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木兰》海报吐槽太土 中国观众的审美被误读

2020-09-08 16:14:48
A+ A-

电影《花木兰》海报吐槽太土

《花木兰》终于国内定档9月11日,与此同时,影片也登陆海外流媒体平台。相信已经有部分观众已经看了影片,并给出了相关的评价。毋庸置疑,这部影片在口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我们暂且不评价影片内容的好坏,而是来聊聊它的海报。《花木兰》发布定档海报之时,观众一边因定档而窃喜,一边都在吐槽:太土了!

对于这部影片海报的吐槽,这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在影片宣传确定引进的时候,中国观众就已经被海报给“惊”呆了。

这两款海报从色调到排版,都非常老气,有陈年老剧的味道。

直接有人在网上吐槽,《花木兰》的海报可以比拟网络电影的海报,但事实上,不少网络电影早就已经“洗心革面”了。比如今年的爆款《倩女幽魂:人间情》,整体设计就非常有质感。

那是《花木兰》的设计有问题吗?当然也不是。我们可以看到《花木兰》的其他海报,虽然谈不上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各有巧思之处。

显而易见,这种情况是海外影视公司对中国观众存有的严重误解。这种误读只存在《花木兰》吗?并不是,我们借着这部影片,再次聊聊海报,或者说,重点聊聊电影的主海报。

被误读的审美

什么是主海报?一部电影从官宣到上映,往往可以发布10余张海报。而对于宣传方而言,最重要海报之一就是主海报,这类海报常常会作为展示海报,在各个购票平台作为展示使用,同时也在临上映前,被作为公交站牌、影院内的展示海报。

换句话说,主海报是一部电影最重要的门面。相比之下,这类海报比较多看到的,就是群像海报。在业内,大众都有一个概念,观众不一定会看每一条预告片,但是海报会对观众的初步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显然,《花木兰》的海报,有可能会“劝退”不少观众。

诚然,有别于那些概念艺术海报,主海报的关键就是要把影片的卖点,简洁明了地告诉观众——它是什么类型影片、它有什么明星参与。回到《花木兰》的海报上,观众确实能直接明白这是古装战争题材,它的演员涵盖了国内观众都熟悉的刘亦菲、巩俐、李连杰、甄子丹……

而它为了强调这群大咖,反而弱化了影片中戏份较重的演员,比如戏份较多的男主角安柚鑫就在海报上“查无此人”。

这种“为了卖脸”的情况并不只是发生在《花木兰》上,《信条》同样如此。

海报左下角的迈克尔·凯恩在电影里出现的时长甚至不足10分钟,但依旧被当做卖点,在海报上进行突出。虽然不少观众可能会对这个名字陌生,但作为诺兰电影中的常客,这张脸也能很快让人联想起之前他曾出演《蝙蝠侠》系列中的管家阿福。

而相较于“快银”亚伦·泰勒-约翰逊,虽然戏份更重,观众也更熟悉他的名字。但是无法脸谱化的样子,同样没有出现在海报之上。

这种为了“卖脸”的海报,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了外片的标配。《复仇者联盟4》就是典型的范例,它尽可能把所有的超级英雄都放进这个图里面;《星球大战8》同样是想尽办法把各种角色都塞进其中。这种海报有一种生怕漏掉一个角色,票房就差了几千万的感觉。

像上述提及的这些全球发行的大片,片商往往是会为不同海外地区匹配多张不同风格的主海报,来适应当地的市场。但从这些海报的结果来看,或许他们对中国观众的审美有所误读。

真正的审美

过去有人会开玩笑说,一张好的海报值千万票房。诚然,这种略带夸张的数字表述,更多是想说明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能吸引观众消费。但事实上,真正能引起观众买单的海报,仍旧是我们上文提及的主海报——多数为群像海报。

群像海报远不止是要完成“码人头”这个任务,同时要展现一个潜在的、且明确的方向感和空间感。同时,它要全方位向市场突出自己的主要定位。

比如《流浪地球》,它的群像海报同样是把所有人物堆砌上去,但是它从空间布局上做足了工夫,同时,它把影片该有的精致、宏大、人情味都展现出来。这张海报非常直接地给观众一个硬科幻的气质。

又或者比如《夺冠》的群像海报——影像定格在女排队员们鱼跃、拦网、扣球等赛场拼搏的精彩瞬间,整个动作也完美的契合了运动员跳起拍球的整个运动弧度。

同时,设计师将主角居左安置,身着红色队服的女排姑娘们与右侧醒目的金色“夺冠”在画面中“和谐相处”,这股溢出屏幕的热血沸腾实在难令观众不期待。还有《秘密访客》的这张海报,虽然它只是定档海报,但它的群像表现,同样令人惊叹。

这张海报的效果很明显,突出了超强的卡司阵容,同时也表现出了影片的气质。海报上五个人围着一张长形的餐桌。看似是一张餐桌,实际上是个四面体的矛盾空间,每个人物所处的角度、位置完全不同。

在这张海报上,唯有段奕宏是坐在桌子上的,已经暗示了他是闯入这个家庭的秘密访客。而荣梓杉是唯一一个全身出镜的人,且背对观众,似乎他是这五个人故事中的切入点。

这种通过排版,把群像海报的空间感无限放大的例子并不少见,《动物世界》同样如此。

设计师采用了埃舍尔的经典画作《上与下》的概念——无论向上向下都是无止境的楼梯,讲求用错觉图形来制造一个循环结,让角色置身其中。这个设计中,既能让不同角色身在其中,也完美的契合了电影本身的气质。

