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中出现的女排都有谁? 中国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

2020-09-29 11:48:20
A+ A-

《夺冠》中出现的女排都有谁?

在中国女排提前一轮夺冠,但在最后一场对阵阿根廷比赛结束的那一刻,小编还是激动得哭了。明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可我为什么还是不争气的让眼泪夺眶而出呢?或许就是被女排的精神所感到的吧。我相信此刻为中国女排流下热泪的绝对不只小编一个。

在颁奖环节结束的当晚,中国女排就连连夜坐飞机回国。后来据知情人透露,中国女排连夜归国可能会和10月1日的国庆庆典有关。只是不知道她们会出现在哪一环节,又会什么时候出现?所以从活动的一开始,小编就把眼睛睁大了,不敢放过现场直播的任何环节,生怕一个没注意就错过了中国女排姑娘们的出现,所以小编连一个厕所都没有上。

在2008年奥运会方阵出现的时候,我就极力地在搜寻着她们,可能在花车上,也可能会在游行队伍里。可是最终没有发现她们的身影。之后在中国体育方阵出现的时候,本以为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一定会出现,然而却又一次失望,还是没有出现她们潇洒的英姿,倒是看到了中国其他体育项目的冠军成员,也算有一点小小的幸福感。

当各省的花车一一驶过,活动就快结束的时候,小编以为看不到中国女排了。然而在最后各省的花车后面还有一辆装扮非常漂亮的花车,上面站着的正是刚刚参加完女排世界杯的中国女排球员和教练等人。有郎平、赖亚文、朱婷、张常宁、丁霞,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全来了,她们站在花车上挥舞着双手,好像是在告诉那些期盼着她们出现的人:我们来了!

当我看到中国女排姑娘们出现的那一刻,小编又不争气的让眼泪再次夺冠而出。这次的泪水是喜悦交织着激动和兴奋。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体育健儿出现的时候都没有哭,偏偏看到中国女排出现的时候却哭了呢?或许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中国女排的精神所感动着,中国女排虽然也是体育项目,但中国女排却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的本身。

她们在场上的那种果敢和拼搏,她们那种不论何时何地都永不言弃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激励着每个国人。中国女排实力虽然在世界并没有统治力的表现,却为何总是能够夺冠呢?比如2004的雅典,又比如2016年的里约,中国女排都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实现了夺冠,这就是中国女排精神,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却总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热血沸腾的东西。

中国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

范明在电影《民工》中说过一句话:“咱跟城里人啥都没法比,就能比一样,吃苦。想在城里堂堂正正做人太难了,不是咱不想做人,是咱没做人的资本,因为穷。”

《夺冠》的开场,就展现了“吃苦”二字。吴刚饰演的袁伟民用最严厉的方式训练中国女排,简简陋的训练室,破旧的排球,无不显示着女排姑娘的艰苦的训练环境。

几分钟后,袁伟民收到美国用计算机辅助训练的消息,他惊愕之下,提出也想用计算机来帮助女排训练。但得到的回复是,中国只有中科院有,且一辆卡车都装不下,没有办法给到女排训练之用。

袁伟民负气之下将排球的网抬高了十五厘米,他要让敌人处于“计算之外”下。

另一边,年轻的郎平除了每天的负重训练外,还给自己定下了摸高达到海曼水平的目标。

一个教练,一个未来之星,都牟足了劲想要让中国女排走的更远。

然而先天条件的不足让他们只能损有余而补不足,利用吃苦耐劳来达成弯道超车。

大年初一,袁伟民满是心酸的告诉女排姑娘们自己到日本的所见所闻,外边是高楼大厦,里面是冰箱彩电。他自述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哭了出来,因为背后的祖国在彼时是那么的落后。

当没有科学的办法提升训练的效率时,他们只有用土办法—吃苦,来让自己能够有与世界较量的资本。

在彼时,体育是最快的能让中国人在世界证明自己的方法,中国女排的精神也就此而种下了。

于是我们可以说,《夺冠》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传承。”

彭昱畅饰演的陈忠和接了袁伟民的班成了女排教练,郎平功成名就后回国将女排精神灌输给新一代的女排队员。

这种传承让女排精神三十年而不堕,从而在2016里约奥运会完成了伟大复兴。

而陈可辛在电影中还抛出了另一个问题:体育运动,亦或者说是女排精神对于当代人还重要吗?

这个答案,巩俐饰演的郎平直到最后时刻才知道。

未灭的女排精神

剧中的郎平在率领美国队战胜中国队后见到了黄渤饰演的中年陈忠和,陈忠和点破了郎平的内心:你不希望中国队输。

那场比赛之后,郎平被中国人骂成“卖国贼”,中国女排再也不复往昔之荣,郎平看在眼里,难受在心里。更关键的是,有种主流认知是中国已经不需要体育运动来在国际亮眼了,因为中国有能力在其他方面展现自己的雄风。

女排精神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直到郎平回归。

插点题外话,国与国之间的体育竞技在许多时候都逃不开政治因素,《绝杀慕尼黑》中,苏联篮球队与美国交手之前一度想要退缩,原因在于苏联认为体育上输给美国是很损伤政治形象的一件事;《摔跤吧!爸爸》里,马哈维亚的毕生追求就是给国家带来一枚金牌;朝鲜足球队闯入世界杯那年,朝鲜最高领导人下了死命令要足球队拿出成绩,不然就要发配去挖矿。

在外部环境越是复杂,国家越是落后的时候,体育竞技自然而然承担起扬国威的重任。

于曾经的中国女排而言,亦是如此。

在电影中出现过这么一幕,女排姑娘对阵巴西队时,有外国人喊道:“这可不是乒乓球。”

一言以蔽之,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只有兵乓球能行。

事实也是,在三大球上(足球、篮球、排球),除了中国女排祖上阔过之外,其他的几无建树。

女排精神,所代表的就是中国人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精神。

她的历史使命是要让中国被世界刮目先看,而现在的使命,则更多的是成就自我与维系道统。

影片中的郎平在接受女排主教练的职务后提出了改革方案,她也没有要女排姑娘们背上曾经她背负过的历史包袱。

当郎平问女排姑娘们是否喜欢排球时,多数人摇头否认。只是,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体育上的体制化仍旧存在国家荣誉需求,许多职业体育运动员,也将奖牌视为人生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兴趣。

这种矛盾在新一代女排姑娘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在没有了“为国争光”的包袱下,她们在一开始并没有对胜利的饥渴,这或许也是一段时间内屡屡战败的原因之一。

直到郎平带着女排姑娘们到昔日老女排训练的仓库,半夜的时候,陈忠和告诉了新女排姑娘们过去的故事。他抚摸着千疮百孔的墙壁,将昔日景象从墙壁中抠出,女排姑娘们也懵懂的知道了这个地方对于中国女排的意义。

而后,巴西奥运会上战胜巴西队,接着连下数城得到冠军。借由此,中国女排焕然一新,宛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女排精神也成为了中国体育界的一个象征。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夺冠》自然在水准之上。值得一提的是,主旋律电影大概是国内最能保证影片质量的类型电影了,即便是小鲜肉出演主旋律电影,也能够卸下伪装的面容去脚踏实地的诠释一种角色。

而借由中国女排过往的事迹,影片中也不乏催泪之处,尤其是对经历过八十年代的人而言,“艰苦奋斗”四字是贯穿于他们的青春的。

在结尾处,郎平拨通了陈忠和的电话,让他一起聆听国歌奏响的声音。陈忠和欣慰的笑了,女排精神终究没有湮没在他们手中。

责任编辑:于浩淙 Hzx0176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