到那时候,各路炒作资金赚得盆满钵满,高位接盘的茶叶爱好者、盲目扩大生产的茶农,却只能面对惨痛的现实。所以,对于这一轮武夷岩茶炒作,笔者希望被其忽悠的人能少一些,也希望当地政府、茶农能够有所警醒,不要掉入这种人造神话的陷阱。【详细】

  正如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炒作可能砸了武夷岩茶的金字招牌,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确如此,不理性且背离市场规则的无底线“炒”,只会让茶叶价格虚高。不仅会纵容市场畸形,更会败坏乃至毁掉一个行业及地方的发展形象,而最终遭受灾难的是市场末端的消费者以及广大茶农。故此,绝不能让炒茶毁掉茶叶市场。【详细】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概念先行,是炒作的套路,或者是通病。但茶叶的制作和销售,玩不得虚头。一个源于茶文化和现实环境的概念,值得肯定,但由不得生搬硬套、胡吹一通。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茶饮讲究一个淡泊,如此吃相难看,如此不择手段,真是对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大不敬。市场之事,遵循的是市场规律、规则。喝到肚子里的该是茶韵,而不是虚假的价格。【详细】

  对于炒出来的天价茶叶市场,切忌静等和依赖市场回归理性,政府的“有形之手”有必要及时伸出来管好,这就需要持续进行市场整治。庆幸的是,一方面,去年以来,武夷山立案查处涉嫌虚假宣传、销售伪造质量认证标志16件;另一方面开展茶叶价格虚高专项整治和茶叶价格指导。这无疑能够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而这样的举措理应实现常态化。【详细】

  就此乱象而言,需要正本清源:定价上,需要拧去水分;命名和推广上,需要求真务实。整治茶叶市场的乱象,先得把伪大师及其利益链给“治”了。这不仅仅是为了呵护某个地方茶品牌的声誉,更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详细】

  微言大义:

  @JOWWAY-young:所谓“大师茶”大都是骗人的。一斤算起来至少几千块钱,其实也就是几百块钱的东西!

  @开心粑粑08:傻子太多了,骗子不够用了!

  @尖峰山下的小小书童:有利益,就有炒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大师满地走,专家多如狗”。社会现实背后,反映的是利益的喧嚣和人心的浮躁。这样的氛围中,“大师茶”泛滥也就不足为奇了。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让茶叶市场回归理性,得先送走那些批发的“大师”。

责任编辑:CF001
点击阅读全文(剩余0%)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