上述提及的四张海报,从商业性到艺术性,都进行了不同纬度的展示,以及它们最终传递出来的审美,都是近年来中国电影海报进步的标志。

审美的背后

中国电影海报有目前的状态,确实经历了长时间市场和观众的审美磨合。早在千禧年,那时候不成熟的中国电影产业,并没有让业内人士意识到宣传营销的概念,只是单纯地停留在发行思维上。而电影海报,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过场。

那时候海报的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最常见的就是“片名+档期”的大字报,稍微量级大一点的影片,也就是在剧照基础上,放上一排主演的大头照。张艺谋的《英雄》便是这种设计理念下的海报。

即便有导演有这个意识,开始对海报下足了功夫,但最终依旧没有获得认可。顾长卫导演的《最爱》上映时,大家随处可见的海报,都是章子怡和郭富城大头照和结婚照上下组合完成的。

事实上,学摄影出身的顾长卫自己参与设计、更偏艺术性的“最后的晚餐”群像横款海报,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肯定。

但是,随着中国电影慢慢的崛起,正式进入百亿票房市场之后,行业越来越重视电影的宣传营销。随着市场上出现了几件成功的营销案例之后,大家也逐渐对营销思路进行了细化。

而电影海报这种能直接被观众记住的图片物料,更是被不断关注。此时,一张简单的主海报已然满足不了不断革新的宣传模式。

这种模式的探索下,业内对电影海报的审美越发讲究。尤其是以黄海为代表的的海报设计师逐渐走上国际市场,更多的观众也逐渐发现,中国电影海报早也如同中国电影质量一样,从量到质,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而电影海报设计也正融入电影产业之中,它不再只是艺术的一面,同时具备了更深层的价值。很多海报团队从影片策划就开始加入,并给出方案。与此同时,团队会参与到剧组的拍摄过程中,对提出的方案进行相应的拍摄,打破了过去通过剧照设计的刻板模式。

回到前文提到的那些海外电影的海报,可见,并不是片方没有好看的海报物料,而是选择了不适合的海报作为“特供”。你们是时候该提高审美了,中国观众早已不同往日了。

中国观众的审美被误读

等了又等,盼了又盼,迪士尼真人大电影《花木兰》终于定档啦!

9月2日迪士尼电影发布微博,正式宣布《花木兰》定档于9月11日下午在中国上映,这下可把粉丝们激动坏了,大家奔走相告,分分钟把这则消息刷上了微博热搜榜。

但是大家期待归期待,对于官方放出的全新定档海报,也毫不吝啬自己的嫌弃之情。

看这传统的对称构图,再看这饱和度超高的色调,土就一个字,网友们吐槽了好多次。

甚至有网友评论说《花木兰》最新的海报宛如九十年代香港狗血剧的画风,还有的网友吐槽但看海报还以为是八十集大型古装连续剧。

有影视博主放出了《花木兰》在各个国家官宣的海报,基本上全都是又美又飒,还带着浓浓的中国风,可怎么一到了中国的主战场,整个海报都显得换了个画风,变成了上个世纪土里土气的港剧风?

虽然海报很土,让人忍不住想要吐槽,但是如果要问网友们会不会选择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花木兰》,我想百分之八十的观众都会选择暂时观望,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经历了多次撤档的《花木兰》究竟还能否达到网友们的预期。

一:首位属于中国的迪士尼公主

今年最流行的梗就是各个短视频平台爆火的“迪士尼在逃公主”,虽然这个梗也被不少人吐槽迪士尼竟然有这么多没有登记在册的公主,可《花木兰》因为疫情的原因迟迟不能定档,也让大家格外的担心这位“迪士尼真公主”的命运。

三年前,迪士尼宣布为即将开拍的《花木兰》大电影启动全球面试计划,而刘亦菲则靠着自己流利的英语还有不俗的武打功底,在一千多位面试者中杀出重围,成为当仁不让的主演,这则消息一出来,真是让中国网友为她感到高兴,也让世界各地的“迪士尼动漫迷”们知道,选出了一个很符合援助的公主。

这部《花木兰》是根据1998年的同名动画片改编而成,由著名导演妮基·卡罗进行掌镜,除了刘亦菲入选之外,这部电影还请来了巩俐、甄子丹、李连杰等中国影视巨星参演,再现了乐府诗中那个花木兰替父从军上阵厮杀的故事。

正是因为这星光熠熠的阵容,所以真人版的《花木兰》大电影刚一放出预告片,就在短短的二十四小时内获得了高达1.78亿次的播放量,关注度高得惊人。

但看这则预告片,就让观众立刻沉浸在了那个悲壮英勇的故事里,揽获不少好评。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在这举动的背后,包含着的是无法言明的家国大义,看来只有走进电影院才能再次感受到木兰的英勇和无畏了。

二:一波三折牵动观众心弦

本来定档于2020年3月份上映的《花木兰》因为疫情的原因,档期一推再推,甚至在迪士尼系列电影的主战场北美都定下了网上付费播放的上映方式,这让很多的网友心里更加的没底。

不断猜测《花木兰》的电影质量是不是不足以扛过这次疫情,所以才会沦为网播?

特别是迪士尼发行方选择放弃院线,在北美和全球部分市场在9月4日于流媒体Disney+上线付费观看,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网友要是想看《花木兰》,需要花费29.9美元(折合209块人民币),这让一些本来想看电影的观众再次动摇。

其次《花木兰》在网上先于院线上线一周,势必会对线下院线票房和口碑产生巨大的冲击,这些人对于电影的评价也会对观众是否走进电影院观看《花木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要知道迪士尼为了拍摄《花木兰》,在多地取景,拍摄总成本高达两亿美金,如果票房成绩不理想,怕是会给期待电影的粉丝一个重大的打击。

责任编辑:乔娇 TT0002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加载更多……