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夺冠》电影巩俐演什么角色? 巩俐演绎的郎平是如何诠释中国女排的?

2020-09-30 10:43:33
A+ A-

女排《夺冠》电影巩俐演什么角色?

周末在院线打卡了电影《夺冠》,出了电影院我就后悔了,国庆应该带着父母再看一遍。着片子,是现在难得的老少皆宜的佳作。

电影用中国女排的三场关键比赛,将女排精神从上一辈人的回忆串联到当今的时代。没有过分煽情,也没有无聊的励志,却看的人热血沸腾,不时又热泪盈眶。女排胜利有人鼓掌,喝彩,直到电影结束,字幕全部播放完,才有人起身离开。毫无疑问《夺冠》称得上现在最棒的国民电影,最强的体育类电影。

《夺冠》电影的火爆,可以看出制作团队的真心,他们将观众记忆力最温暖的地方,完美的呈现了出来,凝聚在中VS日、中VS美、中VS巴这三场比赛中。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当时的比赛,导演陈可辛请来了当年女排比赛的央视评论员宋世雄为电影比赛配音,有了宋老坐镇,比赛''有那味儿了''

不仅如此,剧组还将前女排冠军队员一一请了回来,在电影中''饰演''自己,就连对手巴西队,也请来了几位现役运动员。如此真实的阵容,简直就是将比赛实况,搬到了荧幕上,也将当年女排的艰辛复刻给了大家。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象,1972年的女排,她们的训练付出了多少''血''。当时的训练馆,都是用竹子简易搭建的,地面是用土、灰、盐混水压平的。几乎每次扑倒救球,身上都会被戳伤。就是这样每天都要拿命练16个小时,形成了第一代的女排精神。

有了精益求精的制作团队,巩俐饰演的郎平,赋予了这部电影的灵魂。电影中,每一发扣球,都扣动着观众的心,而主攻手郎平的饰演者,成了整个电影成功的关键。

早在陈可辛导演打算拍摄《夺冠》时,巩俐就是他心中的不二之选。他认为电影圈中,只有巩俐才能扛起郎平的大旗,要知道郎平可是国民心中的英雄,饰演者绝不容失。巩俐也没有让陈可辛失望,她带来了''复刻到DNA''的完美郎平。

首先巩俐要做的,就是要''形像''

要做到''像'',那么郎平的每个细节,巩俐都要刻在脑子里。为了做到这个,巩俐在郎平工作的地方''蹲守''了10天,为了不打扰郎平的工作,巩俐这10天完全就是透明人的存在,在一旁默默地拿笔记录下郎平的每个动作,手势,走路姿势等等。

郎平的职业生涯,获奖的次数多,伴随着伤病也不少,腿和肩膀都做过手术。所以郎平走路很慢,背也一般驼着。巩俐也捕捉到这一点,在剧组的这几个月里,背就没挺直过,她说''郎平就是这样,挺直背,就变成我了。''

其次,巩俐就是要做到''神像''

巩俐的气场,从某种角度来说,与郎平本身就很像。巩俐要做的,就是丰富角色的内心。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郎平以美国队教练的身份站在故土的心情;2016年女排遭遇连败,郎平内心的坚韧与镇定。这些都需要巩俐用微表情来展现。郎平的饰演终究不能表演用力,更不能浮夸,这都要靠强大的内心来来与自己角力。无疑这一切,巩俐也做到了。

最后,巩俐最大的考验,就是''魂像''

郎平的归来,重塑了女排精神,她可以说是女排的灵魂,是国家一个时代富强的缩影。巩俐仅仅要像郎平还不够,她要有代入感,成为那个时代的领袖。电影里,朱婷的成长,无疑是最感人至深的。从为了父母打球,到这一切付出都是为了自己。朱婷找到了她一生的挚爱与坚守。

热爱和执着,就是新''女排精神''。不同于''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巩俐的饰演,让郎平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她不是靠其他人衬托出来的英雄,而是一个散发着光芒的普通人。普通人,才显得尤为动人。

对于日益强大的中国来说,早已不需要用一场体育比赛来证明什么。但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主题永远都不会变。中国女排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就算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去拼''。

巩俐演绎的郎平是如何诠释中国女排的?

1)22岁的巩俐第一次拍电影《红高粱》,巩俐跑到高密住几个月,每天练习挑水,这边肩膀磨破了换另一边儿,最后呈现出了最真实、最自然的挑水状态;

2)54岁的巩俐为了准备《中国女排》,在排训练现场呆了几个月,拿着笔本认真做笔记,还参加了十几天各种排球基本动作的训练;

3)30多年来,巩俐她拍了三十多部作品,数量不多,从不重复:《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艺伎回忆录》《归来》……各种风格,从无烂片;

巩俐曾说:

我接下一个角色,一定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过程,不会应付。我不会放弃任何镜头,哪怕半秒钟都不能松懈。我的人生从没有“差不多”。

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夺冠》,专注的巩俐和专注的郎平,同样都有中国女排的精神!

责任编辑:于浩淙 Hzx0176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